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聞界》近日刊登了一則《關于于艷茹論文抄襲的公告》,《公告》指出,于艷茹在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在讀期間所發表的論文《1775年法國大眾新聞業的“投石黨運動”》涉嫌嚴重抄襲。昨天,北大歷史系相關負責人表示,因為于艷茹已經畢業,系里將會組織有關專家對其博士論文重新進行核查,如核實有抄襲問題,將根據學校有關規定進行處理。根據北大的規定,如果查實于艷茹抄襲論文,其畢業證、學位證書將被撤銷。
人大教師偶然發現論文抄襲
8月17日,新聞傳播類知名學術期刊《國際新聞界》在其官方網站掛出了一則《關于于艷茹論文抄襲的公告》。《公告》稱,期刊近期接到讀者舉報,于艷茹的論文《1775年法國大眾新聞業的“投石黨運動”》涉嫌抄襲。
經編輯部仔細比對,于艷茹發表在該刊2013年第7期的論文《1775年法國大眾新聞業的“投石黨運動”》,大段翻譯Nina R. Gelbart發表于《Eighteenth-Century Studies》1984年第4期的論文《“Frondeur” Journalism in the 1770s: Theater Criticism and Radical Politics in the Prerevolutionary French Press》,甚至直接采用Gelbart引用的文獻作為注釋。
公告還提供了兩篇論文的全文,并用黃色標注了于艷茹具體抄襲的內容,多個段落甚至一字未改,原文照譯。
《國際新聞界》主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陳力丹介紹,今年5月份,中國人民大學的一位教師在研究中偶然發現于艷茹的這篇論文涉嫌抄襲,并向《國際新聞界》的編輯部反映了此事。隨后,編輯部進行了調查,專門尋找了外文原版書,還請了外語專家進行核對。6月底,《國際新聞界》專門召開編輯部會議,共同決定如何處理。由于期刊出版周期的原因,公告到8月份進行了公告。
北大將核查于艷茹博士學位論文
昨天,北京大學歷史系相關負責人表示,于艷茹去年已經從北大畢業,針對她在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所發表的論文涉嫌嚴重抄襲問題,系里會立即組織有關專家對其博士論文重新進行核查,如有抄襲情況,一經核實,將根據學校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根據《北京大學研究生基本學術規范》,“已結束學業并離校后的研究生,如果在校期間存在嚴重違反學術規范的行為,一經查實,撤銷其當時所獲得的相關獎勵、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此《規范》的適用范圍包括“在讀期間存在學術失范行為的已離校研究生”。
據了解,于艷茹是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世界史專業2006屆碩士畢業生,于2008年9月考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讀博士學位。2011年9月,于艷茹作為2011年度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短期出國(境)研究項目”(第二批)資助對象,赴美國哈佛大學交流4個月。2013年7月,于艷茹博士畢業后進入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被指抄襲的論文發表時,于艷茹是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在讀博士生。
《國際新聞界》首次發出論文抄襲公告
陳力丹表示,作為學術期刊,此前《國際新聞界》也處理過幾次論文抄襲的問題,但多是內部處理,就論文抄襲問題發出公告尚屬首次。之所以此次會公之于眾,陳力丹解釋說,這是因為于艷茹這篇論文的抄襲情況是期刊目前遇到的最嚴重的一篇。
陳力丹說,揭露學術抄襲并不容易,從外文書籍中抄襲數段被發現的幾率也很小,編輯部很難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有的文章用了別人文章一部分但沒有標明出處,這個就屬于學術不規范,我們內部處理,責成他道歉,3年不發他的稿子,從中國知網上撤除電子版,就不進行公開了。”但于艷茹這篇是《國際新聞界》目前遇到的抄襲最嚴重的一篇,“除了提要和最后的幾句結論,幾乎都是抄的!行文完全一模一樣,注釋都搬過來!”陳力丹說。
但是截止到昨晚9時,于艷茹的這篇《1775年法國大眾新聞業的“投石黨運動”》依然可以在“中國知網”搜索到。
?
相關鏈接
女星互撕怕什么?撞衫抄襲被疑山寨
全智賢啤酒廣告被指抄襲歐美舊創意(圖)
特斯拉開放全部專利 聲稱歡迎全球車企“抄襲”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