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自今年3月1日開展垃圾分類源頭減量試點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基本達到預期效果,試點單位小區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達到90%以上,投放準確率達到85%以上。
海口選取了部分有代表的街道和單位再行“試點”,原則是每個區一個社區,一條道路。其中,秀英區是秀海小區、美俗路;龍華區是海口晚報辦公大樓及住宅區、海德路;瓊山區是區委宿舍區、建國路;美蘭區是市委住宅小區、五指山路。據了解,之所以選擇這四個住宅小區和四條道路,是因為它們的人口和日產垃圾總量都具有一定代表性。此次試點單位均選在2010年已經在開展的住宅小區內實施,市環衛局專門為試點小區居民家庭、街道配置了家庭分類桶、分類袋等物品。
為做好此次試點,該市編印制作了生活垃圾分類指導手冊、宣傳手冊、宣傳彩頁并發放到試點單位居民手中,還設立分類督導員,對4個區32名垃圾分類督導員進行了上崗前培訓。這次試點分類類別較為簡單,居民按照可回收物、其他垃圾、餐廚垃圾三大類進行分類,簡單便捷,易于操作。其中,可回收物主要指塑料、紙類、金屬、牛奶盒、玻璃瓶罐等,使用660升綠色桶;其他垃圾主要指枯萎花卉、樹枝樹葉、廢棄織物等,同樣使用660升藍色桶;餐廚垃圾主要指剩余飯菜、魚骨、果皮菜葉等,使用灰色桶。
同時,環衛部門采取了“量大及時收集,量小定時、定點收集”的方式在試點單位進行收集;居民將收集后的可回收物直接賣給廢品回收企業,由廢品回收企業再進行二次分選。餐廚垃圾打包投放在餐廚垃圾回收桶內,在現階段市餐廚垃圾處理場未建成投產之前,委托有資質的企業回收利用,待建成后再納入統一處理。由于新的分類方法簡單便捷,分類試點工作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據統計,目前試點單位小區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達到90%以上,投放準確率達到85%以上,試點道路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約50%以上。
據海口市環衛局業務處處長劉波介紹,海口將以垃圾分類、源頭減量為突破口,全面推進生活垃圾處理工作,著力規范“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源頭減量”的處理體系。今年海口的目標是,力爭使垃圾分類知曉率在試點單位人群中達到100%、分類參與率達到80%;建立健全相應的標準體系和監督考核體系;2015年起,鞏固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成果,逐步在全市住宅小區、單位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記者單憬崗)
?
相關鏈接:
海口垃圾發電讓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雙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