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即將到來,往年這個時候,市民老張已收到十多張月餅票,“親戚朋友間互相把月餅票送來送去,不用花錢買,也吃不完。”今年,老張一張月餅票也沒收到。他到月餅銷售點自掏腰包買了3盒月餅,2盒送父母,1盒留著“貢月”。
今年中秋節老張的節日生活變化,也折射出海南月餅市場的變化:近些年來隨著一張張月餅票的流轉而漸漸淡化的人際交流,正從虛擬的一張張薄紙回歸傳統的節日習俗,拎著月餅探親訪友的場景,再次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之中。連日來,記者走訪各大月餅賣場、兌換點發現,今年月餅的包裝樸實了、價格親民了,拿著月餅票來領餅的人少了,而深受本地人青睞的瓊式月餅,也因此實現逆襲,走俏市場。
市民在超市選購散裝月餅。
少了月餅票多了人情味
上周末,在某政府機關工作的老張自費購買了3盒月餅,2盒送父母,1盒留著“貢月”,這是他七八年來首次自掏腰包買月餅,“以前提前一個月就能收到各種品牌月餅票,每年都有十幾張票,親朋好友間互相送也吃不完,今年一張票也沒了。”
對于今年中秋節生活的變化,老張早已預料到,“去年以來,從中央到省到市,都發布相關規定,三令五申嚴禁公款購買月餅和送禮,政府機關不團購了,單位不發了,職工也不用給領導送月餅了,月餅票當然就少了。”這樣的變化,讓老張覺得“過中秋輕松多了。”
周末,海口的楊女士到椰樹門廣場的月餅展銷點一口氣扛回了一箱瓊式月餅,“準備送給家里的親戚長輩。”而此前,送去的往往只有月餅票。“前些年大家都送的月餅票,每年到手的票互相送,送到最后都來不及去領。”楊女士說,月餅票送著送著就沒感覺了。小時候親戚朋友之間借著中秋節互相串門送月餅,非常熱鬧。后來光送票不送餅,送來的票領回來的餅有些也不是很合口味,不吃又浪費,時間長了中秋節變成了負擔。排隊四處領月餅是負擔,如何吃完月餅也是負擔。“現在好了,沒有了月餅票,自掏腰包買自己喜歡吃的,上門送月餅還能交流一下感情,挺好。”楊女士說。
月餅價格親民
高檔月餅少人問津
“以前一天能賣幾百盒的潮式月餅,今天一個上午,只賣了不到10盒月餅,這生意沒法做了。”1日上午11時許,海口明珠廣場商場入口處的月餅銷售區域冷冷清清,銷售商向記者大倒苦水。
該處銷售的,多為知名品牌的鐵盒裝廣式月餅。相比前兩年,這些鐵盒裝月餅的包裝已自動“降檔”,價格也已“瘦身”,超過500元的豪華月餅禮盒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90元至200元不等的平價禮盒。
“今年買月餅的人都去哪了呢?”銷售員劉女士說,雖然品牌月餅折扣為歷年最大,但銷量明顯下滑,都是“看的人多,買的人少”。
相比之下,超市齊刷刷盯上親民價月餅市場。記者走訪海口多家大潤發、家樂福超市發現,除了超市內顯眼位置設有專門月餅售賣區域,就連自動手扶梯中間貨架區也擺滿了各式月餅,其中百元以下月餅種類占主打,部分紙盒裝月餅價格低至28元。
散裝月餅區域人氣最旺,記者看見,火腿、水果、豆沙等十多種口味的散裝月餅,以按個和按斤兩種方式出售,售價普遍約5元/個或22元/斤。“今年超市里最好賣的就是散裝月餅,除了價格便宜,還可自選多種口味,適合家庭消費。有的品種賣一個星期的量,比往年整個月的還要多。”銷售員符女士說,她今年也只買散裝月餅過節。
月餅票一票難尋
黃牛黨“黃”了
月餅票少了,以收購倒賣月餅票的黃牛黨也“黃”了。往年,海口海秀東路大英天橋附近,是黃牛黨收票的活躍區域,站滿路邊公開招手攬客回收月餅票,再通過其他渠道提價變現,每盒能賺取10到60元不等的差價。9月1日,記者在大英天橋附近發現,僅有三四名黃牛黨坐在馬路邊,手里拿著品牌月餅廣告單在等候生意。一名收票的男子說:“白等了兩天,一張月餅票都沒有收到,以前是開車來搶著賣,現在別說賣了,上前問都沒人理睬。”
