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透視中國民生“新短缺”:養老院床位排到數年后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4-07-14 08:32

      地鐵太擠,想買輛私家車,但一些城市搖號了;為讓孩子上個好學校,一些家長不得不購買天價學區房;想給父母找家放心的養老院,怎料公辦養老機構的床位要排到數年后……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生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國一些地方和領域出現了民生“新短缺”。

      與二三十年前生活必需品的短缺不同,“新短缺”是社會發展進步后,老百姓對民生服務、民生產品多層次、多樣化需求的集中反映。這種“新短缺”也體現了民生建設從保障到改善的階段性特征。

      面對民生“新短缺”的挑戰,我們應該如何應對,不斷滿足人民提升生活水平的新要求?帶著這一問題,半月談記者深入安徽、天津、北京、陜西、江蘇等省市,進行了深入調研。

      透視民生“新短缺”

      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大在民生領域的投入,一些地方和領域在保障了基本民生需求之后,老百姓產生了更高層次的民生新需求。當下,部分民生新需求也正遭遇“新短缺”。這種民生“新短缺”有著什么樣的表現和特征?記者進行了采訪調查。

      出現民生“新短缺”

      女兒剛1歲多,家住天津的張彤就已經為孩子上幼兒園的事發起了愁。“小區里倒是有一個幼兒園,但是屬于民辦,規模小。我去看過,無論設施還是老師都不行。”

      在張彤看來,教育公平說了很多年,但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民辦與公辦、公辦普通校與優質校之間差距仍然不小。“雖說現在教育水平普遍在提高,但誰不想自己的孩子上更好的學校?上好的幼兒園、小學、中學,才更容易上好大學,以后找到好工作的幾率也才會更大。”

      張彤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和高等院校錄取率的提升,不少地方上學難已經被上好學校難所取代。由于歷史和現實的種種原因,優質教育資源大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好學校大都集中在老城區,擇校已經成為不少孩子家長的“心病”。

      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方案要求,到2015年19個大中城市將實行100%的小學劃片就近入學,90%以上的初中實現劃片入學政策。由于優質教育資源過于集中,因此在很多家長看來,“就近入學”更像是“買房入學”。在北京,位于西城區新文化街的實驗二小附近的學區房價格已經超過每平方米10萬元,遠高于周邊非學區房的價格。

      在不少家長為孩子上學焦頭爛額之時,安徽小伙子陳晨正在為有一套房子結婚而發愁。

      28歲的陳晨在南京已經打拼5年,月入3000多元,工作穩定,有一個相戀3年多的女友。最近一兩年,只要一想到買房,他就不免愁上心頭。陳晨告訴記者,自己與女友已習慣了南京的生活,很想在這兒安家落戶,可房子價格這么高,工作這幾年,他們手上的積蓄連首付都不夠,父母在農村,也幫不上什么忙,真不知怎么辦才好。小伙子對記者感嘆,對于他們這些想融入城市的外來務工者來說,房子是最大的短缺。

      南京的陳晨想買房,北京有房的屈女士想買車,但光有錢也買不到車。

      家住北京西二環的屈女士,在北六環附近上班,因為交通不便,她每天不到六點就要起床,地鐵加公交再加小三輪,折騰兩個半小時才能到達單位。實在受不了每天耗費5個小時在路上,她決定買車。

      從2012年3月開始,屈女士就堅持不懈地參與搖號,但至今沒搖到。“我隨手一扒拉,朋友圈兒里就有三五個搖號兩年以上的‘搖’族。攢的車錢,也從夠買捷達,增加到夠買邁騰了。”不僅北京,如今天津、杭州等城市也開始實行機動車購車搖號。

      購車指標,屈女士還可以繼續等下去,但對于另一部分人來說,有的事是等不起的。家住北京朝陽區的趙女士已過古稀之年,幾年前唯一的女兒去世了。她與老伴想找一家養老院養老,可一打聽,等待入住區里公辦養老機構的時間少則兩三年,多則七八年……

