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澳洲新快網報道,一項研究顯示,許多在澳洲留學生缺乏基本的營養知識而且烹飪技能差,無論是買快餐還是自己購買食品雜貨,在食物方面的開銷非常低。而由于飲食習慣差異、上課時間安排、居住環境等種種問題,一些中國留學生反映,早飯不吃,午餐應付,晚餐誤點吃,周末搓一頓成為飲食常態,他們在飲食方面遇到很大的困擾,甚至還有的學生大多數時間每天吃兩頓面包,導致營養不良住進醫院。
自己動手煮飯遭遇現實困難
在記者的采訪中,在悉尼就讀的中國留學生的就餐一般為四種方式。一是自己做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二是在大學食堂或者大學附近的餐廳就餐;三是純粹果腹型,吃東西只為了填飽肚子,重量不重質,簡單買些餅干、面包等就打發了一餐;四是寄宿生活,有早餐和晚餐供應,但這種通常是年齡較小的留學生。
一些留學生表示自己煮飯并非易事,首先是居住環境的不允許。在麥考瑞大學就讀的中國留學生小黃表示,留學生通常都是合租房子,首先租房廣告上基本都有一條要求,招少煮愛潔安靜人士。
其次是時間上不允許。而如果功課緊張的話,有的時候是一整天都泡在圖書館,又或者是上完課打完工后回到住處已經累得不行,這種情況下,自己煮飯成為一種奢侈的行為。除非心血來潮,時間充裕,才會努力去做一頓好吃的。
另一名中國留學生表示,大多數留學生在國內都是獨生子女,缺少做飯經驗,下廚的機會其實是少之又少,因此經常一兩個菜式反復做來做去,吃久了也乏味,加上還有購買食材,洗煮,還有過后的清理工作,前前后后要一兩個小時,在這種情況下,嫌麻煩,也懶得做,倒不如到外面吃。
留學生稱學校食堂選擇少價錢貴
一些留學生多選擇在學校餐廳就餐,圖得就是上課方便,就近省事,但也認為大學的食堂也有難以讓人滿意之處。
曾在悉尼的兩家大學就讀碩士課程的中國留學生小劉告訴記者,在其兩年多的留學生涯中,在吃的方面感到最困擾的就是學校食堂吃飯選擇少,價錢貴。在這種情況下,吃飯只是填飽肚子而已,而非享受美食的過程。
小劉表示,早飯不吃,午餐應付,晚餐誤點吃是普遍的狀態,而這種飲食狀態和作息規律息息相關。有的時候趕功課論文,或者參加了校園社團的一些活動,晚上12點1點才睡是常事,第二天睡得比較晚,早餐也就不吃了,直接吃午餐。有的時候圖省事或者趕著下午的課,那么午餐也就隨便吃吃也就打發了。
專家吁關注留學生飲食
此前這項由中央昆士蘭大學的SusanLoomes和Amy Croft進行的關于留學生飲食習慣調查的研究發現,26%的人經常不吃早餐,20%的人說他們不吃午餐或晚餐。受訪的316名學生中,有5人說他們前一天3餐都沒吃,而其中中國留學生最常誤餐。
在一些大學網站上,常見問題中就有包括提供給學生的關于飲食失調如厭食癥、貪食癥等的問題的資訊,并且告訴學生如何尋找幫助。這也說明學校對學生的飲食問題是關注的,但是能否在硬件方面也有所提高?比如校內食堂的餐飲選擇和就餐環境等,讓學子們吃得舒心,學得開心,也讓學子的親人們放心。
?
?
相關鏈接:
在美失聯中國女留學生身亡 涉案男生或已回中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