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資本】遼寧商人方威的江西產業
6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告,遼寧省人大常委會罷免了方威的全國人大代表職務。方威是遼寧方大集團董事局主席,旗下控制三家A股上市公司方大炭素(600516.SH)、方大化工(000818.SZ)、方大特鋼(600507.SH)和江西萍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一個研究院、一個設計院等70多家公司。
方威的被罷免迅速在市場發酵,上述三家上市公司在6月30日、7月1日停牌暫停股票交易。
有媒體報道稱,方威在5月份已經失去聯系,并懷疑其與江西落馬高官案有關。7月1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致電方大集團,對方表示對于方威的去向并不清楚。
7月2日凌晨,上述三家上市公司齊齊發布公告,承認方威的人大代表資格被終止。但表示,方威并未失去聯系,并附上方威簽名的傳真件,表明他還在對方大集團相關工作進行部署。
雖然出生于遼寧,但方威的產業主陣地卻在江西。《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江西的調查發現,方威在江西所進行的資產并購頗受爭議,當地有傳言稱其并購得到相關官員的支持。
南昌鋼鐵并購漩渦
方威涉足江西產業,是從2009年收購南昌鋼鐵股權開始的。
2009年8月,南昌鋼鐵57.97%的國有股權在江西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掛牌價9.1億元。彼時,南昌鋼鐵控股上市公司長力股份(現為方大特鋼)。
由于掛牌價的適宜以及旗下上市公司平臺的誘惑,一時間引來多家企業競買南昌鋼鐵股權。
但江西方面為擬受讓方開出了較為嚴格的條件,“2007年、2008年及2009年1至6月連續盈利”、“資產總額不低于100億元、凈資產不低于40億元、資產負債率不高于60%”。當時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由于正值金融危機,連續盈利的條件幾乎將所有想競買股權的鋼鐵企業擋在了門外。
當時《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稱,這樣的受讓條件似乎是為方威量身定制。截至2008年底,方大集團資產總額達110億元,凈資產60.4億元,營業收入突破130億元。最終,方大集團成功獲得了南昌鋼鐵的股權,并控股上市公司長力股份,后更名為方大特鋼。
隨著方威被罷免全國人大代表職務以及江西省委原主要領導的落馬,2009年方威參與南昌鋼鐵改制一事也被輿論再度質疑。《新京報》6月30日報道稱,當年方大集團并購南昌鋼鐵,曾遭多名南昌鋼鐵老干部向中紀委和中央巡視組反映情況。
對于媒體的相關報道,2014年7月2日,方大特鋼發布針對南昌鋼鐵改制的澄清公告,稱南昌鋼鐵股權轉讓過程程序合規,過程公開透明;定價依據及評估價格公平、合理。
在江西當地的一位政府人士看來,當時南昌鋼鐵經營比較困難,方大集團接手后企業確實經營得更好。即使當時方大集團接手時成本較低,也可以理解,畢竟價格太貴民營企業也不會接手。“但如果中間摻雜個人利益的話,就說不清楚了。”
收購萍鋼公司被指背后有推手
2009年9月,方威正式獲得南昌鋼鐵。之后,方威的資本觸角進一步延伸,開始整合江西其他鋼鐵產業以及產業鏈上的礦產資源。
2010年11月,方大特鋼公告,方大集團準備對新余市中創礦業、新余市新澳礦業、新余鴻聯礦產品加工有限公司、新余市順成貿易有限公司(經營礦產品銷售)、新余市德尚礦業有限公司進行收購,待時機成熟時,再將上述礦產公司注入上市公司方大特鋼。
一位熟知內幕的當地知情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方威在收購中創礦業時得到相關方的幫助。彼時,中創礦業的實際控制人是付敏。
這位知情人士介紹,在未被收購之前,因為當地“老表”(江西話,江西本地人)鬧事,付敏的礦企經營慘淡。由于付敏在當地政府缺乏人脈,無奈之下,付敏找到在當地政府人脈深厚的本地人鄧某。之后鄧某購買了付敏企業的一些股份,在鄧某的協調下,政府對鬧事者進行了處理,付敏的礦得以繼續開下去。也正因此,方威開始介入收購中創礦業時,直接找到鄧某進行洽談,并在鄧某的幫助下順利完成了收購。
上述知情人士介紹,當地政府甚至告知付敏,對待方威的收購要當成一項政治任務來完成。方威遂用4億元就完成了中創礦業的收購。
方威在完成礦產布局之后,開始進一步整合江西鋼鐵產業。接下來的目標瞄準了江西萍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萍鋼公司”)。
資料顯示,萍鋼公司前身為始建于1954年的萍鄉鐵廠,為江西省冶金廳下屬的國有企業,2003年轉制為民營有限責任公司,2009年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為涂建民,是全國民營企業50強。
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一開始涂建民并不愿意將手中的萍鋼公司出手。涂建民在萍鋼公司任職超過10年,參與了萍鋼公司的一系列改制。但方威對涂建民放出話來,賣也得賣,不賣也得賣,不如將萍鋼公司交出來去安享晚年。當地甚至有傳言,放話后不久,就有強力部門開始調查涂建民在經營萍鋼公司過程中,是否存在違規行為。
