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千里之外的烏克蘭危機,竟然讓山東諸城的水貂養殖戶們失去了烏克蘭和俄羅斯這兩個最大的毛皮消費市場。
占全國水貂出欄總量四分之一、世界總量八分之一的國內最大水貂養殖企業大森林特種動物養殖專業合作社(下稱“大森林合作社”),今年的出口量甚至為零。
每年5月,是貂農選取種貂的時候,但是,隨著今年2月哥本哈根拍賣行貂皮價格被“腰斬”,貂農選種熱情隨之下降。以水貂為例,在國內最大的水貂養殖基地山東諸城,水貂存欄量較往年減少近兩成。
不過,大森林合作社似乎熱情不減,忙著進口優質種貂。
中國或成世界最大毛皮服裝消費國
自從1960年代,著名時尚設計師卡爾·拉格菲爾德揮舞著一把毫無禁忌的剪刀,把華貴的皮草天馬行空地分割和拼接成嬉皮、未來主義風格,震驚了整個設計界后,皮草就成了不可或缺的元素。
近些年,皮草服飾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寵愛。據中國皮革協會預計,到2015年,國內皮草的市場容量將達到164.23億元。中商情報網也預測,到2018年,我國天然毛皮服裝年產量將超過500萬件。
國際毛皮協會中國代表處媒體總監朱曉琳告訴《中國經濟周刊》,2014年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毛皮貿易價值已經超過400億美元,“2010—2011年度的數據顯示,全球毛皮制品零售總額為150億美元,中國占了總額的四分之一。根據相關數據推算,2015年,中國有可能成為世界最大的毛皮服裝消費國。”
中國毛皮服裝市場蛋糕巨大,催生了中國毛皮動物養殖業的發展,截至目前,我國每年毛皮生產已經達到600萬張左右,數量可觀。
不過,受2013年后期價格大跌影響,自2014年第二季度始到5月底,貂皮價格已經下跌10~20元/張,貉子皮下跌20~40元/張,狐貍皮下跌20~70元/張,兔皮下跌10~20元/張。甚至遠在千里之外的烏克蘭危機都給以量取勝的中國毛皮市場帶來巨大沖擊。
企業“換種” 瞄準國際標準
一直以來, 由于養殖業不夠規范、品種不優、養殖技術不過關,加上近親繁殖和管理滯后等,國內品種的貂皮質量和國際市場的差距很大。
“毛差一線,錢差一萬。”大森林合作社的骨干養殖戶董金燕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養殖戶都知道,毛皮動物生存的環境好,它產出的毛皮質量就會高,“毛皮質量的微小瑕疵對價格的影響是巨大的。國際上最好的水貂皮在600元左右的時候,我們也只能賣到200元左右。”
大森林合作社理事長孫萬紅說,20世紀80年代以后水貂才得以進入到農戶家里,與國外同行相比,養殖戶分散式的庭院養殖,無法給動物提供足夠的空間,取皮技術落后也導致毛皮效益不高。
2005年,孫萬紅牽頭成立諸城市大森林特種動物養殖專業合作社,為社員戶提供統一協調貸款、統一規劃建設、統一品種改良、統一飼料供應、統一疫病防治、統一產品銷售的“六統一”服務。集約化帶來的是戶均純收入達到35萬元,“養得好的農戶一年賺上百八十萬也是常事。”孫萬紅說。
由小規模操作向規范化飼養、養殖設備更趨于現代化的集約型模式發展是中國毛皮動物養殖的必經之路。朱曉琳表示,大森林合作社這樣的企業涌現,使得近10年來,歐洲發達國家,尤其是丹麥和芬蘭紛紛加大對中國出口飼養設備。“可以說,國內大部分集約化的養殖場都已達到了歐洲標準。”
“養殖環節的可持續發展才是毛皮行業最終的價值來源,而不是薄利多銷。”在孫萬紅看來,不注重養殖環節的可持續發展往往帶來經濟損失,這對毛皮生產企業都是血淋淋的教訓。“我們一直在和丹麥的水貂養殖思維接軌,并且現在已經有了一套結合加拿大與丹麥經驗并根據我們自己實際情況制定的標準。”孫萬紅說。
“不僅僅要賣毛皮,還要做服裝”
2013年底,大森林合作社做了一項讓業界吃驚的選擇,在國際市場行情不好的情況下,從丹麥哥本哈根包機引進15000只良種水貂,而這項工作還會持續5年。“我們目前有5萬多只進口丹麥的良種水貂,計劃5年內繁育到200萬只。”
當很多人用狐疑的眼神打量孫萬紅時,他表示,現在飼料價格降低了,合作社正好利用這個間隙進行換種繁育。“事實上,每個產業、每個企業都有自己成長發展的內在規律,從外界來看,產業發展腳步放緩了,但這種放緩,是為了更好地進入到下一輪的高速成長。”孫萬紅說,“水貂的價格一般三到五年一個起落,那么在三五年之后我們的貂已經全部換種成功。”
朱曉琳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中國生產的皮草原本用來出口,但現在已經更多用來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有數據顯示,從2005年開始,中國皮草出口份額一路下跌,從最高峰時總產量的80%多用于出口,跌到2012年的14%用于出口。
“中國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購買了中國自己生產的86%的皮草。”朱曉琳說。也有專家表示,雖然世界毛皮產業加工中心和消費中心正向中國轉移,但由于發展歷史及產品質量等因素,毛皮服裝的一線品牌仍在國外,國內相關企業只能扮演價格被動接受者的角色,以利潤很低的出口訂單賺取有限的加工費,產業利潤空間遭到嚴重擠壓。
“我們今后不僅僅要賣毛皮,還要做服裝。”孫萬紅表示,除了提高毛皮質量以外,他們的工藝與設計近幾年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合作社依托此前的積累正在籌建服裝產業園,目前已經迎來合作者,年內即可實現生產。“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將裘皮文化與環境完美結合,這是領先于全國的創新之舉。”孫萬紅說。
(原標題:國際貂皮價格腰斬?中國毛皮生產企業“換種”求生)
?
相關鏈接:
廈門海關查獲近2萬張貂皮和浣熊皮非法入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