在DC電腦城一側的果汁店門口,也擺有“回收月餅票”的招牌,店主告訴記者:“今年一張票都沒收到。”
瓊式月餅逆襲
友人托付購買寄省外
月餅作為我國中秋節絕對主角,可不會在餐桌上缺席,趁著高檔送禮月餅市場的縮水,我省海口、瓊海、陵水等地的傳統瓊式月餅成功逆襲,引發搶購潮。
今年中秋節,陵水縣城一處小巷內的“香芬”手工月餅作坊,在微信上火了。該作坊老板是瓊海人,堅持手工做月餅已有30年。月餅是用簡單的吸油紙卷成筒狀,一筒20多元,香酥分層的皮和微甜的餡讓許多顧客吃了直感慨:“想起童年的味道。”
“傳統手工瓊式月餅的老味道,吃的是一份感動和回憶,價格還特別實在。”嘗過這家作坊的月餅后,52歲的瓊海市民王耀在微信朋友圈發起了瓊式月餅代購服務,引起朋友們集體懷舊,3天收到上百份訂單,“還有遠在上海打拼的朋友,托我買了20筒郵寄給他,說要讓同事嘗嘗自己家鄉的樸實味道。”
今年月餅市場的變化,讓以手工為主的瓊式月餅商家看到希望,海口老字號“紅星”月餅銷售員小李說,瓊式月餅是糖漿酥皮,不同于廣式月餅的糖漿皮,“餅味”特別突出,適合海南人的口感,而且低糖、低脂肪符合現代人的飲食需要,今年來買月餅的人明顯增加。“前幾年銷量不好,老板都想過關門不做了,現在又看到了希望,如果是買給自己家人吃,這種傳統的東西還是很受歡迎的。”
多項禁令,管住了高端月餅市場的公款消費,也讓傳統回歸到市民生活中。“以前過中秋節,親戚互相串門,就塞張月餅票,顯得不夠熱鬧。今年沒有月餅票了,就要自己買一盒盒的月餅拎著串門,因為是自己買的,口味也會精心挑選過,也更有過節的氣氛。”海口市民劉女士說。
DIY月餅走俏
能玩能吃還健康
9月2日上午,南亞廣場一家蛋糕坊內,再過幾天就要到大學報到的王鈺DIY做起了月餅,從選料熬糖漿、和面、調餡、烘培都自己動手。當8個香噴噴的月餅出爐時,她還精心挑選了包裝紙進行打包,“外面買的月餅,家人擔心有添加劑不愛吃,口味也少有創新,今年我來動手做8個‘特制’口味的,當成禮物送給家人,他們一定會喜歡的。”
唯一讓王鈺覺得美中不足的,是DIY月餅價格較高,“蛋糕坊提供材料、場地、包裝,8個月餅要238元。”店員介紹說,前來DIY的顧客多為年輕群體,以女青年居多。
海口藍天路一家紅酒會所,面向會員和朋友開放DIY月餅活動,也頗受歡迎。“DIY月餅不僅能體驗動手做月餅的樂趣,增加親子互動,更重要的是吃得健康又放心。”該會所工作人員小芳說,會所提供新鮮原料和烤鍋,會員根據各自口味和需求選材,除了常見的豆沙、堅果、水果餡,還有紅薯、地瓜等雜糧餡,“可以做混合口味,還可以做無糖的,符合現代人追求新鮮、健康的飲食習慣,當然受歡迎。”
記者了解到,一些家中有烤箱的市民,選擇到網上自購原材料和月餅模具,在家就能DIY。淘寶網顯示,一套8個模具的售價普遍約18元。
購買回歸理性
市場倒逼行業轉型
“‘八項規定’的出臺,剎住公款送禮風氣,月餅生產企業要想繼續生存,肯定會轉變營銷思路,從主打高端送禮轉回家庭消費為主。”業內人士認為,從今年的情況來看,海南月餅正從禮品回歸到傳統食品的本質,購買以家庭零購為主,是市場回歸理性消費的表現。
業內人士認為,多年來,隨著送禮風氣的蔓延,月餅的禮品屬性已經嚴重超越本質的節日傳統食品屬性,甚至有的月餅一盒8個賣出幾千元,這也造成“吃的人不買月餅,買月餅的人不吃”怪象,其中的巨大利潤,也讓不少生產商家主攻機關、企事業單位公款購買市場,“從短期來看,禁令對月餅生產企業是不小打擊,但這有助于引導市場回歸理性,對整個行業的長遠發展都大有益處。”
?
相關鏈接:
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從何時開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