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建立自然人的征稅體系,旨在增加對直接稅的征管比重,這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稅制改革的描述不謀而合。財稅專家建議我國《稅收征管法》應該借鑒外國經驗,建立自然人納稅人識別號制度,賦予每個自然人納稅人唯一的、終身不變的稅務登記號,以掌握每個納稅人的情況。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消息稱個人財產信息擬全面聯網查稅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4-09-27 08:50

      建立自然人納稅識別號,歸集個人工資、薪酬、證券、不動產、保險、銀行存款信息

      雖然未有明確的時間表,但是稅制改革已經在向縱深發展。在資源稅、房產稅、個稅等紛紛曝光未來改革方向后,《稅收征管法》日前也啟動修訂大幕。

      據悉,現行《稅收征管法》的最大問題是只適合間接稅征管體系,面向的目標群體也是企業,這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稅制改革的思路背離,此次修改的方向主要是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稅制改革的要求,提高直接稅比重,搭建科學合理的稅制。

      一位接近稅務系統人士表示,此次修改最主要的便是增加了個人征稅系統的內容,即自然人納入征管體制。這意味著,個人的工資、薪酬、不動產等收入,以及個人在銀行、保險、證券等部門的財產也將被稅務部門所掌握。

      此外,該草案首次提出各金融機構應該提供對征稅有用的信用憑證,包括大額資金轉移、企業破產清倉等內容,對稅務機關而言,意味著不動產信息的共享只是一個開始,個人所有財產交易都需要上報給稅務機關,有利于當前廉政建設。

      社會財產“透明化”

      “其實《稅收征管法》修訂工作不亞于《預算法》,只是一直未受到社會關注,此次修改算是迄今規模最大的一次,國稅總局對此非常謹慎,目前草案已經上報國務院法制辦,鑒于草案修改力度之大,估計年內不會上會審議,最有可能是在國務院內部進行討論。”上述人士表示。

      記者獲悉,今年7月份,國稅總局曾邀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4名成員進行為期一周的閉門會議,重點對我國《稅收征管法》的修訂工作給出意見。8月21日,國稅總局組織國內專家在萬壽賓館開展座談,并對修訂草案進行討論。

      和以往修訂工作不同的是,國稅總局此次給出的草案稿,在原來的章節上做了較大調整,如建立針對自然人的稅收管理體系、減輕納稅人的負擔、規范稅收執法行為和健全爭議解決機制等,共計新增47條,修改67條。

      建立自然人的納稅識別號是此次草案的一個亮點。

      據了解,修訂稿中明確要建立針對自然人的納稅識別號,自然人將適用跟企業一樣的稅收強制措施,這為建立對自然人的稅收管理體系,提高直接稅比重,鋪平了道路。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認為,對自然人的稅收征管包含涉稅信息的上報,以往都是對企業要求有完善的涉稅信息,對個人部分并沒有涉及,但是隨著直接稅征管的擴展,個人部分將全部納入征管體系,目前在征管技術層面已經比較成熟。

      如何實現對個人部分的征管,包括金融機構在內的第三方成為關鍵一個環節。

      也因此,國稅總局在前期調研中也考慮到需要第三方共享涉稅信息的因素,在修訂稿中,其明確規定第三方機構需向稅務機關提供相關的涉稅信息。如個稅的綜合改革、房地產稅改革等稅制改革。

      施正文表示,當前出現的很多征管難題,很多是由于稅務機關沒有掌握充分的涉稅基礎信息而難以推進,未來對個人征管如果金融機構能夠向稅務機關上報有用的征稅信息,對稅制完善是很大的一個利好。

      上述稅務系統人士也表示,增加個人部分的征管,對稅務機關而言,掌握的信息不僅僅是工資、薪酬、不動產等收入,其在銀行、保險、證券等部門的財產也會一目了然。“因為這些交易需要通過金融機構來支付,只要金融機構能把這些信息上報稅務機關,對打擊偷稅漏稅、官員腐敗和廉政建設會起到震懾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修訂案還對個人大額現金使用做了限制,目的也是防止個人不通過金融機構的支付手段,而私下進行交易,規避稅收征管上的漏洞。

      雖然修訂案較之前有很大的調整,但參與研討的部分財稅專家仍表示擔憂。“目前草案只是稅務部門和專家的意見,在9月30日上報國務院法制辦后,還會進行新的意見修改,屆時國務院各部門是否能夠認同國稅總局的意見,仍然要看雙方的博弈。”


      完善稅制管理體系

      根據國務院法制辦立法程序,對一些修改較小的法案一般會直接公布,通過網絡公開征求意見,但對一些修改較大的法案,則會先下發國務院各部門和各省進行意見征集,然后匯總各部門意見,在內部整理后再公開征求,最后才會上報人大審議。

      對于此次《稅收征管法》的修訂,參與討論的專家紛紛表示,修訂案上報國務院法制辦后最大的可能會先下發各部門。“因為涉及的部門利益較多,勢必要權衡各方利益,不會完全按照國稅總局‘一廂情愿’的修訂內容實施。”一位參與研討人士說。

      盡管如此,《稅收征管法》的修訂仍然邁出了一大步。

      建立自然人的征稅體系,旨在增加對直接稅的征管比重,這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稅制改革的描述不謀而合。

      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稅收制度改革要完善地方稅體系,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推進增值稅改革,適當簡化稅率。要按照統一稅制、公平稅負、促進公平競爭的原則,加強對稅收優惠特別是區域稅收優惠政策的規范管理。

      今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此次稅制改革將主要圍繞“六稅一法”進行,分別是增值稅、資源稅、消費稅、環境保護稅、房產稅和個稅,一法是《稅收征管法》。

      一直以來,《稅收征管法》更偏向對間接稅的征收管理,在稅收平衡上存在欠缺。對個人征稅更是從未涉及,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貫徹,新一輪稅制改革提出要提高直接稅比重,個人部分的征稅體系,對直接稅的貢獻不可或缺。

      財稅專家建議我國《稅收征管法》應該借鑒外國經驗,建立自然人納稅人識別號制度,賦予每個自然人納稅人唯一的、終身不變的稅務登記號,以掌握每個納稅人的情況。

      據悉,目前稅務部門已經與人民銀行、工商管理、海關、質量技術檢驗等部門建立了良好的信息合作關系,未來還需要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下來,規定包括政府相關部門在內的涉稅信息占有者,向稅務機關及時準確提供涉稅信息的法律義務和責任、稅務機關獲取第三方信息的法定權力,以便更充分地應用第三方信息。

      這些工作的完成非朝夕之間,事實上,從2008年4月份,國稅總局成立《稅收征管法》的起草小組,到如今已經過去6年時間,期間幾易其稿。《稅收征管法》修訂被列入人大五年立法規劃后,稅務總局多次召開專家專題論證會和修法研討會,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

      2013年5月形成《稅收征管法》修訂案(送審稿)上報國務院,6月份國務院法制辦開始征求相關部委及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今年以來,稅務總局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深化稅收制度改革要求,成立了稅改領導小組和《稅收征管法》修訂工作小組。

    ?

    相關鏈接:

    多地拿公積金的錢建保障房 被質疑挪用他人財產
    多地用公積金建保障房 被質疑挪用私人財產
    于冬與前妻財產糾紛升級:關閉影院毆打員工

    ?

    相關鏈接:
    多地用公積金建保障房 被質疑挪用私人財產
    [來源:光明網] [作者:] [編輯:覃業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