      民生“新短缺”的背后

      在陜西省社科院副院長石英看來,不同于物質上普遍的、絕對的短缺,目前一些地方和領域的“新短缺”,帶有明顯的相對性、結構性特征。“同時社會階層的分化,使得民生‘新短缺’的概念內涵更加復雜。”石英說。

      民生“新短缺”是優質資源短缺的集中體現。這其中尤以教育為代表。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表示,優質教育資源嚴重短缺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教育領域的主要矛盾。社會廣為詬病的學生課業負擔過重、辦班熱、擇校熱、高考移民等現象之所以屢禁不止,其背后深層次的原因,就是學生和家長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激烈追求。

      專家表示,優質資源的短缺,具有明顯的結構性特征。以醫療為例,據統計,2011年我國縣級醫院占全國醫院總數的近50%,覆蓋人口超過9億,且絕大多數是農村人口。與很多大城市三甲醫院就醫人群“洶涌”、周邊交通擁堵不堪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許多縣級醫院因為缺少人才、設備而門可羅雀。這種由于資源布局不合理導致的結構性短缺問題,在房地產領域也表現得較為明顯。

      專家表示,在一些房價高企的城市,實際情況是,一部分人手里有不止一套房,一部分人爭先恐后要買第二套房,還有一部分人買不起房。我們在增加保障房供給的同時,要讓房屋真正流動起來,在持有環節增加稅負才是解決結構性問題的關鍵。

      同時我們要看到,一些原本不稀缺的資源由于我們忽視了發展的科學性,也會出現短缺。比如,粗放型發展造成的生態環境問題,就會使得原本優質、充足的自然產品也面臨不斷減少的窘境,進而產生民生“新短缺”。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唐任伍認為,環境污染是我國一些地區只顧發展經濟、忽視生態建設的必然結果。干凈的空氣、放心的飲用水等正成為日益稀缺的資源,這是粗放式發展的代價。

      民生“新短缺”的新特質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在初步解決溫飽、實現小康以后,人們的需求進一步發生變化,由主要是解決溫飽轉變為著重就業、公共衛生、基本醫療、義務教育、社會保障、食品安全、環境安全等等。新階段的突出矛盾表明,當前我國已處在從初步小康向全面小康社會過渡、從生存型社會向發展型社會轉變的關鍵時期。這個判斷也揭示了公共產品短缺的新特質。

      唐任伍分析說,民生需求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征,可以劃分為民生保障、民生改善和民生發展三個階段。我國現在基本上處于保障階段,并正逐步向民生改善過渡,很多問題也是在這一過渡期顯現出來的,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民生需求不斷提升的體現。

      以安徽省為例,從其近年來民生工程內容的變化,我們就可以看出民生需求變化的圖景。2007年安徽實施的民生工程僅包括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新農合、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計劃生育家庭扶助等12項內容,到2014年,民生工程實施項目擴容至33項,不僅涵蓋教育、醫療、養老保障等方面,還新增了農村清潔工程、公共文化場館開放、生活無著人員社會救助、鄉鎮公辦幼兒園建設、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農村公共文化專項建設等。

      安徽省財政廳民生辦負責人介紹,從民生工程項目的變化可以看出,政府民生投入的覆蓋面在不斷擴大,這反映了老百姓民生需求的不斷提高。

      專家表示,民生“新短缺”的出現,也帶有城鎮化建設的階段性特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我國農民工總量約2.6億,20%的農民工子女無法入讀全日制公辦中小學校,參加除工傷保險之外的其他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的比率均未超過30%。大部分地區未將農民工納入住房保障對象。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義平認為,我國城鎮化在加快,但部分城市在教育、住房和社會保障等方面明顯準備不足,這也表明,城鎮化需要有更加科學合理的設計,社會公共服務要與城鎮化進程協調發展。但我們也要看到,解決這些問題是需要一定時間,需要一個過程的。

