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距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戰略目標由伊拉克擴大至敘利亞已經過去一個月。然而,發生在敘土邊境的敘利亞重鎮科巴尼的戰況凸顯奧巴馬政府發動空襲的尷尬:一方面,缺少地面部隊的配合,單憑空襲難以阻止“伊斯蘭國”的攻勢;另一方面,美國不愿意“蹚敘利亞內戰渾水”的政策受到盟友質疑。分析人士指出,白宮目前仍未形成成熟的敘利亞問題戰略,目前在敘利亞打擊“伊斯蘭國”的效果也不明顯。
據阿拉比亞電視臺網站報道,在科巴尼,庫爾德族武裝與“伊斯蘭國”極端分子持續激烈交火。自科巴尼發生沖突以來,數個庫爾德族村莊被“伊斯蘭國”占領,超過20萬人逃離家園,400余人在沖突中喪生。一旦占領科巴尼,“伊斯蘭國”就能夠將其控制的拉卡、阿勒頗等地連成一片,從而控制數百公里長的敘土邊境,繼而向土耳其滲透,這將對地區局勢造成更大的威脅。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柯比8日表示,單單依靠美國及盟友的空襲難以阻止“伊斯蘭國”在敘利亞的攻勢,打敗“伊斯蘭國”的關鍵是在敘利亞武裝和培訓一支地面部隊。柯比坦言,目前在沙特阿拉伯對敘利亞反對派武裝的培訓才剛剛開始,在敘利亞沒有能擊垮“伊斯蘭國”的地面部隊是打擊戰略最大的困難。對于未來美軍是否有可能派出地面部隊,柯比稱,“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13年的戰爭經驗是,當地部隊才是抗衡對手的最好部隊,而非美軍”。
有分析稱,距離奧巴馬宣布空襲“伊斯蘭國”兩個月后,“伊斯蘭國”并未受到致命打擊,該組織仍然占據著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大部分據點。奧巴馬8日在美國國防部聽取打擊“伊斯蘭國”戰況時表示,樂見國際社會對打擊“伊斯蘭國”形成共識,但這“仍然是一項艱難的使命”。
在打擊“伊斯蘭國”的“國際聯盟”內部,對于是否干預敘利亞內戰,也成為考驗美國對敘利亞戰略的一個焦點。岌岌可危的科巴尼局勢凸顯美國和土耳其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分歧。美國認為,“伊斯蘭國”之所以能在敘利亞“得手”,責任在于“土耳其的無所作為”,土耳其政府既未有效阻止外國戰斗人員經土敘邊境進入敘利亞,也不阻止“伊斯蘭國”在土耳其境內的石油生意。而土耳其認為,應該由美國牽頭在土敘邊境建立“緩沖區”或“禁飛區”,且推翻巴沙爾政府應該是美國在敘利亞的最終戰略,但卷入敘利亞內戰是奧巴馬政府一直極力避免的。
有分析指出,美國也許會在這場打擊“伊斯蘭國”的戰爭中越陷越深。美國傳統基金會中東事務高級研究員菲利普斯對本報記者表示,美國在敘利亞的戰略正走向失敗,因為僅憑空襲無法取得奧巴馬所設定的沉重打擊并根除“伊斯蘭國”的目標。(本報駐美國記者李博雅 本報駐埃及記者 王云松)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