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點擊
翻過6月30日的日歷,海南省2014年度離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已結束。據省社保局不完全統計,全省仍有1519人連續兩年沒來認證。
去年12月1日起,為了確保社保基金的安全,我省首次對當年未進行年度養老金資格認證的4.5萬離退休人員暫停發放養老金,約占離退休人員的8%,待他們認證后再恢復和補發養老金。暫停發放養老金之后,全省社保經辦機構通過多種途徑多方聯系未認證老人,絕大多數離退休人員暫停發放的養老金又恢復發放,但還有1519位老人沒來認證,也沒有親屬來報過世,他們就像斷了線的風箏。
“養老金是離退休人員的養命錢,這些老人是否在世?是否存在冒領呢?”省社保局社會化管理處處長李建紅滿心疑慮。
探訪
這些老人為何不認證
4天尋訪6人6人均去世但無一上報
7月8日至11日,記者隨省社保局社會化管理處副處長張茂江、工作人員龐永清等人,帶著《上門認證服務表》和老人的資料,踏上對這些老人的尋訪之路。老人若在世,上門時順便就把養老金資格認證做了。
親屬瞞報
1尋訪老人:陳某祿
1932年出生,海南省農村信用社聯社退休職工,在省社保局登記住址是澄邁瑞溪鎮金安一隊。
7月8日上午11時左右,省社保局尋訪人員到達瑞溪鎮,龐永清先按資料上留下的陳某祿老人的兒子陳某教電話聯系。
陳某教的電話通了,他說他父親已死了“兩年多了”。
陳某教在金安農信社上班,龐永清必須當面向他核實情況。走大路繞得遠,瑞溪鎮農信社給找了輛電動車,龐永清乘電動車頂著烈日慢慢駛過南渡江臨時木橋,穿過村路,上午11時43分,找到了正在農信社上班的陳某教。
“父親過世了為什么不報?”龐永清問他。
“好像是報了吧。”陳某教說,但他說不出報給誰,囁嚅說:“好像報了吧,我記不清了。”
陳某教又脫口說他父親是2010年8月過世的,父親的身份證、戶口本都沒有了。但他并沒有到公安部門注銷戶口。他的父親用于領取養老金的存折,他還繼續使用著。
陳某教拿出父親名下的存折為自己辯解說,“我以為你們會知道我父親死了,你看我父親2011年的養老金都沒漲。”
“你父親這幾年的養老金明細表我們會打出來給你。”龐永清說。這幾年陳某教冒領的養老金要按規定如數歸還社保養老基金。
記者看到存折上面2013年11月陳某祿老人被暫停養老金前最后一個月的養老金是1838元,2012年每月的養老金1600多元。
2尋訪老人:蔡某興
1951年出生,退休單位為中國電信海南分公司,登記住址為金江鎮環城西路郵電宿舍某幢某號。
蔡某興因身體有病,向省社保局申請的是“免檢”。對這類行動不便老人,省社保局提供上門認證服務,龐永清此行就隨身帶著電腦等認證設備,準備上門為老人建模,收集指紋和“人臉”初次數據。
在金江鎮,龐永清先給蔡某興的兒子打電話,但電話那頭卻認為龐永清是“假的社保人員”而掛了電話。無奈,龐永清一行只好按地址找上門。在郵電宿舍小區,向人打聽蔡某興,有一位小區居民說:“這個人不在了。他以前住這里,病重就回老家了,上個月過世了。”
龐永清繼續上樓找到蔡某興的家。大門緊閉,門口貼著一張水費表,水費使用情況登記到今年4月。蔡某興老家在什么地方,省社保局的資料上沒有記載。龐永清打電話向蔡某興的單位核實情況,但其單位回稱“對蔡的情況也不了解”。
3尋訪老人:王某行
1932年出生。問起臨高農信社退休人員王某行,臨高農信社人事部主管小周說她沒聽說這個人名。
“花名冊上沒有他的名字。只有死亡和下崗的人員不在花名冊里。但從我接手這工作兩年來,沒有人為他申報死亡。”小周說。
龐永清說,按程序來說,退休人員過世,其親屬應先向單位申報死亡,然后由單位向省社保局申報。親屬也可以直接向社保經辦機構申報死亡。
王某行的兒子王某霖在臨高美臺農信社上班。龐永清又趕到美臺農信社,追問王某行過世具體時間。
王某霖說他父親大概是“2010年9月或者2011年過世的”,而臨高農信社表示不清楚其父的死亡時間。
為什么父親過世那么久都不上報?對這個問題,王某霖用一連三個“我不知道”來回答。
很多老人退休后信息變更,聯系難。本報記者陳元才攝
單位不報
1尋訪老人:趙某仁、黎某霞
兩人同為海南鶯歌海鹽場退休人員。
鶯歌海鹽場人力資源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趙某仁和黎某霞均已過世,但不知道具體過世時間。龐永清一行隨即到兩位老人所居住的制鹽社區去調查,到了社區,鹽場人力資源部告知,“社區查到了他們倆的過世時間,一個是2013年7月,一個是2013年8月。”