      受訪的專家認為,面對結構性和階段性的民生“新短缺”,需要政府進行合理規劃,統籌發展,在加大投入的同時,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同時政府應促進公共資源更加科學合理地分配和布局,逐漸補齊短板。


      增加供給需筑牢三大支點

      告別“新短缺”,增加供給無疑是最關鍵的。這要求政府加大投入,進一步做好規劃和引導,提標擴面織好民生“保障網”。同時,還應積極發揮市場作用,引入社會力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滿足百姓不斷增加的多樣化民生需求。

      不可或缺的政府角色

      政府在增加民生產品和民生服務的供給方面仍然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政府不僅是民生產品最重要的供給方,而且是民生產品和服務相關政策的制定者,織密民生“保障網”各級政府責無旁貸。告別“新短缺”,應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的保障房建設一直在提速,2012年至2014年,每年新開工套數分別為550萬套、600萬套和700萬套。專家表示,資本的逐利性使得資金總是流向利潤更高的地方,不會顧及民生保障,這就需要政府充分發揮作用,加大投入,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和規劃。在房價高企的情況下,政府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就是最好的例子。

      貴州省貴陽市68歲的張道延老人不久前搬進了花溪區桐木嶺的廉租房內。對于老人來說,能夠住進政府提供的好房子,讓他感到“晚年有了保障,心里很踏實”。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今后一段時間,財政收入增長將轉向中速,必然帶來支出壓力,但民生始終是支出重點。

      在政策制定和產業引導方面,政府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近年來不斷出現的環境問題為例。京津冀地區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和經濟結構調整的迫切需求,促使河北省向落后產能多次“開刀”。遠離霧霾,呼吸清潔新鮮的空氣,是老百姓重要的民生需求,通過產業引導、調整和落實發展規劃滿足民生需求,政府責任重大。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教授剛健華表示,當前,政府一方面要扎實推進環境治理、保障房建設、棚戶區改造等民生工程,另一方面要積極促進社會資本進入民生建設領域,并嚴格控制質量、把控標準,肩負起監管職責。

      向市場要效率

      北京一家養老護理院設在社區,其院長向記者講述了他的痛苦經歷。他們租賃的場地由一家國有企業的物業公司管理,對方的各種要求近乎嚴苛,開始時不僅要調查股東背景,還要看學歷證書。房屋改造裝修時,從圖紙審核、開工許可到現場驗收,“每個程序都提心吊膽,每個環節都得求爺爺告奶奶”。

      相關專家表示,目前各地雖然在政策文件上都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民生領域,但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很多隱性門檻。以社區養老機構為例,不少機構負責人反映在發展中存在融資難、醫養結合難、服務人員少等問題。

      北京那家養老護理院的院長告訴記者,好不容易找好場所開始運營后,他的養老護理院又面臨高租金的沉重負擔,因此經營慘淡難以為繼。本來,他的理想是把養老護理院辦得像快捷酒店一樣,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服務,現在看來難度很大。

      這位院長的處境,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前民間資本進入民生領域仍存在不少困難,也反映出政府打造良好市場環境、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采訪中,很多專家都表示,發揮市場作用實現資源充分流動,打破壟斷限制,是增加民生產品供給,破解“新短缺”的重要前提。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僅僅由政府或公益機構作為公共服務供給主體,一些地方和領域往往不計成本,容易形成壟斷,從而喪失對效率、效益的追求。為此,可以通過招標采購、合約出租、特許經營、政府參股等形式,將原由政府承擔的部分公共職能交由市場主體行使,尤其是高端、優質的民生服務項目。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義平表示,在市場條件下,每個資源所有者都會爭取資源效率最大化,盡可能把資源分配到最有效率的地方去,各種資源的所有者都處于競爭狀態,有助于挖掘所有資源的潛力,不斷激勵創新。

