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九一八”事變83周年】
無聲的鐵證
——黑龍江佳木斯市退休干部宋金和40年收集日軍侵華物證
走進宋金和的家,就像走進了一座小型展覽館,墻上掛著、地上鋪著、窗臺上擺放著各種展品。這些展品是宋金和40多年來收集整理出的日軍侵華物證。
40余年,200余類,逾萬件實物
“這是完整的《支那事變寫真集》和101期《支那畫報》,這是從1874年起不同歷史時期日軍侵略中國的紀念圖章,這是日軍《第三十七步兵團司令部中原會戰戰斗詳報》原件。”今年已經67歲的宋金和對這些物證如數家珍。
宋金和展示收集到的關于“九一八”事變的作戰預案命令。光明日報特約記者 張士英攝
“20世紀70年代,我從廢紙堆里發現侵華日軍第3師團18聯隊2中隊班長岡田重吉的家信,回來后連飯都沒吃,天天研究,一字一句翻譯,從里面的很多照片和文字看出日軍在中國到處血腥屠殺,我的心都要碎了。從那時起,我堅定信念一定要把這項工作做下去。”宋金和記憶深刻。
40余年,200余類,逾萬件實物,真實還原了日軍侵華的歷史,深刻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本質和在華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這些年為收集日軍侵華物證費了多大勁,吃了多少苦,只有宋金和自己清楚。10多年前他到外省出差,在一個舊貨市場發現了1937年出版的12冊《朝日新聞》合訂本。這些報紙真實地記錄了侵華日軍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宋金和如獲至寶,可由于合訂本太大、太沉無法攜帶,他只得忍痛割愛挑選了盧溝橋事變、南京大屠殺等重要歷史時段的幾冊報紙。回來后,宋金和越研究越覺得這些報紙重要,把其他報紙收集全成了他的一個心結。10多年來,宋金和多次前往尋找,幾經周折,終于如愿以償。
為的是還原歷史真相
今年6月,宋金和在他收集的日軍諸多作戰命令里發現了一份日軍指揮官關于“九一八”事變的作戰預案命令。在宋金和家里,記者看到,這份作戰預案命令呈微黃色,長約32厘米,寬約24厘米,紅色書邊線框,內紅豎線為格,邊框右上方加印“秘秘”二字,右框外下方有“宮島”印章,格內中央下方印有“陸軍”字樣,全文豎版,由刻字水印部分和鋼筆手寫部分組成,并蓋有“步兵第三旅團長之印”印章。
從命令原文可以看出,這是“昭和六年九月拾七日”由日本關東軍駐長春“步兵第三旅團長長谷部照俉”下達給“步兵第四聯隊長子爵大島陸太郎”的關于事變計劃準備的命令。宋金和提醒記者注意手令中的幾個關鍵點:第一,第四聯隊抽出一中隊作為旅團預備隊;第二,第四聯隊與鐵道守備隊強襲奇襲北大營;第三,駐長春主力一部攻打柳條湖附近和長春的中國軍隊。
“這紙手令只是‘九一八’事變前日軍有關作戰部署命令中的一個,是侵華日軍蓄意制造‘九一八’事變的鐵證。”宋金和說。
在他收集的史料中,還有侵華日軍拉攏張作霖不成后將其暗殺制造“皇姑屯事件”的物證;日軍731部隊在佳木斯設立分支機構的物證;日本海軍測量隊秘密偵察繪制的黑瞎子島周邊情況的詳圖;日軍占領東北期間抓勞工修筑鐵路設施,從我國往日本搶運大量煤炭、木材、糧食物資的物證等等。
“我搜集這些史料,不是個人愛好,而是為了還原歷史真相,揭露日軍暴行。”宋金和說。
宋金和收集的部分日軍侵華物證。光明日報特約記者張士英攝
警示國人牢記歷史
隨著物證的不斷豐富,宋金和有了將這些物證集中展出的想法。最初他在家里辦起了侵華日軍物證展,把家變成了陳列室。2009年8月15日,在地方政府、駐地部隊、企業和社會志愿者的幫助下,當地建起了1000余平方米的日軍侵華物證陳列室,并免費向社會開放。
陳列室建成后,宋金和親自擔任講解員,義務向市民宣講日軍侵華歷史。陳列室也成為佳木斯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逢新兵入伍、學生開學以及重要節假日、紀念日,都有很多人前來參觀。不少因距離遠而無法來參觀的單位邀請宋金和去作報告。雖然辛苦,可年近七旬的他樂此不疲,至今已為軍地單位作報告600余場。
宋金和和他收集的侵華日軍物證也吸引了很多軍事研究專家、志愿者和網友。有人提供收集信息,有人把自己多年的收集品無償送給陳列室,還有人自愿到陳列室做義務服務。
“作為一名中國人,一名老共產黨員,我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收集、保護日本侵華罪證,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這段歷史,警示國人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宋金和說。(光明日報記者孫明泉 光明日報特約記者 張士英)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