趙某仁和黎某霞因2013年未認證已被暫停養老金發放。鹽場人力資源部稱,鹽場未將退休人員死亡信息上報省社保局,是因為樂東從2012年起一直未向鹽廠離退休人員的醫保個人賬戶撥錢。據記者了解,退休人員每月醫保個人賬戶享有72元的醫療費,鹽場反映的問題今年6月已經解決了。
記者出發前在省社保局查詢過一個叫“楊國英”的老人,也過世了,但鹽廠也未上報。
“我們擔心如果報了死亡,這些離退休人員個人醫療賬戶就被注銷,他們就再領不到個人賬戶的錢了。”鶯歌海鹽場有關負責人如此解釋。
鶯歌海鹽場離退休人員有1852人。“單位是否都知道退休人員是否健在?”答:“一般住在樂東的過世都會知道,但離開樂東,回內地或者回農村居住的,就很難知道了。”
2尋訪老人:楊某義
1934年出生,陵水公路局退休人員。
7月11日,從鶯歌海鹽場出來,我們直奔陵水公路局。路上從陵水公路局獲悉,楊某義已過世,龐永清決定先直奔楊某義的兒子楊某雄所在的本號道班。
楊某雄說,他父親是2013年11月28日死亡的,2014年1月報給單位了。龐永清覺得這個死亡時間很蹊蹺,“按這個死亡時間,他的父親2013年是來得及做認證的,我們就不會暫停發放他的養老金。”
楊某雄說其父親退休后住在老家,他去居委會開死亡證明總找不到人,加上自己工作忙,才上報得晚了。
龐永清通過陵水社保局調查楊某義最后一次的醫療報銷記錄,結果發現2013年老人未有住院記錄。
陵水公路局卻反映楊某義的死亡時間是2013年9月4日,不是11月28日。“因為當天過世時,我們工會送了花圈。”
“我一直發現他父親的養老金還在發放。”陵水公路局社保專員孫艷對龐永清說,“我們老是催他(楊某雄)拿材料(死亡證明),他總是推脫說他弄不到證明。”
“像這種情況,你可以先向省社保局上報,先暫停發放其養老金。”
“我以為一定得證明材料齊全才能上報呢!”
探討
為何要進行養老金認證
杜絕“死人領錢”現象
不久前,我省農工黨的一位副主委向省內多個部門發放了她的一個書面建議——《建議增強對離退休人員的關愛和服務,徹底改革現行“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的規定》。同時,民革海南省委員會也提交了一份內容相似的《關于修改離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的建議》的提案。但是,他們提出的“不要折騰老人”的建議在海南可行嗎?
我省土葬盛行
是否去世難知曉
據省社保局介紹,的確,上海700萬離退休人員每年不需“認證”證明自己活著。“上海全是火葬,一個人過世了,派出所、民政部門馬上就知道信息。上海建立了一個資源信息共享平臺,上海市社保部門每月定期與公安、民政系統進行信息比對,根據比對信息終止發放已經死亡的離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很好地解決了年審認證工作的大難題。”省社保局社會化管理處處長李建紅說。
但海南的現實情況卻難以借鑒上海。原因是海南根深蒂固的土葬風俗習慣,離退休人員過世后,大部分都沒有進行火葬。
“只要土葬存在,瞞報遲報死亡現象就避免不了。”龐永清說,因為土葬,親屬往往不會及時到公安部門注銷戶口,民政、公安部門也無法掌握死者具體的死亡時間。且我省民政、公安、計生和人社系統的人口信息沒有聯網。
從記者7月8日至11日跟隨探訪的情況來看,如果單位也不能證明老人過世時間,離退休人員的過世時間,基本上就是親屬的一面之辭。有些親屬說自己父親的死亡時間,前后不一,有很大的隨意性。但任其隨意,就意味著養老保險基金損失。
由于土葬只需村委會出具死亡證明,給確定死亡時間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但從省社保局查處冒領的情況來看,村委會出具的虛假死亡證明有時只需死者親屬一包煙就能搞定。
龐永清說,土葬要準確認定親屬報的死亡時間很困難。通常先調查老人的最后一次醫療報銷記錄,如果還認定不了,就只能去看墳頭和墓碑。
“有墓碑的看墓碑上刻的死亡時間,沒有墓碑的看墳頭的土是否是新土,以及墳頭草的長短來推定死亡時間。”龐永清說,“我碰到過死了3年才立墓碑的,也見過死亡5年戶口還沒注銷的。”
看墳頭——寫滿了社保經辦機構為維護海南社保基金安全不辭辛勞的責任,但也透出太多無奈,實際上也難以一一做到。省社保局社會化管理處(宣傳教育處)僅有8人,要負責省本級10萬離退休人員的認證管理。
海南是移民大省
退休后離島聯系難
我省是移民大省,很多人退休后選擇回自己的原籍居住生活,戶籍也隨之遷回。