      李義平認為,在民生領域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并不是把所有的東西都推給市場,比如政府應該提供的一些基本公共服務。而在遲福林看來,當前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應著力解決兩個突出問題:一是行政審批過多帶來的程序繁瑣、效率低下;二是行政壟斷造成的資源過度集中,制約市場經濟發展。

      讓社會組織走上前臺

      在上海市中心,黃浦區打浦橋街道文化活動中心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文化“新地標”。每天門庭若市,上千人次上門;文化服務覆蓋人群從咿呀學語的幼兒到耄耋老人;琴棋書畫、歌舞影視的愛好者都能在這里找到樂趣……

      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通過購買服務,為民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民生產品和服務,是求解民生“新短缺”的重要途徑。近年來,上海市黃浦區通過購買公共服務,依托社會專業力量,提供老百姓喜愛的公共文化項目。

      “民生服務需求越來越多,百姓要求越來越高,引入社會專業力量,由政府購買服務,是各國較為通行的一種新型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員王開玉說。

      據了解,目前政府購買服務已經在北京、上海、廣東等多地出現,購買項目主要集中在養老助殘、社會救助、法律援助、技術培訓等領域。“盡管購買項目不盡相同,但增加公共福利是各地購買服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王開玉表示。

      在推動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同時,如何培育和扶持更多專業的社會組織,增強其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也是一個重要課題,因為這將直接影響購買服務的效果。

      近年來,廣東、北京、安徽等地都在為社會組織發展積極“松綁解套”,完善培育扶持政策。以安徽為例,在推動登記管理制度改革,為社會組織“松綁解套”的同時,還通過項目購買、補貼、獎勵等方式,為社會組織發展“輸血”。目前,全省第一個社會組織孵化基地——蕪湖市社會組織培育中心已正式投入運行,目前有20多家社會組織入駐。

      專家表示,現階段,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還存在明顯的改進余地:一是政府公開招投標購買服務還沒有拓展到所有部門,“暗箱”采購的空間仍然不小;二是雖然有的地方引進了第三方評估,但健全的政府購買服務效益評估體系至今未建立起來;三是配套政策還不完善。破解民生“新短缺”,在更好地發揮社會組織作用方面,仍需不斷改革探索。

      直面“公平焦慮”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求解“新短缺”,在想方設法增加供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需求和更好生活要求的同時,在資源分配中更加體現公平正義的精神也至關重要。

      對公平的不懈追求

      來自革命老區山西石樓縣的大學生任龍龍,是家鄉的驕傲。2013年,他以567分的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成為近10年來當地第一個考上北大的學生。

      “如果沒有連片扶貧定向招生政策,要考上這么好的大學想都不敢想。”走在未名湖畔,任龍龍如是慨嘆。在這一政策的影響下,許多寒門學子獲得了入讀名校的機會。

      近期,全國多所高校面向“寒門學子”啟動了專項招生計劃,并出臺了與招考方案配套的學費減免與獎助學金政策。這一政策所體現的,正是讓優質資源被更多人更公平享有的精神。

      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各地各部門按照全會精神,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政府治理創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努力使全體社會成員都能擁有平等的生存發展條件,都能公平享受發展成果,都能享有人生出彩機會。

      無論是中央部委還是各級政府都在積極進行改革探索,進行制度設計。專家表示,升學、就業、養老、看病、買房子……只有讓人們在各項涉及自身權益的事情中,都能夠依靠規則而不依靠關系,依靠努力而不依賴背景,讓資源的分配,特別是優質和稀缺資源的分配,更加體現公平正義,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獲得更加廣泛的群眾基礎,贏得更加有力的支持。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必須加快社會事業改革,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為社會提供多樣化服務,更好滿足人民需求。

      “公平焦慮”何來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一位政協委員表示,她曾經到過一個縣,全縣25個鄉鎮衛生院,三分之一沒有配置X光機,三分之二沒有配置B超和心電圖,50%需要整修及擴建。她說,在教育、醫療、文化等方面,很多貧困地區都面臨優質公共資源短缺的問題。老百姓經常會問:為什么我們的家門口就沒有好醫院、好學校呢?

