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8月2日消息(海口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晶晶) 連日來,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因臺風“威馬遜”受災的地區正在陸續恢復正常的生活秩序。但家園重建、自身親人遭遇不幸對許多人來說,造成的是難以調節的傷痛。省、市各級醫療隊和救災志愿者在災區巡回支援時發現,許多災區群眾在生產自救期間,越來越希望傾訴自己遭遇的不幸,災后重建繁重的勞動量也讓不少群眾產生負面情緒。專家指出,對受災民眾的心理支援是災后救助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需要的群眾也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適當調節。
災后情緒反常
“這十多天老是睡不好,總是做惡夢,擔心家里會停電,甚至都不敢一個人住了。”7月31日上午,海口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市民陳小姐講述了自臺風災害以來自己身體出現的一些反常癥狀。
醫生了解到,陳小姐獨自一人在海口工作生活已經3年。臺風發生后,她租住的房間門窗都被損壞,自己也受了些輕微的皮外傷。“在災難發生時,人很容易感覺到孤獨,情緒受到刺激。”市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鄭地明建議,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多休息,嘗試做些開心的事情放松緊張的情緒,如果癥狀還沒有緩解,建議去進行一些心理或神經方面的咨詢。
災后易感到無助
“人們在災后多多少少會出現一些情緒方面的問題,需要進行心理干預。”海南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長楊斌告訴記者。
“威馬遜”過后,海口、文昌多地受災嚴重,特別是一些從事養殖業和栽種橡膠的農戶損失尤其慘重。“我家的18畝橡膠樹已經收割兩年了,今年本該有更好的收成,現在啥都沒有了。”一位膠農流著淚說,雖然現在政府送來的愛心物資已經可以保障鄉親們的溫飽,但對于未來的生活還是很茫然。
楊斌說,災后的“正常”情緒反應包括害怕、無助、憤怒、失望和希望。比如說,會很擔心臺風再次發生,害怕自己或親人會受到傷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個人,不知道將來該怎么辦;感覺前途茫茫,覺得沒有人可以幫助我,別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等。
災后海南需心理干預
“威馬遜”過境已經13天,海南已經全面進入災后恢復階段,但由于條件的限制,省內目前還沒有心理干預隊伍進入災區。
“災難對人的情緒和身體造成一定的沖擊,所以對災區群眾的心理干預必不可少。”海南省心理咨詢師協會副會長薛星告訴記者,一般來說,市民可根據以下情況進行心理危機的自我診斷:認知上,常出現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多疑等;生理上,會出現頭痛、乏力、易驚嚇、難以入睡或做惡夢、食欲下降、腸胃功能紊亂等;行為上,會出現社交退縮、強迫行為或強迫思維、容易自責或指責他人等;情緒上,會出現焦慮、抑郁、恐懼等。
專家支招自我心理疏導法
對一部分人群而言,可以通過自身的一些心理干預來起到把自己慢慢帶離災難心理狀態的地步。
首先,盡可能多跟大伙在一起交流,多說話,甚至抱頭痛哭也沒關系,關鍵是要發泄出來。
其次,同為受災者,彼此間要互相鼓勵。每一個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只要有幫助別人的愿望,都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心理醫生”,受災群眾之間的互相鼓勵和安慰有時候往往比專業的心理支援更奏效。
第三,短期內避免讓受災者再次看到一些災難發生時的情景。大災過后,很多逃離了險境的人可能會出現短時的記憶衰退、甚至失憶等,這種失憶是選擇性的失憶,不要強迫他們面對殘酷的現實,災難摧毀了他們的生活,給他們一點時間,慢慢梳理自己受傷的心。
?
相關鏈接:
海口災后無異常傳染病疫情發生 檢查全市飲用水供水單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