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別把偶遇節辦成鄉土版的“海天盛筵”
鳳凰古城即將舉辦“偶遇節”,一邊是空前的熱情,不到兩天參與人數超兩萬,大量蘿莉女神加盟,一邊則是網友的板磚口水,斥之為“艷遇節”。
網友擔心偶遇變艷遇也有幾分道理。因為鳳凰的宣傳口號就是“邂逅一個人艷遇一座城”,這句口號雖然不像當初宜春的廣告——一座叫春的城市,那般直白,但也很容易就讓人想歪了。在這個愛情不保鮮的時代,相遇容易相愛難,邂逅容易堅守難,對很多“且行且珍惜”的都市人來說,曖昧的“偶遇節”的確有越界的嫌疑。
當然鳳凰舉辦這個節日也并非沒有出處。往早了說,以前苗族就有“邊邊場”的風俗。男女青年趕場偶遇,小伙子只要看中心上人,就可以拉一下她的衣袖,或在行走路途假裝無意地輕輕撞她一下,她如果回眸一笑,就表示沒有拒絕。往近了說,沈從文曾經有性愛作家的稱號,他筆下的鳳凰之所以具有恒久的魅力,就是因為其中充滿各式各樣“很傻、很天真”的偶遇、艷遇。
問題在于,“偶遇”這個很美好的字眼,在現代人眼中為何變了味。譬如鳳凰再三解釋,希望以鳳凰為歸宿,引發網友對偶遇的重新理解與認知,在沱江山水間偶遇生命中的無盡可能——不僅僅是偶遇愛情、新朋老友、小伙伴,還有古城。這其實與沈從文熱衷描寫湘西性愛的動機相似。沈從文筆下,鳳凰的艷遇代表“優美、健康和自然”,它正對應大都市之中填補空虛、獵奇尋艷、半推半就的性愛游戲。如果鳳凰“偶遇節”能激發人們對“偶遇”的重新認知,倒的確是件幸事。
不過,我對鳳凰良好的初衷并不太樂觀。在陌陌微信大行其道的今天,“偶遇”已經成為一種商業營銷。不少社交媒體設置一些“偶遇”的場景和游戲,故意引誘人們的獵奇心理,甚至會被用來“約炮”。不過話說回來,當年幾個大學生創辦Facebook就是為了方便大學生在網上找異性、交朋友,只是一不小心做大了,艷遇越來越多,成了一個社會問題。這背后到底是人們道德底線的滑坡,還是商業倫理的失范,抑或本身就是社會開放的象征?目前難有定論。
一面是“宅”大行其道,人們越來越寂寞孤獨;一面是“搖一搖”受到熱捧,偶遇艷遇似乎成了不可或缺的生活調料,即便“非誠勿擾”聚光燈下的相親也是真真假假,難辨真偽。也許,沈從文所緬懷的“真誠”、“自由”和“美”的愛和性,永遠已經凝固在鳳凰古老的桃花源中。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希望鳳凰能夠把“偶遇節”辦成向湘西純愛精神致敬的舞臺,而不是過度商業化世俗化,辦成鄉土版的“海天盛筵”。
?
相關鏈接
鳳凰古城辦“偶遇節”惹爭議 網友斥之為“艷遇節”
鳳凰古城“偶遇節”將上演 大量蘿莉、女神參與
鳳凰古城搞“偶遇節”是種惡俗的營銷
鳳凰古城將舉辦“偶遇節” 網友直斥成艷遇節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