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眼下在廣東珠海市,不少醫藥企業舉步維艱。有消息說,當地幾大公立醫院拖欠本地13家醫藥企業貨款共計2.9億元,珠海市醫藥流通行業協會幾經努力,還是追不回欠款,無奈的他們正在準備組織藥企,將欠款的公立醫院告上法庭。
實際上珠海市各大公立醫院幾乎都存在拖欠款項的問題,平均欠款時間最長的達12.7個月。珠海市醫藥流通企業行業協會的會長蘇韋錕說,如果還等不到結果,他們只能通過法律渠道來解決問題了。
蘇韋錕會長:第一,我們了解完給各個醫院也反映了情況,然后也跟信訪辦、包括市政府到分管這個的副市長也反映了情況。因為他畢竟是太強勢的一個部門了。欠款這只是一部分企業就欠這么多,而不用付利息,干脆醫院去找貸款多欠款就行了。現在基本上企業再這樣下去都已經無款可貸了,就是能貸的基本上想辦法把款貸出來了。
根據廣東省相關規定,醫療機構須嚴格按照購銷合同約定的時間及時與經銷商結算貨款,自收到藥品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60日。但規定如今只留在了紙面上,珠海的一些醫藥企業因為無法再向銀行貸款,只能考慮通過高利貸來維持企業的正常運營。
盡管如此,被拖欠貨款的醫藥企業卻集體選擇了沉默,因為他們擔心逼急了這些公立醫院,以后反而更沒有生意可做了。
據了解,作為醫療行業的主管部門,珠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在今年四月就已經知道了這個情況,并表示協會所反映的情況“基本屬實”。但上次的答復至今,已經過去二個月了,為什么事情沒有任何進展?珠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副局長李子松今天上午做出回應。
李子松副局長:我們是非常重視,后來先后也組織兩次開會。第一,要和企業進行溝通,加強溝通,第二,也要努力的尋找辦法去解決。我們分兩步走,一個是對歷年沉淀下來的欠費,爭取在兩年內把舊的欠費逐步解決,對新的發生的,我們將按照廣東省新的交易平臺相關政策來執行。估計可能這一兩天會見個面,應該說我們也想追求一個良性的、雙贏的局面。
據了解,去年11月,法院判決珠海市三灶醫院須清還拖欠當地一家藥企的40萬元貨款,但半年過去了,這個醫院僅象征性地歸還了8萬元左右,占到全部欠款的20%。
醫療機構嚴重占壓批發企業資金,不僅導致了依靠銀行貸款采購藥品的批發企業承擔著沉重的財務費用負擔,而且嚴重影響了整個藥品流通行業現金流狀況,制約了流通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事實上,這并不是個別現象,“醫院欠藥企的錢不還”并不是新鮮事。早在去年和前年,商務部就曾經多次炮轟“醫院成老賴”。以2012年為例,商務部說,多種因素導致藥品流通環節盈利空間受到壓縮。首先是藥品降價的壓力,其次就是企業現金流的壓力,各級醫院承付藥品貨款時間的周期繼續在惡化。
除此之外,有醫療器械供應商曾表示,相對于器械,藥品的回款情況“已經是相當樂觀了”。業內人士稱,醫藥和醫療器械企業面對的這種“欠新賬,還舊賬”的問題并不鮮見,甚至在有些地方還成了“潛規則”。
醫院拖欠藥企貨款,是否是珠海獨有?業內人士不約而同給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白慧良做出介紹。
白慧良:就我了解這個情況應該說還是比較多的。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這事非常非常普遍,他不是一個新現象,也不是一個新話題,10多年來一直都是這個樣子的。
珠海13家醫藥企業被公立醫院拖欠近3億元貨款,這個天文數字,牛正乾并沒有表示吃驚。
牛正乾:就行業來講,是非常正常的一個數字,因為拖欠更多的企業,更多的情況多得是,醫院在決定壟斷地位,醫院在整個醫療市場終端就是銷售這一塊絕對的壟斷地位,所以才出現這種情況。
醫院和藥企的甲乙方關系擺在那里,錢的問題是否無解?牛正乾不這么認為。
牛正乾:有解,在于他愿不愿意解,一旦形成一個競爭性的醫療服務市場就可以了,而現在的醫療服務市場是壟斷的,改變他的競爭地位,不是說他是一個絕對壟斷地位,現在是公立醫療機構占整個行業絕對的壟斷地位,拖欠貨款的都是公立醫院,沒有民營醫院拖欠不給的,沒有。為什么他給呢?反正你愛不做,不做不給你找別人,這是第一,第二個,不給我做沒地方可做。
此外,牛正乾還補充,醫藥行業并不是想象中的“金主”,被拖欠的貨款,對于企業來說或許就意味著一場生存危機。
牛正乾:醫藥企業掙不掙錢,行業統計是很能說明問題的,醫藥商業就是批發,給商業送貨的那些商業公司,多年來的凈利潤不到2%,他是不是很掙錢,這個數據是很能說明問題的,前幾年只有百分之零點幾,賣一百塊錢的藥只能掙幾毛錢。
?
?
相關鏈接:
三亞美麗之冠包工頭拖欠工人100余萬元工資被刑拘?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