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落實問題臺賬情況
【三亞】
1、針對機關作風問題,三亞出臺了《關于進一步精減文件簡報和會議的意見》,1-7月,全市性會議比去年同期下降6.8%,會議費同比下降28.4%,下發的文件、簡報同比下降8.4%;取消公務用車特殊號段B9000-B90100,并向社會開放,提前一個月全面完成辦公用房清理;從管住“錢袋子”入手,開展檢查、公開“三公”經費專項行動,上半年,全市“三公”經費開支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51.6%,對該市糧食局借組織外出考察調研之機公款旅游問題進行查處;查處2名“走讀”干部,并對其進行批評教育。
2、針對機關“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問題,三亞開展新一輪的審批項目清理工作,初步清理可全部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79項,全市行政審批事項的平均承諾辦理時限從清理前的12.97個工作日提速到2.6個工作日,積極推進全流程網上審批平臺建設,預計今年底,將實現50%的市級審批事項和管理服務事項互聯網全過程審批;啟動黨風政風行風建設社會評價工作,辦好“政風行風熱線”節目,已有30個單位“一把手”走進“直播室”,及時處理和解決市民和游客關心的實際問題,回答市民和游客的咨詢和訴求;查處征地拆遷、涉農利益、涉法涉訴、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發展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等方面,損害群眾利益問題3起,嚴肅處理相關人員9名;整治拖欠群眾錢款、克扣群眾財物問題共8起,嚴肅處理相關人員20名。
3、針對百姓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三亞市領導以幫助解決聯系點群眾困難為切入點,解決一批農村“發展難”、“行路難”、“飲水難”等問題;聚焦城市管理難題抓整改,每月一個整改主題,四個主題為一輪,共開展兩輪集中整改活動。
4、針對惠農政策宣傳不到位的問題,通過網絡、手機、微博等新媒體來宣傳,把優惠政策中容易理解的部分,以摘要的形式有針對性地宣傳到個人;把惠農政策匯編成小冊子,直接發放給村民;通過農村的“五員”隊伍(即農產品質量監督員、農技指導員、畜牧防治員、沼氣技術員、農機技術員)帶著任務進行宣傳,讓農民應知盡知。
5、針對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三亞從6月開始,采取城鄉黨組織“一對一”結對幫扶的方式,在全市開展為期3個月的農村(社區)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活動。投入省、市資金1226.8萬元購買清潔車等設備,由專人清潔、收集、及時進行垃圾轉運,確保各村的環衛工作全部覆蓋到位。加快6座鎮級垃圾轉運站和垃圾焚燒建設,提高垃圾處理能力。加快建設餐廚垃圾處理廠,在農村推廣和試點垃圾分類工作,全方位加大垃圾清理能力,力爭年底實現農村環衛體系全覆蓋。 (黃媛艷整理)
三亞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勇:
強化制度建設讓群眾滿意
本報三亞9月9日電(記者黃媛艷)“我們將以‘釘釘子’的精神,加快推進各項整改任務的落實,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三亞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勇今天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
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三亞市委常委會、市政府黨組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認真查擺問題,并梳理出問題臺賬140項和201項。經過積極整改落實,目前已分別銷號55項和36項。
“下一步,我們將加強督導和檢查,加快問題臺賬的整改落實,特別是對進展較慢的,要加大督查力度,盡快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王勇說。
針對中央提出的“7+4+10”專項整治的任務,三亞以此為抓手,深化整治文山會海、“三公經費開支過大”、“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7方面問題,整治群眾辦事難、落實惠民政策縮水走樣等4個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問題,以及集中開展“會所中的歪風”、干部“走讀”、奢華浪費建設等10項整治任務。
“我們將按照中央‘7+4+10’專項整治的要求,加大整治力度,力爭9月底取得明顯成效。”王勇指出,三亞將加強制度建設,特別是做好承接中央和省級層面制度的配套制度建設,使得制度建設落到實處,在三亞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文昌】
1、鄉鎮干部“走讀”問題。“走讀”干部不是真心扎根基層,責任感不強,作風漂浮,應認真抓好整改:一是各鎮安排好干部宿舍,開設食堂,解決鄉鎮干部食宿問題;二是市紀委、市委組織部組成聯合工作組,定期抽查各鎮干部“走讀”情況,對“走讀”干部進行通報批評,并追究鎮主要負責人的責任。
2、惠農資金監管不力問題。審計發現2011年至2013年存在擅自擴大批準大棚建設、大棚使用效益不佳甚至閑置等問題,部分瓜菜大棚實際建設面積超過批準建設面積,造成多付財政補貼資金74萬元;有的大棚業主未經市農業局批準,私自將大棚拆除;部分大棚生產基地荒置未使用。要認真抓好整改:一是瓜菜大棚實際建設面積超標的,責令大棚業主退回多領取的補貼資金;二是私自將大棚拆除的,責令大棚業主按標準補建;三是大棚生產基地荒置的,責令大棚業主種植瓜菜。通過整改,加強大棚項目的監管,并完善相關管理制度。
