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日前通報了對江西省委原常委、秘書長趙智勇和昆明市委原書記張田欣的處理結果:張田欣降到副處級,且是非領導職務;趙智勇則降為科員。
兩個副省級干部的處理被媒體解讀為“跳崖式”降級:趙智勇被連降七級;張田欣連降四級。對此,人民日報微博提醒:“非同尋常的‘跳崖式’降級,向所有官員敲響警鐘。”這種解讀對嗎?中國的公務員職務體系是什么樣的?兩人被降級并且都是非領導職務,到底該怎樣解釋?
公務員級別
共27級 領導分10層
依據《公務員法》第十六條,公務員職務分為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
領導職務分為十層:國家級正職、國家級副職、省部級正職、省部級副職、廳局級正職、廳局級副職、縣處級正職、縣處級副職、鄉科級正職、鄉科級副職。
另據《公務員職務與級別管理規定》,公務員職務對應相應的級別,公務員級別由低至高依次為27級至1級。
前副省級干部趙智勇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據有關規定,即使降級為科員,也可能是主任級科員,對應的最高級別為16級,最低為22級。而他原來的職務是副省級,并且2002年就已經達到這一職務。
省部級副職對應的級別是6級至10級,12年來,趙智勇的原級別至少應該是8級公務員。
他的降級處理并未全面公開,也可能直接降到科員級別(18級到26級),如果這樣的話,他的級別至少降了10級,最多可以連降18級。
而此前媒體解讀的“連降七級”應該是從領導職務第四層次—省部級副職直接貶為“科員”,解除了領導職務,貶到領導最低第十層鄉科級副職以外。
晉升時間
從科員到“正廳”大約25年
據2008年施行的《公務員職務任免與職務升降規定(試行)》,晉升鄉科級正職領導職務的,應當擔任副鄉科級職務兩年以上;晉升鄉科級副職領導職務的,應當擔任科員級職務三年以上。而晉升科員職務,應當任辦事員三年以上。
也就是說,從辦事員到“正科”,正常需要8年時間。
北京市委黨校2008年針對北京市優秀官員成長規律進行研究,調查了200名北京優秀局、處級官員樣本。這些優秀官員,都是用了大約11年從普通科員升至副處級。
什么是“干部”?在縣級干部序列中,提拔為副科級后,干部檔案就會從人勞局移到組織部,成為組織部管理的正式領導干部。
縣鄉體系里的干部有四級:副科級、正科級、副處級、正處級,這個四層金字塔的頂端只有四五個崗位。
據中國社科院博士馮軍旗博士論文《中縣干部》,如果到了45歲還沒有被提拔為縣處級領導,仕途基本要終止了。
這期間,從副處到正處是最關鍵的階段,在正科級之后,要保證在4年左右升到副處,不然就會被落下。之后,如果能在三四年晉升為正處,那么再升為正副局的空間就較大。理想狀態,可能會在35歲左右升至正處。
在全國60余萬縣處級公務員中,其中只有6000人可以成為廳局級后備干部,一般來說,至少需要11年才能升到正廳局級。如果成為公務員時22歲,官至廳級就已經47歲了。
之后的升遷需要借助于“交叉鍛煉”。在全國4萬個廳局級干部中選出1000人作為省部級后備干部。跨入省部行列,需要更快更年輕。總體來說,全國科級干部有90萬人,想成為只有4萬個的縣處級干部后備人選,概率小于4.4%。而從一個普通科員成長為一名正廳局級官員,大約需要25年。
晉升年齡
科級一般45歲遇“天花板”
近年,官員升遷要劃出年齡杠杠:副處一般35歲以下,副局一般45歲以下,副部一般55歲以下。
“文革”后,中國開始全力平反冤假錯案,大批老干部重返領導職位,干部群體出現年齡結構老化現象。
1982年2月,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決定》,規定“擔任中央、國家機關部長、副部長,省、市、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書記、省政府省長、副省長,以及省、市、自治區紀律檢查委員會和法院、檢察院主要負責的干部,正職一般不超過65歲,副職一般不超過60歲。擔任司局長一級的干部,一般不超過60歲”。
《1998~2003全國黨政領導班子建設規劃綱要》強調干部年齡梯次配置:“中央、國家機關部委領導班子:由60歲左右、55歲左右、45歲左右的干部組成。領導班子中45歲左右的干部至少要有1名。部委正職中50歲左右的應該有一定數量。”
《2009~2013全國黨政領導班子建設規劃綱要》提出,“鄉鎮黨政班子以40歲左右的干部為主體,每個班子中至少有一名30歲以下干部,黨政正職中30歲左右的有一定數量;縣級部門領導班子以45歲左右的干部為主體,正職中35歲左右的有一定數量。”
1978年我國正省部級以上精英的平均年齡為63.81歲,到了2003年正省部級以上領導精英的平均年齡降到59.40歲。
由于一些地方在執行干部隊伍年輕化方針過程中,硬性規定干部超過40歲不能提拔為科級干部、50歲不能提拔為縣處級干部、55歲不能提拔為廳局級干部、科級和處級干部50歲都要退居二線等,這就大大提前了干部遭遇“天花板”的年齡關。在當下,通常情況下鄉科級干部遭遇“天花板”的年齡一般是45歲、縣處級50歲、廳局級55歲。
被降級處分的趙智勇和張田欣,均已經在副省級崗位上任職多年,今年都是59歲。
晉升路徑
雙通道變成“單行線”
1982年大學畢業的張田欣,用了24年多升到副省級領導職位,已經是火箭速度,副省級干部做了近8年,被降為副處級—這是他25年前就已達到的級別。
以目前的公開信息看,張田欣和趙智勇的降級處理,已經了結。依據《公務員法》等法律規定,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6種。在兩年內,張田欣、趙智勇不能晉升,也不能漲工資。因為二人只是違紀,沒有達到違法的程度,所以處理也只是黨內處分,沒有移送司法機關。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張田欣、趙智勇被連降數級,堵住了“官復原職”的漏洞。
據管理學彼得原理:在金字塔等級制度中,每個職工趨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張田欣、趙智勇的升職及快速墜落,再度說明這一理論。
在我國,晉升意味著級別或職位的提升,待遇的增加和更大的成就感與責任感。這種公務員晉升制度通過以職務和級別為核心的體系,形成了公務員職業生涯發展的雙通道。但這兩條“跑道”在現實中的重心還是職務。
對于非領導職務—巡視員、調研員等,已經成為大齡干部或者領導實職轉任或者晉升,解決待遇的“虛職”。
相比數量眾多的公務員,領導職位稀缺,使得大多數公務員缺乏晉升機會,從而產生各種矛盾。而直至目前,《公務員法》也僅針對綜合管理類公務員的職務進行了明確劃分,并未對行政執法類公務員職務劃分作出明確規定,因此,職業發展渠道比較單一。
?
相關鏈接
揭秘國際公務員:競爭激烈 中國名額半數空缺
19日海南公務員考試面試取消 考試時間將另行通知
公務員下海經商失敗買彩中3948萬 曾中20萬大獎
黑龍江回應公務員招乒乓達人:為培養干部情趣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