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個小女孩,有夢想,有追求,這是對的。但同時,你爸爸的話也不無道理……”父親反對學醫女兒以死相逼,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醫生楊慶通過微博勸回女孩這段經歷被發到網上后引發該不該學醫的熱議。(6月29日《成都商報》)
今年高考后,考生報什么專業的新聞似乎很搶眼,江蘇省高考理科第一名的吳呈杰,在眾多記者勸說下放棄北大新聞學的事讓人記憶猶新,父親反對女兒報考醫學的新聞又充斥各大媒體。筆者相信,記者的勸說并無惡意,他們只是希望考生能有一個比自己更好的未來,而父親的反對背后更是滿滿的父愛,但這種愛給得太牽強。在報考志愿這件事上,考生的前途和父母、前輩的“愛”如何權衡,值得所有人深思。
“考得好不如報得好”,正因為報志愿很重要、很關鍵,才讓很多人倍感糾結,這種糾結讓筆者想到《北京人在紐約》中一句經典臺詞:“如果你愛他,就送他去紐約,因為那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紐約,因為那是地獄”。選擇專業同理,沒有哪個行業只有成功沒有失敗,也沒有哪個工作只有享受沒有付出。尤其是在這個信息爆炸、知識更新換代快、畢業生供過于求、就業難、競爭激烈的社會,尋找一個永遠熱門、永遠占有優勢、永遠能讓大眾都認同的“高大上”專業似乎并不那么容易。最近微博流行一個名為“千萬別報我們專業”的段子,其中不乏一些被外界視為“熱門”“有前途”的專業,比如國際貿易,“聽起來‘高大上’,轉來轉去還是在國內混”;環境工程,實習、工作地點不是在污水處理廠,就是在垃圾處理場;而法學、生物技術等早幾年熱得發燙的“好專業”,近年來更是因為屢屢“榮登”十大最難就業榜而聲名狼藉。
那么,考生到底該怎樣報志愿呢?筆者認為還是應該遵從自己的愛好,將父母、親友的建議作為參考足矣。因為,專業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工作時間久了,難免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產生“七年之癢”。當對工作感到厭倦和痛苦時,興趣和愛好才是支撐我們扛過去的真正動力。我們應該繼續堅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堅持和努力,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能收獲屬于自己的成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