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北京市公安局各警種舉行了今年第七次反恐處置演練。北京警方一位技術專家坦言,今年公安部門主動“亮劍”的反恐防恐舉措比北京奧運會時更頻繁更有規模,工作形式也從以前的特警為主逐步向全警動員、各警種全方位防恐轉變。
同時,85萬名平安志愿者走上街頭,配合公安、武警等專業部門開展治安巡邏、隱患排查,形成全民參與反恐防暴的平安網絡。全市社區(村)也已建立起一支近10萬人的涉恐涉暴情報信息搜集隊伍。
5月23日,民警帶槍在1號線東單地鐵站內巡邏。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攝
北京市公安局局長傅政華表示,北京反恐力量已達到歷史最強,反恐防控不僅要有專業反恐力量,更需要打一場反恐的人民戰爭。
送水工保潔員成反恐信息員
7月22日,國家反恐辦編制出版的《公民防范恐怖襲擊手冊》首發儀式在京舉行,并向群眾免費發放。公安部反恐怖局局長安衛星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宣傳,使廣大群眾不斷提高反恐防范的意識和能力,使群眾真正做到“能發現、會舉報,能避險、會自救,能識別、會應對”。
《手冊》共有42個具體問題,包括“如何識別恐怖襲擊嫌疑人”、“發現可疑人怎么辦”等。
事實上,在這本《手冊》印發之前,北京就已進入全民反恐的模式。
年過六旬的退休老人李建國是西城月壇街道南禮士路社區的安保志愿者、樓門組長。今年,他還兼任一個新的崗位——反恐信息員。
每天早晨,李建國都會在小區里溜達,看看有沒有特殊情況發生,“也不會草木皆兵,不過有陌生人一天串好幾個樓棟就有問題,不是散發小廣告就是溜門撬鎖。”他說。出了小區,走在南禮士路上,他也經常停下腳步向路面張望。
民警在中關村街頭巡邏。5月12日,150輛首都巡警武裝巡邏車上街執勤。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這是他多年安保經歷產生的職業習慣。對于一些令人不安的“元素”,如果有必要,他會掏出手機按下快捷撥號鍵,電話那頭是社區黨委書記。
今年上半年,首都綜治委在全市全面啟動社會面等級反恐。以樓門院長、中心戶長為中堅力量,以廣大巡防員、流管員、平安志愿者為基礎,建立起了一支近10萬人,覆蓋全市的安全穩定信息員隊伍,成為涉恐涉暴情報信息收集的重要基礎保障。
西城公安分局負責人說,不僅社區工作人員和治保積極分子,連送水工人都成了反恐信息員。在西單、大柵欄等地區,保潔員、商場保安員、停車管理員、小旅店小商戶的工作人員等數千人組成的協防網絡,已經可以隨時通過手機反饋安全信息。
社區民警張磊說,乍一聽“小商戶、保潔員”都參與反恐,好像挺可笑,但實際上他們能發揮的作用讓人意想不到,“比如送水工,我們給他們進行了培訓,讓他們隨時發現可疑的情況就和我們聯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