在被調查的壓力下,一開始不愿意將萍鋼公司賣給方威的涂建民反過來找到方威表示愿意出售。在方威完成收購之后,涂建民辭去了萍鋼公司董事長的職務。據知情人士介紹,目前涂建民居住在國外。
比較蹊蹺的是,記者從公開渠道未能搜索到當時萍鋼公司重組的具體方式以及評估值。根據上市公司方大特鋼在2012年11月29日的公告披露,方大集團及旗下方大鋼鐵累計持有萍鋼公司41.49%的股權。
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方威在收購萍鋼公司時,并未投入真金白銀,而是用其在新余市收購的中創礦業作價入股的。
2012年11月,方威完成了對萍鋼公司的收購,在當月舉行的萍鋼公司股權重組儀式上,時任江西省委某主要領導還發來了賀信。
戛然而止的鋼鐵王國夢
江西主要有三大鋼鐵企業即南昌鋼鐵、萍鋼公司和新余鋼鐵,這三者方威已獲其二(南昌鋼鐵和萍鋼公司)。今年方威開始計劃重組新余鋼鐵,新余鋼鐵的主體是上市公司新鋼股份(600782.SH)。
2014年4月10日,新鋼股份發布公告稱,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方大集團下屬的萍鋼公司資產。
如果這一重組最終實現,意味著方威將借助新鋼股份這一上市公司平臺,將萍鋼公司的資產注入,方威將一舉掌控這兩大鋼鐵公司組建成的新上市公司。
但情況急轉直下,5月31日,新鋼股份突然發布公告稱,江西省國資委要求終止與萍鋼公司之間的重大資產重組。
“因為方威他們那邊出事了。”新余市一位接近新鋼股份的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而據前述知情人士介紹,在被暫停重組之前,方大集團方面已經進駐新鋼股份進行了兩個月的盡職調查。
目前,尚不清楚江西省國資委暫停這一重組的具體原因。
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方威當時在收購萍鋼公司時實際上是通過中創礦業入股來實現的,而收購中創礦業只花了4億元。萍鋼公司此次的估值達到100多億元,幾乎與新鋼股份相當。這意味著一旦按此估值重組,新鋼股份需要發行體量龐大的股份才能將萍鋼公司的資產置入,這有利于方威掌控上市公司更多的股權,甚至可能成為新鋼股份實際控制人,可謂“四兩撥千斤”。
7月1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致電新鋼股份了解重組事宜,董秘辦公室人士告訴記者,重組的估值以及到現在的暫停重組,都是由江西省國資委來主導,其并不清楚相關事項。
方威的發跡史
打開方大集團的官網,其中有一個欄目專門列舉了董事局主席的榮譽,包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十大慈善人物、2008年度中華慈善獎等。
1973年出生于沈陽的方威可謂聲名顯赫,在2011年“新財富500富人榜”上,方威以95億元的財富額躋身富人榜的前100位,同時位列40歲以下富人排名的榜單——“2011新財富青年富人榜”第9位,名次甚至高于盛大網絡董事長陳天橋、山西海鑫集團董事長李兆會等著名少壯派富豪。
不過,相比于財富,方威顯得有些低調,沒有在旗下上市公司擔任任何職務,同時,也極少接受媒體專訪。新余市一位官員回憶,有一次方威向該市進行了捐贈,但捐贈儀式上,方威并未出席,而是由一個下屬代其出席。
對于方威的第一桶金,流傳較廣的說法是:“方威最早發家于遼寧撫順,開始的時候做的是廢鐵收購的生意,收購廢鐵賣給當地的鋼鐵廠,后來,因為一家鋼鐵廠欠了他的錢還不上,便用一個鐵礦抵債,當時的鐵礦并不值錢,但沒想到過了幾年,鐵礦的價值飆升,方威由此發家。”
不過,能讓方威快速擠進富豪排行榜的原因則是其在資本市場的長袖善舞。2006年6月,遼寧方大接手海龍科技(后改名方大炭素);2009年8月,接著并購長力股份(后改名方大特鋼);2010年7月又將*ST錦化(后改名方大化工)收歸麾下。
2012年,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學副教授黃張凱撰文指出,“方大系”所并購的這些國有上市公司,無不存在嚴重的治理結構問題。公司治理不力、業績每況愈下,而公司的風險卻在不斷加大,最終,企業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雙雙惡化。
正是在這種國資嚴重受損、企業價值被市場嚴重低估的情況下,方威借此機遇,通過左右騰挪,對上述三家瀕臨絕境的國企實施低成本收購,之后通過改善公司治理、重新配置資產等手段,使它們又煥發出新的生機。
黃張凱還指出,“方大系”能夠擴張的重要杠桿之一便是非市場化或半市場化的行政力量的強力介入。
事實上,按照前述知情人士的說法,方威從收購中創礦業,再到以中創礦業入股來收購萍鋼公司,其背后都有某種力量的助推。他說,方威的一系列資產運作與時任江西省委主要領導有關系。
梳理可見,2006年,方威在并購甘肅蘭州的海龍科技時,這位領導恰巧在甘肅擔任要職。2007年底,這位領導調往江西,方威的資產觸角也跟隨到了江西,開始整合江西的鋼鐵產業。
上述知情人士感慨,如果不是方威跟隨這位領導太緊,不涉足江西的產業,也許方威會比現在更好,“當時他的炭素廠(方大炭素),規模已經做到亞洲第一了,還想怎么樣呢?”
?
相關鏈接
美廉價轉基因玉米退運起底:中糧等或存非法行為
起底廣州前市委書記萬慶良:出身貧寒行事高調
起底湯唯未婚夫:大女方10歲 曾有一段婚史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