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如果您對科學有點興趣,那可能聽說過,利用人體的體溫和外界的溫差,是可以產生電能的。但如果告訴你,有一種充電寶,握在手里、不用插電,就可以給手機充電,你可能就會覺得有些驚訝了。
其實先不必詫異,這種利用體溫和外界的溫差產生電能的例子在生活中還真有,比如前不久,美國新澤西州電信電話公司就設計建造了一座新穎的辦公大樓,利用裝在樓內的能量收集置換裝置,將在大樓工作的3000多名員工所散發的熱量收集起來并置換為電能,用于照明、電腦辦公,甚至調節室內溫度,使之保持在18—29攝氏度之間。
而日前,有媒體報道,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一名在校大學生的創業項目,是發明了一款“體熱充電寶”,報道還言之鑿鑿的說,“他的充電寶樣品熱能和電能的轉化率達到17%,握在手里兩個小時,就可以給一款蘋果手機充滿電。”報道一出,很多人為這名學生點贊,但也有很多人站出來,表示這是偽科學的報道,違背了科學常識。
事件的主角林剛今年大一,就讀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有關此事的報道,大多來源于《南京日報》8月5號的見報文章。報道說,在“啟迪之星2014創業營南京站”創業項目路演活動現場,林剛的創業項目引起多家風投的濃厚興趣。他的“體熱充電寶”樣品實驗室數據顯示,“樣品熱能和電能的轉化率能達到17%,握在手里兩個小時蓄滿的電就可以給蘋果手機充滿。”
這一報道經過媒體、微博廣泛轉發,引發強烈質疑。比如,通信業觀察家項立剛就在微博表示,早就有體溫充電的技術,重點在于“握兩個小時就能充滿iphone”是不可能的。
項立剛:我們的基本常識越來越沒了。就這么報道出來,我相信記者肯定是沒有落實,具體實驗都沒看到,就聽他這么一說。而且我覺得這個孩子恐怕表述上也是存在一些問題的。
昨天,記者與林剛取得聯系時,他已經注意到了相關質疑。他表示,當時接受采訪時正急著去參加路演,只和記者聊了短短幾分鐘,很多細節的確夸大了事實。
林剛:說那個17%的轉化效率吧,我說的是太陽能和溫差結合在一起,差不多能達到17%這樣的效率。估計就是把太陽能這一塊他們給忽略了。人體的轉化,我現在最新的實驗數據,能達到10%,但是如果是平常的話,也就是6、7%這樣子。就我昨晚測量的實驗數據,1400毫安的電池3小時24分鐘勉強充滿,用我的充電寶,就是單純的手握著,不包括太陽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