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5日)上午,在“威馬遜”臺風登陸的文昌市翁田鎮海邊沙地上,來自省林業廳、省森林公安局的干部和島東林場的職工一起,種下了災后第一批300畝的海防林木麻黃樹苗,盡管臺風肆虐的痕跡猶在,但綠色的希望再度出現在這片殘破的海岸線上。
記者在現場看到,目光所及之處,遍地都是倒伏在地上的樹木,中間一塊空地已被清理干凈,只剩下灰白的沙土,顯得格外荒涼,而距此幾百米外就是翁田鎮的海岸線,剛一下車,大家就很快拿起工具,有的拿起水桶去消防水車旁接水,有的合力分發樹苗,更多的人則揮舞起鐵鏟開始挖土栽樹。
省林業廳廳長關進平告訴記者,此次超強臺風給我省東北部一帶的海防林造成毀滅性打擊,僅以受災最嚴重的文昌和海口為例,文昌207公里的海岸線,遭嚴重毀壞的就達174公里;海口東海岸幾乎攔腰折斷的樹木就有6萬畝。海南東北部300多公里的海岸線上,90%以上的海防林樹木被毀壞殆盡,受災情況相當嚴峻。
關進平說,海防林有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的功效,可以調節氣候,防止東北部地區的沙漠化現象。如今海防林在臺風中遭到毀滅性打擊,勢必破壞當地的生態系統,致使東北部的氣溫上升,降雨減少,自然災害可能更頻繁,甚至有可能出現沙地往前推移的現象。此外,對當地林下經濟也造成嚴重影響。
省林業廳總工程師周亞東解釋說,海防林的毀壞,不僅威脅到沿海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對海南島的生態安全,特別是文昌、海口這一帶的工農業生產、人居環境的影響將會是非常明顯的。“海防林是一道防風的生態屏障,保衛著海邊的農田和農戶的房屋免遭臺風和沙子的侵襲。”
然而海防林的修復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即使每天緊鑼密鼓地種,也要連續2年才能修復完。”關進平說,目前省林業廳已把海防林修復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專門組織專家實地考察,開會研討,向各市縣提出修復的基礎方案,下發災后林業恢復的技術指南。“我們還將調全省26個林區林場輪番支援災區,并下達種樹指標任務。”
據介紹,省林業廳將對東海岸防風林的受損情況進行統一規劃和設計,分步實施。此外,省林業廳24日已派出一位副廳長緊急進京,向國家林業局匯報此次受災情況,爭取國家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周亞東說,從專家的反饋意見和實地調研情況看,木麻黃仍然是此次海防林修復的主打品種,因為它的生長速度最快,且適合在目前這種環境下生長。但同時也要考慮到海防林的世代更新問題。根據科研機構的實驗,搞海防林的混交林,引入可自我更新的鄉土樹種,能提高海防林整體的結構功能。如萬寧石梅灣的青皮林,全是青色的,它不需要人類做什么,“即使臺風來了,它有損失,但能夠自己恢復和更新。這是我們追求的一個長遠目標。”
?
?
相關鏈接:
五指山一林業站副站長騙取國家退耕還林補貼被開除黨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