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00名“正規軍”今起穿制服上街收地溝油
地溝油、潲水油……成都大街小巷會看到一些人在收廢棄油脂,他們收購的油脂流向何處?從外表無法辨識。從今天開始,成都廢棄油脂資源化利用協會牽頭11家企業,將收購廢棄油脂車輛、著裝等統一,變成“標準化”收油隊伍,讓市民一目了然。同時,推動廢棄油脂行業內部監管,推動完整的“地溝油”登記制度,方便政府部門監管,利于產品溯源。
統一運輸 80輛專用收運車今上線
據了解,2012年成都廢棄油脂資源化利用協會,成為全國首家廢棄油脂行業協會,由11家廢棄油脂收處企業組成。據該協會副會長黃樹元介紹,這11家企業除了工商營業執照外,在城管、水務等部門也有相應的登記備案。據該協會不完全統計,成都市每天產生的廢棄油脂將近800噸,這11家企業的廢油回收實際處置可達336噸,月實際處理廢棄油脂近10000噸。
“可以說,協會是成都最大的地溝油收購社會組織,我們主要是一個初處理,將地溝油、潲水油以及其他企業廢棄油脂去水去雜質,變成毛油進行出售。”黃樹元說,這些毛油可以成為生物燃料、化工產品等的重要原材料。對于購買毛油的企業,也是具有生產生物燃料等能力的正規企業,“只有明確其用途,才能收購到廢棄油脂企業的毛油。”據該協會秘書長陳英說。
今日起,該協會內企業將開始統一車輛、著裝、標識以及上崗證,成為“標準化”收油隊伍。目前由協會組織企業訂購的首批80輛廢棄油脂專用收運車輛已全部下線,這些車輛統一采用白綠相間外觀,車型為中型面包車,將在今日正式上線使用。
統一著裝 穿藍色制服上街收油
“在車輛之外,還將統一員工的制服,均采用藍色制服,分為春冬兩季服裝。”據該協會秘書長陳英介紹,在車輛和制服上,設有統一的標志標識,協會簡稱和企業名稱。此外,統一上崗證上有車輛、駕駛員等信息,方便各部門以及內部監管。
據黃樹元介紹,長期以來收油工人總給人一種邋遢,甚至有些臟的印象。晚上,打開下水道井蓋收地溝油,還以為是撈“地溝油”去做違法違規事情。因此,統一車輛、著裝等,是改變收油工人的形象的一種方式,“也讓市民看到來收油的是有資質的正規企業。”
據了解,該協會下屬的11家企業2000多名收油工人,今天起將統一著裝亮相成都街頭。
登記制度 對收油企業進行監管
據該協會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這些企業的廢棄油脂主要來源于地溝油、潲水油、火鍋老油以及油炸老油等。目前成都市約有80%的餐飲企業未按環保要求安裝隔油池,造成大量的含油污水直接排入地下管網。調查統計,地溝油約每日產生300余噸,占廢棄油脂總量的37.5%。潲水油約占廢棄油脂總量的20%。火鍋老油即“口水油”,約占廢棄油脂總量的37.5%。此外還有油炸老油等,這種油大多是麥當勞、肯德基、烤鴨店等快餐店油炸食品后的剩油,每日約50-100噸。
因為廢棄油脂經濟利益的驅使,每天成都大量油脂被“散兵游勇”所收購,這些油脂去向成疑。“我們統一著裝、車輛,也是為了和這些‘散兵游勇’競爭市場。”陳英說,初步估計成都收廢棄油脂的“散兵游勇”約在6000人左右,“標準化”收油隊伍將與他們形成競爭,讓地溝油等處置、流向安全可靠。
黃樹元介紹,建立收油的規范流程,以及行業登記制度,從收油地點到下游生產企業產出的產品,一一登記在案,形成廢棄油脂采購登記制度,避免這些廢棄油脂出現回流餐桌等情況。登記備案的信息,既是對企業自身監督,也可以作為政府部門監管的資料數據。
成都商報記者 張舒 攝影報道
?
相關鏈接
食品安全法草案:企業做地溝油食品擬最少罰15萬元
金龍魚母公司被曝收購地溝油 系康師傅的供油商
空客“地溝油”燃料飛機完成長途商業飛行
金龍魚母公司被曝收購地溝油 系康師傅的供油商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