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出錢補貼建設農業大棚,是為了推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然而海南部分地區卻采用“虛假大棚、虛假棚主、虛假合作社、虛增面積、虛報冒領”等手段騙取政府補貼資金,且大棚質量存在嚴重問題。目前,海南已追回設施大棚項目財政補貼資金1600萬元,移送紀檢、檢察機關案件30起。
大棚是設施農業的基礎設施,政府出錢補貼建設大棚,目的是推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然而,海南省審計部門對11個市縣2011至2013年度財政補貼大棚建設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發現存在大量虛假大棚、虛假棚主、建設偷工減料等問題,六成以上的大棚建設資金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記者了解到,海南許多市縣的相關企業“花樣百出”套取大棚補貼資金。在海南多個市縣出現大棚補貼資金高過實際造價、通過建大棚賺取差價現象,甚至有些地方每畝大棚造價3萬元,省財政補貼1.5萬元,實際造價僅1萬元。
此外,材料以次充好問題也很突出。海南省審計廳副廳長何瓊妹告訴記者,審計發現大棚鋼管質量差,每米重量普遍不足國家標準的一半甚至只有三分之一,表面鍍鋅最好的僅達到標準的63%,最差的只達到8%,質量差到鋼管徒手可以折斷,大棚建好不久就銹跡斑斑。
“我們在審計查賬時,發現許多大棚業主千方百計隱瞞真實造價。”參與審計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只有昌江縣的一個大棚施工單位提供了真實建造合同,其他所有的大棚業主或農業主管部門都沒能提供大棚真實造價資料,許多大棚業主甚至采取簽訂“陰陽施工合同”、假發票甚至無發票報賬等手段。
在海南省審計廳日前公布的《關于11個市縣2011至2013年度財政補貼大棚建設資金審計結果報告》中,“虛”字頻現,“虛假大棚、虛假棚主、虛假合作社、虛增面積、虛報冒領”層出不窮。
“虛”字背后是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以及權力尋租和腐敗等問題。某縣國土局土地交易與服務中心技術員陳某收受大棚業主賄賂,在用GPS測量大棚面積時,篡改數據,出具虛假測量圖,虛增4個大棚面積95.28畝,騙取財政補貼資金135.81萬元。還有不少市縣的農業主管部門在大棚竣工驗收時,測量面積采用手持式GPS儀器,繞大棚建造區域外圍測量,沒有按照規定剔除大棚建造區域內的排水溝渠、道路和空地面積。再如,某縣有15個大棚多報驗收面積186.17畝,多報24.11%,多領財政補貼資金270.11萬元。
此外,還存在不少虛假業主現象。海南中部某縣一公司為了多拿補貼,竟然虛假注冊7個合作社,將所建的659畝大棚拆分納入合作社申報,超額領取補貼467萬元。西部某市2家公司通過虛假入股合作社,以合作社名義申報958.65畝大棚補貼,多領財政資金868.78萬元。
“權力下放并非一放了之,而是要上下聯動,既要實現程序簡化,也要實現監督有效。”海南省農業廳廳長江華安告訴記者。據悉,目前海南已追回設施大棚項目財政補貼資金1600萬元,移送紀檢、檢察機關案件30起,已有30多名相關人員被依法查處。
海南省農業廳表示,將建立設施大棚項目監管長效機制,強化對市縣農業部門的指導。海南省財政廳也表示,將積極探索完善職責明確的支農資金分級管理機制,不斷加強對財政支農資金的監管力度,將積極推動財政支農資金信息公開,提高財政支農資金分配和使用的透明度。
?
相關鏈接:
海南文昌等8市縣發放2012年度漁船柴油補貼資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