      專家表示,有關民生的“公平焦慮”首先來自資源布局的不均衡。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民生投入,但總體來說,要補齊各地的民生短板,凸顯公平,力度還應再大些。

      不僅是在農村貧困地區,即便是在城市,優質資源配置也難免“公平焦慮”。

      以天津和平區為例,該區面積僅有10平方公里左右,卻集中了和平區中心小學、岳陽道小學、萬全道小學、鞍山道小學等眾多名校。只有這些學校周邊的部分住戶能享受到這些優質教育資源,而對于同城其他區域的孩子來說,想上這樣的學校,家長就只能購買學區房了。但是能承受起學區房高價的畢竟是少數。

      除了資源配置不均,記者調查發現,部分老百姓的“公平焦慮”,也來自于對資源分配過程公平性的擔憂。其實這些年各級政府一直致力于解決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的分配公平問題,以前那種開寶馬車住經濟適用房的情況越來越少了。

      大城市的三甲醫院也大都實現了網絡、電話和現場掛號等多種掛號方式,實時公布號源情況。為解決優質教育資源、保障房和購車指標的分配公平問題,不少地方探索實施了“搖號”政策。“搖號”,這些年已成為比較通用的“公平利器”。

      即便如此,焦慮猶存。蘇州市民陳芳(化名),是個堅定支持恢復考試入學的家長。她說,和高考一樣,只有考試才夠公平,分數在那里放著,想走關系沒那么容易。入學搖號這種方法,無論在前期的政策制定還是后期的具體操作方面,都存在一些不夠公開透明的地方。

      相對于城市人的拼搶優質資源,外來務工人員最渴望的是城市撤掉門檻,讓他們平等融入。張紅在北京打工有7年了,她說,像我們這樣的非京籍人員,在公租房分配等方面只要滿足一定的條件就可以獲得相應的機會,這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但她表示,生活中還是經常感覺自己是外來人,在民生保障方面與本地人還是存在這樣那樣的不同,“公平焦慮”時隱時現。

      打通公平之路

      “改革有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核心應該是讓公共資源分配向著更公平和均等的方向發展,打破既得利益藩籬。”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鄭自立表示。

      西安市教育局局長李穎科告訴記者,目前,西安正大力實施大學區管理制改革,旨在通過構建校際合作共生機制,讓更多的學生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西安大學區管理制改革,是由教育部門指定一所優質學校為學區長學校,吸納3所至5所相對薄弱的成員學校就近組成一個大學區,實施“統一教學管理、統一共享設施、統一安排教師、統一課程資源、統一教學活動、統一組織備課、統一教師培訓、統一質量監測、統一評價激勵”。

      為了進一步實現資源布局合理公平,西安大學區管理制改革今年還將進一步深化。為了“以城帶鄉”解決城鄉之間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將推動組建跨行政區域的大學區,今年計劃實施72個。同時加大對教師交流的支持力度,對于從主城區到邊遠農村交流的教師,正在申請對交流一年、交流兩年的教師績效工資分別提高30%和50%。

      采訪中一些中西部地區的干部表示,在新的發展階段,應該更清晰地區分各地不同情況,因地制宜實施民生政策和項目資金支持,進一步縮小區域差距。同時也需要讓更多的優質資源流動起來,讓優質資源的效益最大化,更加充分地體現公平的原則。

      對于搖號這種分配資源的方式,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副教授邵曉瑩認為,對于稀缺資源的分配,無論是入學搖號、買車搖號還是保障房搖號,都有點像沒有辦法的辦法。惟有進一步增加政府決策的透明度,進一步運用好聽證會等民主程序,同時讓第三方監督更加真實有力,才能打消老百姓的“公平焦慮”。

      山東大學教授唐錫光認為,目前必須合理調配資源,在城市中有規劃、有配套地建設保障房,而不只是簡單地選擇便宜的土地。在保障房申請中存在欺詐行為的,應堅決納入居民個人征信檔案中,進一步完善個人信用體系。同時適時推出房產稅,抑制投機性行為。