3、城鎮臟亂差問題。鎮墟擅自占道經營、車輛占道停放現象突出,市民村民環保意識較差,隨意丟棄垃圾,造成垃圾圍城圍村問題。要認真抓好整改:一是加大宣傳,提高群眾環保意識,廣泛動員,全民參與;二是部門聯動,打擊占道經營和車輛占道,拆除違建,清理建筑工地垃圾;三是按照“村集—鎮運—市處理”模式,購買垃圾車、垃圾桶,實行垃圾集中收運處理,實現每個村配備垃圾桶,每個鎮配備垃圾車,使全市環衛工作有明顯提升。
4、保障性住房項目延期問題。市城投公司承建的文匯花園保障性住房項目延期,未能按合同約定時間交房,涉及約850名戶主,群眾意見較大,應盡快依法依規妥善處理,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
(劉笑非整理)
文昌市委書記裴成敏:
較真碰硬立行立改
本報文城9月9日電(記者劉笑非)“發現問題,就要立刻整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立行立改,就體現在一個‘立’字,不僅要解決問題,還要限時間抓落實。”文昌市委書記裴成敏表示,群眾關心的重點,就是黨和政府工作的重點。
裴成敏告訴記者,文昌針對四個突出問題臺賬立行立改,首要治理“走讀干部”問題,出臺規定實行制度化管理,采取不打招呼、隨機電話回復抽查、專人現場抽查等方式不定期檢查。在抽查中,3名脫崗干部被處理。
針對惠農資金監管不力的問題,文昌加強瓜菜大棚項目的監管,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建設超標的,責令退回多余補貼資金,涉嫌違法的嚴厲查處,目前已依法追回資金200多萬元。
針對城鎮臟亂差問題,今年文昌已投入3000多萬元,進一步完善農村衛生設施,已做到每村至少一個垃圾桶,每鎮兩部垃圾車,實現“村收、鎮運、市處理”的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模式。
近期文昌市四套班子領導、黨員干部多次下到最邊遠、最偏僻村莊調研,了解民情和征求意見,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問題。裴成敏表示,只要群眾提出了問題,就必須要虛心聽取、細心記、專心研究、真心努力解決。
【五指山】
1、加大明察暗訪工作力度,深入查處鄉鎮“走讀”干部。近段時間,五指山市圍繞鄉鎮干部“走讀”、工作日中午飲酒等問題開展明察暗訪行動6次,查處“走讀”干部11名,其中,科級干部4名,誡勉談話1人。五指山市將繼續抓好干部作風建設,通過健全完善作風建設各項制度,切實解決鄉鎮干部“走讀”問題,并將于年底前完成鄉鎮周轉房管理制度完善工作。
2、解決涉農資金被侵占挪用問題。針對審計及檢查中發現的侵占挪用涉農資金問題,進行立案查處,活動開展以來共查處8人,其中科級干部5人。農業局、畜牧局、林業局、財政局、農宗辦、扶貧辦等涉農單位對存在的32個問題進行深入調查并整改,共追回資金126.63萬元,正在追繳資金107萬元,核減多報資金63.2萬元,將于年內完成剩余資金追繳工作。
3、解決農村基層黨組織活動場所面積過小問題。今年共投入188萬元,修繕、新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8個,目前已完成3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修繕工作,5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正在抓緊建設之中,將于11月底前完成,確保村級活動場所成為功能齊全的服務陣地。
4、加大財政投入,保障基層黨組織運轉經費。今年來,五指山市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每個村(社區)工作運轉經費從每年5000元調整到2萬元,比去年增長了300%,首次將非公企業黨組織工作運轉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每年為5000元,填補了五指山市非公企業黨組織運轉經費空白。
5、建立垃圾清運體系,完善收運配套設施。五指山市建立了鄉鎮環境衛生管理站7個,為每個鄉鎮環衛站配套工作經費30萬元/年,實行定崗定員定編,招聘了環衛站工人65名,村小組保潔員358名;投入619萬元治理農村環境,對8個臟亂差的后進村進行環境整治規劃,為全市各鄉鎮購置了6輛5噸壓縮車、7輛小鏟車、7輛手扶拖拉機、460輛手推車、70個垃圾桶及240個果皮箱等收運配套設施;由市財政工作預留經費中,安排180萬元,于年底前完成環衛站設施設備更新,建立起“戶清掃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市處理”的四級城鄉垃圾收集處理一體化模式,使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置率達80%以上。
五指山市委書記宋少華:
開門搞整改接受群眾監督
五指山市教育實踐活動第二環節查擺問題、開展批評工作已結束,正在有條不紊開展整改落實和建章立制工作。
五指山市委書記宋少華告訴記者,五指山市委高度重視教育實踐活動,市委常委們注重發揮帶頭示范作用,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每項工作都率先行動。3月下旬以來,市委常委們深入基層一線,帶頭下村入戶,到聯系點、重點項目施工現場、分管部門領域等地直接聽取意見建議,破解發展難題。
五指山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研究,決定從新增財力中拿出1000萬元,重點解決環村道路建設、飲水安全、水利渠道等民生問題,確保整改效果群眾看得見摸得著,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宋少華表示,五指山市將突出重點,把整改任務分解到有關部門,明確責任人、完成時限以及具體的整改措施;以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檢驗整改成效的標準,切實幫助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實際問題,讓群眾感受到整改帶來的新氣象、新變化;堅持開門搞整改,做到整改內容讓群眾知曉、過程讓群眾監督,將整改情況在五指山市電視臺、政府網站、公共場所公示,接受群眾監督,確保整改任務落到實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