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一人當官,全家受益 一人“落馬”,牽出“全家”
家族腐敗案頻發,根源何在?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調查梳理發現,最近頻頻落馬的官員腐敗案件大多暴露出一個共同的特點“家族腐敗”,一人當官,全家受益,一人“落馬”,牽出“全家”,形成了一個完整腐敗的利益鏈。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家族腐敗”的方式愈發隱蔽,而這種集體腐敗,人數多,危害巨大,在經濟上給國家造成巨大損失,政治上,給黨和政府造成很壞的影響。不少專家認為,根治家族腐敗值得引起重視,應建立健全并真正落實防止利益沖突制度。
【典型案例】
貪腐親兄弟,尋租父子兵
原鐵道部長劉志軍因為嚴重違紀被中紀委調查,并被中組部免去鐵道部黨組書記一職曾引發廣泛關注。不少媒體在對劉志軍落馬本身給予關注的同時,也翻出了其胞弟、原武漢鐵路分局副局長劉志祥的舊案。2006年4月30日,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劉志祥犯故意傷害罪、貪污罪、受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枕邊吹邪風,踏上貪腐路
中紀委網站日前發布消息,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蘇榮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據媒體公開報道,涉嫌受賄被判死緩的原江西新余市人大主任周建華去年實名舉報稱,蘇榮的妻子利用丈夫的影響力,聯合原新余市委領導,干預新余市的土地買賣、工程招標,涉及金額數十億。
記者梳理近期備受關注的官員腐敗案件發現,薄熙來、文強等人的腐敗墮落,與其妻子或保持不正當關系的女性的暗合支援密不可分。很多官員走上腐敗道路都離不開“枕邊人吹的耳旁邪風”。
一人落馬,全家被端
國家食藥監總局原局長鄭筱萸的貪污腐敗案件中,其一家三口悉數涉案。涉案企業的行賄,大多數都是直接與鄭筱萸的妻子劉耐雪和兒子鄭海榕發生交易,鄭海榕通過幕后操縱幾家皮包公司,依靠買賣批文交易等謀取不當利益。
而隨著一人的“暴露落馬”,往往拔起蘿卜帶出泥,幻想著“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全家人只能面臨一起“蹲大牢”的結局。
【根源何在】
分工協作避耳目
一位基層官員告訴記者,“貪腐親兄弟”的現象愈加常見,一般是兄弟幾人中有人做官,有人經商,這樣的不同分工利于權力尋租,從而“不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一家人共同發財”。腐敗的手段往往是,為官者利用自己的權利給自己經商的兄弟接項目等提供便利,這樣便于分工協作,避人耳目,家族成員從中漁利。
山東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法學博士呂濤告訴記者,這樣的分工手法,使得家族成為一個以親情為基礎的利益共同體,相互包庇,相互維護,隱匿證據,掩蓋腐敗,偵查取證非常困難。
紅臉白臉好唱戲
青海省人大原副主任韓福才,續娶了一位小其22歲的妻子馬玉龍。一篇報道這樣記述他們夫妻受賄的情形:“對于外財,他不敢收的,她敢;他不便收的,她方便。”
山東大學社會學教授王忠武認為,高官丈夫前臺扮紅臉,妻子兒女幕后唱白臉收黑錢,這樣既利于維護自己的“官威”,又沒有“斷絕”自己的“謀財之道”,可是一旦被查,往往全家人的前程都被“斷送”了。
親人“開口”不好回絕
吉林省原政協委員喬本平就曾坦言:“我在教育子女過程中過分溺愛孩子,甚至置國法于不顧。孩子要房子,我就用公款給他買房子;孩子要車,我就把公車給他;孩子要做生意,我就從公款中拿錢給他。有一次,兒子向我提出要用200萬元做生意,我就從延邊給他整了200萬元,對孩子的要求,我總是百分之百滿足,完全不顧自己是不是在違法犯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副主任杜治洲告訴記者,在特別重視親情友情的中國,利益沖突問題非常普遍。
【如何杜絕】
如何杜絕家族式腐敗,不少業內人士的共同觀點是,防止利益沖突制度不健全、不落實,建立健全并真正落實防止利益沖突制度。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發展部副主任、研究員辛向陽認為,除了添補制度的漏洞,還要加強制度的落實,“把掛在墻上的制度變成活的,堅決執行。”
“領導干部要管好身邊人,包括配偶、子女和工作人員,多年以來,這都是有制度安排的,問題是沒有得到有效落實。”辛向陽說,從近期查辦的一些案件看,腐敗確實有家族化的,往往是一個人先出問題,然后跟整個家族里的親戚掛上鉤。
辛向陽說,監管干部的制度相對完善,但應繼續推進監督制度的體系化,完整化,建立網狀的監督結構。
當記者詢問關于根絕家族腐敗的具體建議時,杜治洲認為,一方面,要穩步推進官員財產公開,以及官員家庭成員財產、就業等情況公開,接受社會的監督。另一方面,要將防止利益沖突制度提升到法律的層面,構建防止利益沖突法并嚴格貫徹執行,嚴厲懲治利益沖突行為。
?
相關鏈接
國家能源局3個月第5名官員落馬 反腐仍將有大動作
山西運城書記落馬 與多名“大老虎”交往甚密
高官落馬為何讓人有了“審丑疲勞”
27歲女孩被控詐騙原落馬副省長 從刑拘到獲刑僅5天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