      “好的公共政策,應立足于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認為,比如通過牌照競價、提高停車費等方式提高私家車使用公共資源的成本,剔除買車需求并不十分迫切的申請者,同時把由此獲得的收入,轉為對公共交通建設的高投入,從而使更多人從中受益。

      再如允許社會資源辦收費的私立學校,由此騰出來的公共資金,可以更多地用在貧困地區和困難家庭的學生身上。同時加大對弱校的投入力度,促進教育水平的相對均等。在此基礎上,再按社區劃片搖號,讓孩子們就近入學。

      邵曉瑩表示,沒有絕對的公平和完美,在分配的公平上,我們只能盡力探索和實踐,不斷找到更好的方法,建立更完善的制度,從而讓整個分配和布局更加合理和科學,破解優質資源短缺問題。(記者毛海峰 楊玉華 劉巍巍 袁汝婷 毛振華)

      告別“新短缺”還需新觀念

      告別民生“新短缺”,我們需要增加供給,處理好政府、市場與社會的關系;告別民生“新短缺”,我們需要完善布局與分配,更加體現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要求;告別民生“新短缺”,我們還需要有新觀念。

      我們需要有理性的消費觀念。追求優質的民生產品和服務無可厚非,但如果上學過分追求名校,看病就醫過分追求大醫院,追求名醫,不改變看感冒都要去三甲醫院的觀念,優質資源短缺的現狀將很難根本好轉,也很難讓優質資源產生最大化效益。

      必須看到,一個階段內資源供給的數量、民生產品和服務的供應能力總是有限的,與民生需求相比,民生短缺總是相對存在和具有階段性特征的。因此,在消費民生產品尤其是優質民生產品的時候,如果能多一些節約意識,多一些共享精神,必將對緩解民生“新短缺”產生積極的作用。

      倡導節約、低碳、環保、綠色等理念,也意味著在告別民生“新短缺”的過程中需要人人參與。從我做起,從身邊的事情做起,只有人人為資源的節約有效利用作出貢獻,只有人人適度消費、告別炫富,我們才能充分享有優質資源帶來的優質生活。

      告別民生“新短缺”,我們還需要客觀認識國情,保持良好心態。中國仍然是個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的現實決定了我們的人均資源占有狀況不容樂觀。在這一情況下,中國的每一項民生改善之舉都來之不易。

      解決民生問題應先守住底線,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再逐漸予以改善。向民生發展的更高階段過渡是必然的,但需要有一個過程,需要設定合理的目標和路徑。對此,我們必須科學認識,保持良好心態,正確面對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沒有終點,只有一個又一個的新起點。我們要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以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用改革創新保障民生,從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和訴求入手,對群眾呼聲高的社會熱點問題及時做出回應。相信隨著改革措施的不斷落實,我們一定會奏響幸福民生的最強音。(文楊玉華)

    [來源:半月談 ] [作者:] [編輯:覃業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国产精品兄妹在线观看麻豆 | 日本阿v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小说网| 红楼遗梦成人h文完整版|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三级国产4国语三级在线| 日本暖暖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频道日韩|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下载|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91| 女m羞辱调教视频网站| 久久久精品免费| 春雨直播免费直播视频在线观看下载| 人人澡人人澡人人看|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百合潮湿的欲望| 国产一级淫片a视频免费观看| 麻豆精品传媒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区二区三区 | 噜噜噜噜天天狠狠| 被女同桌调教成鞋袜奴脚奴| 国产精品午夜国产小视频| www深夜视频在线观看高清| 成人毛片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乱子伦|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 污污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午夜美女福利视频| 美女的胸www又黄的网站|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1欧美在线视频| 国外性xxxnxxxf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91| 很黄很黄的网站免费的| 久久久精品2019中文字幕之3| 日韩亚洲翔田千里在线|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