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解決城區小學新生學位緊張
教育部門:外來人員子女盡量解決
“上學難,難于上青天。”隨著今年秋季開學日期的臨近,相信眼下海口市不少還沒找到入讀學校的家長們,都有著同樣的感觸。56所學校計劃招收新生12331人,到校登記人數達18716人,今年,海口市城區小學的學位的緊張程度大大超過往年,至今仍有數千名適齡兒童家長還在為孩子的上學問題而四處奔波、焦頭爛額。這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材料不齊的非海口戶籍人口子女。眼看將孩子送到公辦學校無望,一些家長將矛頭對準了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認為自己被故意刁難,對此,無論是小學校長還是海口市教育局負責人都有苦難言,“學位就這么點,孩子太多真的收不下。”小學入學難,誰之過?如何“破”?連日來,記者就此進行了走訪。記者劉澤飛
家長苦惱:材料不全被拒門外
孩子上學的事咋辦
雖然明知道已經沒有太大的希望,但家長肖先生昨日還是再次帶著7歲的女兒,來到了位于海口市朱云路的瓊山二小咨詢孩子入學的事兒。這已經是肖先生第四次為了女兒上學的事兒專門請假了,“公司領導雖然也頗有微詞,但什么事兒能比女兒上學重要呢?”這一次,肖先生從負責招生的老師那里得到的答復依然一樣:申請入學的新生太多,完全符合條件的新生都已經安排不過來,證件不全的實在無法接收。肖先生告訴記者,自己缺的是兩項材料,一個是暫住證,另外一個是租賃證,“孩子是超生的,因為沒有繳納社會撫養費,租住地居委會不肯開具辦暫住證需要的證明,根本辦不了,租賃證則是因為房東沒有房產證辦不了。”
瓊山二小招生老師所說的申請學位新生太多,并非托詞,根據海口市教育局此前發布的數據,計劃招收450名新生的該校,到校登記人數已達814人。根據海口市今年秋季小學招生“戶籍優先”的原則,在學位異常緊張的情況下,瓊山二小必須首先解決片區內本市戶籍人口子女的上學問題,像戶口在儋州的肖先生這樣的非本市戶籍人口子女,材料不全的,學校都只能反復勸說其聯系民辦學校或回原籍就讀。“我們一家人在海口都住了七八年了,老家早都沒人了,怎么回原籍讀書?民辦學校一個學期動輒近萬元的學費,也不是我們這些打零工的能負擔得起的。”從學校出來,肖先生的眼眶噙滿淚水,“去年因為年齡不夠,孩子已經等了一年,今年又上不了,怎么辦呢?”
在今年申請小學學位的家長中,肖先生的遭遇絕非個案。受外來人口增多和奧運寶寶集中入學等多重因素影響,今年,海口市城區小學學位異常緊張,幾乎所有的學校都存在到校登記人數大大超出計劃招生人數的問題。在學位有限的情況下,城區各小學執行海口市今年秋季招生各項政策的力度普遍加大,很多像肖先生這樣非海口市戶籍且材料不全的外來人口子女,都被擋在了小學門外,不知該如何是好。隨著學校剩余的招生名額越來越少和開學日期的日益臨近,這些孩子讀書還沒著落的家長們,不得不開始著手考慮學校給出的建議:到民辦學校或者回原籍讀書。
校長無奈:申請學位新生太多學校接收不了
在這個形勢異常嚴峻的招生季,承受著巨大壓力的,并非僅是那些被擋在門外的學生家長,小學校長們這段時間也在為孩子們的入學問題而苦惱不已。“雖然說往年招生季也會有壓力,但真的從來沒有哪一年像今年這樣。”海口市鳳翔東路瓊山五小校長葉麗敏告訴記者,該校一年級今年原計劃招收315名新生,但到校登記的新生人數卻高達924人,幾乎是招生計劃的3倍。“人太多了,要想全部解決根本不可能,為了確保公平,我們也只能嚴格按照市里制定的標準進行嚴格的篩選。”葉麗敏告訴記者,完全符合條件的新生都有465個,這部分學生的名字,都已經出現在該校公布的第一批錄取名單中。
“還有好幾百個孩子和他們的家長都眼巴巴地等著呢,在條件允許下,我們會爭取盡量多解決一些孩子的上學問題。”據葉麗敏介紹,目前,在該校辦公的瓊山區教育局已經騰出2間辦公室交給學校作為教室,用于擴招兩個班,原定45人的班額,也不得不適當擴大,以便能增加一些學位。“能想的辦法我們都已經想了,但也不可能900多個孩子我們全部接收,真的是不具備這個條件,但很多不符合條件的外來人口子女家長,還是覺得學校是在故意刁難,是我們不作為。”說到這里,葉麗敏也顯得十分無奈。
海口市濱海小學校長唐慧蘭面臨的難題,與葉麗敏基本類似,計劃招收180名一年級新生的該校,到校登記人數達328人,如何解決這些孩子的入學,除了擴大班額適當增加一些學位,她也找不到更好的辦法,“我們的教室就那么多,根本不具備增加班級的條件。”這些天,只要唐慧蘭出現在學校,總會被家長們團團圍住,他們中,大多數都屬于不符合片區學校接受條件的外來人員,有的是因為沒有社保,有的是租賃證辦不下來,有的是暫住證時間不夠…… “看到一些家長掉眼淚,我心里也非常難受,我也是孩子家長,完全理解家長對于孩子上不了學的擔憂,但學位就這么多,這個問題光一個小學校長,想解決也解決不了。”唐慧蘭告訴記者。
大家支招:新建學校增加學位
扶持民辦學校發展