海南農墾退休人員在移交給各市縣時,信息不全的現象出現比較多。加上一些離退休人員在住址、電話等信息變更后,沒有及時與社保機構、社區聯系變更,給認證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難。比如儋州市所屬國營農場的離退休人員當中,目前仍有56人無法取得聯系,也沒有辦法核實這類人員的生存狀況。
“除西藏以外,我省離退休人員在全國各個省、市、自治區都有居住。”龐永清說。龐永清雖然也到過福建、廣東等地為老人做認證,但出島認證機會還是少。
“對居住在省內‘無聲無息’的老人,我們可以用一年時間一個一個地排查,但如果他們離開海南返回內地居住,調查則是件很困難的事。”李建紅說。
未建“堵漏”機制
有人舉報才查處
基于海南的現實情況,省社保局認為對未進行年度認證的離退休人員暫停發放養老金的方式,是符合當前海南實際,且能有效保護社保基金安全的方式。
養老金是離退休人員的養命錢,非常敏感。我省自2005年正式開始對離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但長期以來,都是有人舉報了才去查處冒領行為,并不能有效地防范漏洞。
三亞2011年在全省率先暫停了未進行年度認證的數千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時,甚至連市委書記都為此捏了把汗。但事實是那一年暫停發放后,三亞數百起冒領養老金行為浮出水面,而此后冒領現象減少。
有了三亞的“試水“,省社保局決定自2013年12月起,全省暫停發放當年度未進行資格認證的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待其認證后再恢復和補發。
2013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2012年全國查出7萬人冒領養老待遇,冒領金額高達11807萬元。當年,我省共查處冒領養老金1681人,冒領金額803萬元,追回776萬元。
暫停發放未認證人員養老金,只是被動地保護國家社保基金的方式,要想主動出擊,主動有效查處冒領行為,建立欺詐、騙取、冒領養老金舉報獎勵制度必不可少。據了解,我省舉報獎勵制度尚未出臺,但省政府正在起草制定騙取社保基金處理辦法。
質疑
財政供養退休人員為何不認證
除定安外,全省財政供養離退休人員認證尚是空白
然而,還有一個問題更應引起關注。截至2013年底,全省社保經辦機構負責管理的企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達到58.7萬人,這部分人的養老金認證每年都在進行,然而全省財政供養的離退休人員及其供養遺屬,僅有定安將他們委托給當地社保局進行年度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其他市縣包括省本級,這部分離退休人員的認證尚是空白。
7月11日,定安縣社保局副局長楊來其向記者介紹情況,“定安從2006年開始這樣做,1470名公務員離退休人員及其供養遺屬人員,和其他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一樣,也同樣進行指紋認證。”
他說,當時大家都有一種“共識”:他們也是退休人員,也可能存在瞞報遲報現象,為什么不做資格認證?
截至目前,全省社保經辦機構離退休人員的年度資格認證已完成了85%,但定安完成了96%以上。“現在是一到時間離退休人員就追著我們做認證,所有的離退休人員都進行了認證,大家都習慣了,理解了。”
今年6月底,定安縣社保局及時上報暫停了233人未認證的財政供養退休人員的退休工資發放。每隔三個月,縣財政部門也會向定安社保局反饋死亡人員,社保局會及時停止往這部分人的醫療保險個人賬戶撥錢。
“這部分離退休人員不做資格認證,漏洞應該挺大,對財政資金帶來一定損失。”楊來其說。
一年或被冒領養老金3000萬
據記者測算,這無聲無息的1519人,以每人每月養老金1800元計算,一年下來涉及養老金支出達3281萬元。
騙取社會保險金或者其他社會保險待遇屬詐騙公私財物行為
2012年
全省共查處冒領養老金843人,冒領金額305萬元
2013年
全省共查處冒領養老金1681人,冒領金額803萬元
?
?
相關鏈接:
首批被征地農民養老金本月開領 海口約5萬人受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