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9日電(記者馬學玲)最高人民法院9日公布的一則司法解釋明確,雇傭、組織、教唆或者幫助他人發布、轉發網絡信息侵害他人人身權益,被侵權人請求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10月9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孫軍工在發布會上介紹,這一司法解釋明確了非法刪帖、網絡水軍等互聯網灰色產業的責任承擔問題。
孫軍工指出,實踐中,以非法刪帖服務為代表的互聯網灰色產業之所以存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互聯網技術的不對等性,發布侵權信息的網絡用戶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往往具備技術優勢。
為此,這一司法解釋從民事責任角度對這些行為作出規制。其中第14條明確規定:“被侵權人與構成侵權的網絡用戶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達成一方支付報酬,另一方提供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服務的協議,人民法院應認定為無效。”
《規定》第14條進一步明確,“擅自篡改、刪除、屏蔽特定網絡信息或者以斷開鏈接的方式阻止他人獲取網絡信息,發布該信息的網絡用戶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接受他人委托實施該行為的,委托人與受托人承擔連帶責任。”
《規定》第15條明確:“雇傭、組織、教唆或者幫助他人發布、轉發網絡信息侵害他人人身權益,被侵權人請求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據介紹,該《規定》于2014年6月2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21次會議通過,自2014年10月10日起施行。
?
?
相關鏈接:
掃黃打非辦:推動互聯網企業加強網絡信息安全建設
杭州女子輕信網絡信息 誤找庸醫耽誤治療去世
國信辦:推進網絡法制建設 加強網絡信息保護
網絡信息保護今起有法可依
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