“在這個城市居住、工作這么多年,應該說我多少也為這個城市的建設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為什么這個城市卻給不了孩子一個學位呢?讓孩子在住所附近上個公辦學校就行,這要求不算特別過分吧?”因為租賃證離規定的2年時間少了2個月,戶口在湖南的羅女士至今沒有在海口市流水坡小學張貼的錄取名單中看到女兒的名字,得知入讀公辦學校基本無望,她只得開始給女兒聯系民辦學校就讀。“外來人口子女也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學位不夠的問題也不是今天才存在,那為什么不多建一些學校呢?”羅女士說。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如何解決海口市小學入學難這個問題上,小學校長們的意見與家長基本一致,那就是各級政府應該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通過新建、擴建學校增加學位。“現有的學位滿足海口市戶籍人口子女上學是不存在太大問題,但按照國家要求,長期在海口工作、生活的外來人口子女,也同樣擁有在這個城市享受國家義務教育的權利,在保障這些孩子上學的問題上,作為流入地的海口,有義務承擔這個責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海口城區小學校長如是說。
“新建學校不是說不行,但是一定要有科學的測算和規劃,不能盲目。”雖然同樣認為新建學校增加學位是解決目前海口市小學入學難的有效途徑,但海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任仕君卻特別指出,地方政府在解決這個問題時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要通盤考慮海口未來的城市和人口發展規模,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同時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讓優質教育資源不再稀缺。“我個人覺得在現階段還有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法,那就是扶持民辦學校發展,在公辦學校學位有限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更多適齡兒童的上學問題。”任仕君說。
部門回應:教育部門已盡全力
未來著力增加學位
56所學校計劃招收新生12331人,到校登記人數達18716人。受外來人口增多和“奧運寶寶”集中入學等多重因素影響,今年,海口市城區小學的學位的緊張程度大大超過往年,“超員”6385人。“在解決今年的小學入學問題上,可以這么說,作為主管部門,我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海口市戶籍人口子女我們要一個不漏地解決,外來人口事實居住的,我們也將盡量解決他們的子女入學問題。”海口市人民政府教育總督學王涯燕昨日下午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今年海口市小學招生確實面臨著很大的壓力,而這種壓力主要來自于海口市城區不斷增加的進城務工人員。
據王涯燕介紹,在海口市各小學新生登記人數普遍超出計劃招生人數,根本沒有任何空余學位的情況下,教育局正與學校一起積極尋求短期的解決辦法,包括增加班級數、擴大班額以及將招生壓力較大的學校解決不了的學生轉移到附近壓力較小的學校等。“比如在進城務工人口聚集的瓊山五小、瓊山四小和白駒學校,都臨時增加了一些班級用來解決更多的新生入學問題,其他一些學校的問題,也基本能得到解決,現在我們比較頭疼的是二十六小,500多個登記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是符合條件的,但原計劃招收315人的這所學校,根本收不下這么多人,周邊的二十八小壓力同樣很大,這些孩子的上學問題怎么解決,我們目前還在研究。”王涯燕說。
對于家長、小學校長和專家給出的新建、擴建學校增加學位,扶持民辦學校發展等解決海口市小學入學難的建議,王涯燕也表示認同。“這些年我們一直不斷地在新建、改擴建學校增加學位,比如很快就能投入使用的美苑小學,以及正在推進的青少年宮舊址新建九年一貫制學校等等。”王涯燕表示,“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同時,海口市已經明確,在國家推進城鎮化和海口市舊城改造的過程中,將提前規劃、布局學校建設,增加學位供應,讓每個孩子都能上學、上好學。”?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