????????2013年黑龍江省農業保險助農效益十分突出,戶均賠款超過5000元,是全國農業保險戶均賠款的10倍。但記者近期在黑龍江省洪災地區調查發現,一些縣市農村和農墾地區的耕地雖然緊挨緊靠、相互穿插,種地農戶享受到的農險待遇卻相差數倍,有的甚至沒有農業保險。同是受災農田,為何一壟之隔賠償卻如此懸殊呢?
????????“黑地”之困:土地沒戶口 受災沒保障
????????黑龍江省方正縣天門鄉黑河口村位于松花江邊,去年遭遇特大洪水侵襲,不少地塊顆粒無收。種糧大戶李玉成說:“交了270元保費,保險公司賠了8000多元。”但李玉成告訴記者,去年他種了110多畝地,其中90畝地是二輪承包地,可以參加農業保險,另外20多畝屬于壩外地俗稱“黑地”,根本沒資格投保。
????????據黑河口村黨支部書記任祥介紹,全村共有3600畝壩外地,這種壩外地距離江河較近,多位于行洪區內,雖然容易受災但土質肥沃。
????????去年遭遇洪水侵襲的黑龍江省同江市,很多農民耕種的都是壩外地。黑龍江省政府有關部門去年9月針對洪災損失的統計顯示,全省受災農田3800多萬畝,其中壩外地就達800多萬畝,這些地均被排除在政策性農業保險之外。
????????對此,一些地方干部和農民認為:“壩外地也是地,都是種糧食,同樣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啥就不能入保險?”相比二輪承包地,這些地種植風險更高,更需要農業保險保障。他們希望盡快將這些“黑地”列入政策性農業保險范圍內。
????????標準之惑:“一省兩制”賠償差數倍
????????黑龍江省去年糧食總產超過1200億斤,其中約400億斤來自黑龍江墾區。由于墾區和地方縣市行政區劃相互交叉,經常是地挨地、壟挨壟。一個縣范圍內的三四個農場,由于分屬不同系統,一邊是“省隊”,一邊是“國家隊”,參保農戶實際享受到的保險賠付標準最多相差四五倍。
????????綏濱縣綏東鎮東方村位于黑龍江沿線,去年全村大部分農作物被洪水沖毀,種糧大戶周俊民的270畝水稻顆粒無收。由于參加了農業保險,他獲得了最高補償標準為每公頃3000元的賠償。但同樣是水稻絕產,與他家相鄰地塊的黑龍江墾區290農場的種植戶卻獲得了每公頃1.1萬元的保險賠償。
????????“我家的地與290農場的地就隔條小溝,一公頃水稻的賠償就差了8000元,這也太不公平了!”談起農業保險的標準差異,周俊民顯得很氣憤,如果能享受到相同政策,他就能多拿15萬元,基本上可抹平損失,收回成本。
????????黑龍江省孫吳縣沿江鄉樺林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去年種了1萬畝地,享受到的農業保險政策與周邊三四個農場差距也不小。合作社理事長吳德顯說,都是臨近的地,賠償標準卻差了三倍,幾畝地的賠償差別還不明顯,上萬畝地差的錢可就多了。
????????黑龍江省保險學會副秘書長夏晚秋告訴記者,黑龍江地方縣市發展農業保險中央補40%,農民每畝出3元保費,三大作物絕產時,保額分別為每畝水稻200元、玉米145元、大豆120元,只能達到直接物化成本的1/3,屬于低保費低保障政策。墾區內中央補65%,種植戶每畝大約三四十元保費,最低檔保額是地方縣市農業保險的2.6倍,最高檔則可以基本達到作物物化成本,屬于高保費高保障政策。
????????2013年洪災中墾區內高保障農險優勢凸顯。統計顯示,黑龍江墾區290農場絕產作物畝均賠款439元,與之鄰近的綏濱縣絕產作物畝均賠款僅194元。綏濱縣一位保險公司負責人分析,當地80%左右的農戶都希望享受到高保費高保障的農保產品,特別是去年洪災后,這種呼聲越來越強烈。
????????不僅保障標準高于地方縣市,黑龍江墾區內4000萬畝耕地實現應保盡保,參保率達到100%。而在黑龍江省地方縣市,參保面積僅6000萬畝,參保率只有三四成,無法完全滿足農民參保需求。特別是去年洪災后,綏濱、方正等地仍有很多農民想參保,卻因產糧大縣農業保險資金匹配問題缺少指標而無法入保。
????????經費之憂:“我們也想保,錢從哪里來”
????????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是承擔黑龍江省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兩家公司之一,去年承保面積達到8000萬畝。針對墾區和地方推出的不同保險產品,公司農險管理部經理李樹鐸說,農業保險產品和財政補貼息息相關,需要地方財政配套,換句話說農業保險產品需要當地政府部門同意。
????????墾區內中央財政拿的比例多,種植戶也承擔得起,推行的農業保險產品屬于高保費高保障類型。黑龍江省地方縣市都是產糧大縣,但財力較弱,連低檔次的保險產品都不能完全配套到位,更不可能選擇高保障的保險產品了。
????????籌措農險配套資金成為產糧大縣的突出難題。孫吳縣副縣長賀玉斌說,孫吳縣170多萬畝耕地,去年參加農業保險50萬畝,縣財政配套了100多萬元。“這已經是縣級財政勒緊褲腰帶做出的最大努力了。”他介紹,全縣財政收入每年只有5000多萬元,支出卻達10億元,全靠財政轉移支付解決,實在拿不出配套資金。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人保財險黑龍江省分公司總經理張偉、黑龍江省保監局農險辦主任唐洪濤、東北農業大學保險系主任李丹等業內人士建議:
????????第一,盡快落實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取消產糧大縣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以黑龍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為契機,先行先試推進農業巨災保險試點。
????????第二,參照墾區農業保險方式,將種植業保險中央財政保費補貼比例由現行的40%提高至65%,省級財政保費補貼比例不變,調動地方政府發展農業保險的積極性,推動我國農業巨災保險發展。
????????第三,針對保險風險較大、理賠困難的“黑地”,研發新的政策性農險產品;加快土地確權登記,減輕保險公司理賠負擔;充分發揮財政杠桿作用,適當向這些受災風險高、保險公司不愿意介入的“黑地”傾斜,降低農民種糧風險,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