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村委會辦公樓的樓道張貼著醒目的消防宣傳欄。
村民家門口放置了滅火器。
海口網6月9日消息(海口晚報記者宋亮亮攝影報道)在海口市美蘭區大致坡鎮大東村委會,從村支書到村民小組長,每名干部都有個特殊的“頭銜”:消防隊員。
6日上午10點,大東村黨支部書記吳乾杞帶著村里的兩名消防隊員,巡查轄區火災隱患。在村民柯良偉經營的廢品收購站內,消防隊員發現臥室門前堆滿塑料水管等廢品,危及生活安全,要求他盡快清理。柯良偉表示將組織工人把廢品清走。隨后,吳乾杞向柯良偉強調了防火的重要性,還教給他使用滅火器的方法。接著,他們又到下一家巡查。
“連續高溫天氣,很容易發生火災。特別是廢品收購站這樣的‘三合一’場所,更需要重點防范。”吳乾杞說。據他介紹,“三合一”場所,是指將人員住宿場所與加工、生產、倉儲、經營等場所在同一建筑內混合設置,這類場所可燃物多,消防設施不健全,屬火災易發地。大東村委會緊靠鎮墟,“三合一”場所有28家,加上轄區有30個村民小組,防火任務非常繁重。
究竟該如何防火?大東村想了些辦法。吳乾杞說,從2012年7月開始,村里組建了由他“掛帥”的義務消防隊,9名村干部和30名村民小組長都是消防隊員,大家把村委會轄區劃分成30個“小網格”,管理責任到人,定期開展巡查,加強信息互通,發現問題上報。為了啃下火災隱患的“硬骨頭”,消防隊將“三合一”場所全部登記造冊,配備專業滅火器材。消防隊還經常走村入戶,向村民普及消防安全知識,及時消除火災隱患。為了讓消防隊“打鐵還須自身硬”,村委會每月都組織消防隊員開展業務培訓。
排城村小組組長陳師,是消防隊里的骨干成員。“我經常提醒村民及時更換家中老化的電線,將木柴遠離廚房灶臺堆放,逢年過節放鞭炮要到空曠場地。”陳師說,因為堅持“防患于未然”,村里多年來沒發生過一起火災事故。“我家原來把木柴堆在廚房,消防隊講了以后,木柴都搬到外面了。”村民陳勇說。
4月19日,高魁村轄區一廢棄的小學校園內木柴著火。同樣身為消防隊員的高魁村小組組長郭澤亮發現后迅速上報,火被及時撲滅,沒有釀成事故。
“沒有了安全,什么都談不上。”吳乾杞說,無論是消防隊員,還是村民,都深深懂得了這個道理。
?
?
相關鏈接
海口龍華區率先實現社區工作站全覆蓋 網格員納入管理
海口社區網格化管理見成效 辦件流轉過程大大縮短
海口網格員入戶采集信息遇冷 居民不了解不信任不配合
海口回應網格員采集個人信息:如何保證安全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