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利貸風潮到企業聯保危機,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的金融生態正面臨考驗。
鄒平縣是一個工業大縣,排在2013年全國百強縣第17位。擁有眾多明星企業的鄒平縣,其經濟地位在濱州市十分重要。去年,濱州市GDP是 2100億元,鄒平縣占到其中的三分之一,總量為737億元。
“臨界點”上的三家企業
會有多米諾骨牌效應嗎?答案是:會有的。
濱州市金融監管機構相關人士近日告訴《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由該市鄒平縣長星集團肇始的企業聯保危機范圍正在擴大,在鄒平縣,起碼有3家企業卷入聯保危機,涉及金額幾十億元。
這位人士說,所謂涉及金額,并不是指損失數額,而是在企業圈子里的聯保貸款數額。
他說,這三家企業分別是豪盛集團、長豐集團和華孟集團,這個圈子的互保貸款數額在幾十億元。這些企業集團及下屬企業互相擔保,同時,集團之間也有相互擔保。擔保圈子共涉及十六七家企業。
按照上述相關人士的說法,這三家集團的聯保貸款風險都在“臨界點”上。當地正在努力化解存在的風險。
他還對本報稱,聯保現象在上市公司中不多見,因為上市公司有自己的融資渠道。
濱州市銀行界人士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企業聯保現在是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普遍方式,濱州市規模以上企業六成以上的貸款來自互相擔保。
企業聯保一般都是由銀行指定幾家企業給一家企業擔保,假如這幾家里面的某個企業也需要貸款的話,其他企業就反過來再給它擔保,這就是互保,慢慢形成一個互保圈,這個互保圈會一層層擴大,涉及企業就會呈幾何級數增長。其實這是金融機構很通常的做法。
上述銀行界人士稱,并不是說互相擔保就必然會出問題,但聯保圈子里的某個企業出現了問題,往往會導致整個圈子出現危機。
最早出現問題的是地處鄒平縣的長星集團。去年下半年,這家企業陷入貸款危機,涉及金額近60億元。現在已經進入破產重組程序。
上述濱州市金融監管機構人士說,長星集團出事之后,銀行對放貸更加審慎,整個濱州少放貸三四十個億,主要在鄒平。很多企業切身感受到了貸款難度在增加。由此又“催生”了上述三家“臨界”企業。
由于有魏橋集團、西王集團這樣的“大象”型企業在鄒平,上述三家企業并不特別引人注目。但這些企業體量并不小,比如,豪盛集團是中國最大的竹纖維家紡生產基地,產能及銷量占據全國竹紡市場90%以上。
以后還會有類似的“圈子”浮出水面嗎?上述銀行界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這完全可能,現在整體經濟形勢比較嚴峻,銀行整體謹慎放貸,聯保圈子里一家企業出了問題,就會連累到圈子里的所有企業。
銀行“惜貸”
雖然不是發生在濱州,但德州華貿科技的經歷還是能夠說明聯保巨大的破壞力。
德州市陵縣的華茂生物科技公司是當地有名的骨干企業。2010年12月份,華茂公司因資金鏈斷裂陷入困境,與華茂形成直接或間接擔保關系的企業數量超過100家,縣內幾乎所有骨干企業和縣外部分市級重點企業牽涉其中。同時,陵縣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在2010年達到峰值:51.7%。如果不化解這個危機,陵縣的工業體系基本上會崩潰。
上述濱州銀行界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濱州設點的銀行金融機構在當地政府的“督促”下,還能保持正常的放貸規模,沒有設點的銀行金融機構“積極性”就要小得多,存在惜貸現象。
濱州當地政府也感受到了強大壓力。長星集團出事之后,山東省政府主要領導做出過批示,要求切實化解存在的風險。山東省金融辦協調各方,盡力解決。
濱州市不久前還專門召開了推進銀企合作維護金融環境穩定的會議。該市市長崔洪剛以“形勢嚴峻”描述當前的困境,要求政府部門運用“有形的手”,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旦出現“病癥”,解決起來也十分困難。尤其是對鄒平這樣問題已經顯露的地方。
就在本報記者結束采訪的時候,鄒平當地宣傳部門相關人士打來電話,希望不予以報道。他說,當地的金融環境難以承受更大的輿論沖擊。
在今年鄒平“兩會”上,鄒繼剛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受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資金運轉緊張,極易引發金融風險。”而今年的重要任務是,高度關注金融安全,強化金融監管,有效防范金融風險,全力維護金融生態環境。
鄒平有很多明星企業,比如亞洲最大的紡織企業魏橋集團,擁有3家上市公司的西王集團,還有大大小小的企業5000多家。
但工業規模的擴張,最重要的是信貸支持。一旦信貸收緊,牽一發而動全身。當地人士透露,有的規模很大的企業,也已經三四個月發不出工資。
鄒平的情況還有自己的特征,就是地下金融十分活躍。在鄒平的一家餐館,老板向本報記者這樣描述當時高利貸的“盛景”:打開車的后備箱,里面裝著滿滿的人民幣。但好景不長,2010年前后,很多高利貸從業人員資金鏈斷裂,有的人自殺,有的人就此“消失”了。
化解梗阻
陵縣是這樣化解華貿聯保危機的。首先,陵縣政府拿出36畝土地用以抵償華貿在當地農村信用聯社的3800萬元貸款,以保證聯保的鏈條不會斷裂。然后,為華貿尋求戰略合作伙伴。去年底,廣州康采恩集團正式重組了華茂。
同樣的故事也在長星上演。上述濱州市金融相關部門人士告訴記者,長星集團出事后,濱州市已經撥付5個億幫助企業周轉,保證它不會突然死掉。接著讓長星集團進入破產重整程序。按照法律程序,清產核資完以后,幫助企業尋找新的重組方。現在,一些央企也比較感興趣,估計重組可以在年內完成。
這位人士說,針對聯保帶來的風險,濱州要求市里和縣里都要成立資金池,縣里3個億,市里5個億。擴大擔保公司規模,注冊資本由一個億擴大到5個億,由擔保公司逐步把存在風險的擔保圈一個一個化解掉。把快到關鍵“點”企業的擔保置換出來。
“針對這三家企業(豪盛、長豐、華孟),我們專門開了協調會,由主債權行牽頭,搞一個化解方案。由這幾家銀行共同成立一個俱樂部,簽訂一個共同的公約,然后同進同退,保證企業正常的發展。比如,豪盛主債權行是工行,就由工行牽頭把涉及的銀行召集在一起,簽訂一個共同的合作協議。畢竟企業是有產品、有市場、有利潤的,并不存在經營不下去的情況。”這位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
相關鏈接
溫州企業互保火燒連營 資金僵局引發新一輪倒閉潮
對突破市場公平底線的“煤電互保”應叫停
國電大同電廠拒用本地高價煤沖擊“煤電互保”
多家上市公司深陷互保圈 涉及金額達到355億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