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海南新聞>

    文昌公路旁暗藏蚯蚓收購點 稱一個月要一千斤也能收到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4-10-23 07:51

      尼龍袋內裝了十多斤蚯蚓

      公路旁暗藏蚯蚓收購點

      稱一個月要一千斤也能收到

      知情人:文昌蓬萊這個點所收蚯蚓均送往瓊海煙塘;工商部門將調查

      破壞生態環境禍及子孫后代,監管空白,村民意識淡薄,養殖產業發展遲緩,濫捕蚯蚓形成病態產業鏈——

      瓊海、定安……大量的蚯蚓正遭受肆意捕殺。蚯蚓,這種被達爾文稱為“地球上最有價值的動物”、“人類的摯友”卻被村民用“地龍機”捕殺,換取經濟利益。

      這種血腥的捕殺幾乎是滅絕性的,大小通吃。

      每次聽到這樣的消息,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教授卓少明就感到心痛:“濫殺蚯蚓破壞的是生態平衡,禍及子孫后代。”卓少明從事蚯蚓研究13年,他正通過研究把蚯蚓用于處理海南農業廢棄物,可眼下的現實是蚯蚓越來越少了。

      濫捕濫殺蚯蚓,刺痛了卓少明的神經。可從一個大范圍看,我們發現這種行為刺痛的卻是海南優質的生態環境、海南的政府監管部門,還有那些濫捕蚯蚓的無知者。

      一名中年男子騎著一輛摩托車,將一個沉甸甸的尼龍袋送到了定安縣龍湖鎮與文昌市蓬萊鎮的公路交界處的一處平房,隨后一名年輕男子接過裝了十多斤蚯蚓的尼龍袋,秤斤,給錢。這是21日中午,記者看到的一幕。20日,一市民舉報文昌市蓬萊鎮有人專門收購野生蚯蚓。記者調查發現,該收購點每斤收購價是4元,里面的人稱,就算一個月要1000斤也能收到。

      隱蔽的兩鎮交界處藏著蚯蚓收購點

      10月21日上午,記者來到蓬萊鎮。在卦侯村,記者稱要收購蚯蚓,一名男子聽后說:“有啊,你想要多少?要活的還是曬干的?”該男子稱,一般活的5元/斤,如果是曬干的話幾十元一斤。這時,一名老人走過來,對年輕男子說了幾句話后,對記者大吼:“你趕緊走!這里沒人抓蚯蚓!”

      一些村民告訴記者,聽說有人專門收購蚯蚓,但不知收購點在哪。大概1個小時后,中午12:20,一名騎摩托車的中年男子引起了記者的注意。該男子的摩托車上,放著一個沉甸甸的尼龍袋,掛在車頭的一個塑料桶散發出一股腥臭味。

      記者跟著這名男子來到定安龍湖鎮與文昌市蓬萊交界處公路旁的一間平房。該平房前有棵大樹,房子很隱蔽。一名年輕男子接過中年男子手中的尼龍袋,用秤秤了一下尼龍袋,隨后將一張百元鈔票交給了中年男子。緊接著,又有人陸續騎著摩托車或三輪車將一袋袋尼龍袋送了過來,年輕男子只是打開袋子看一眼,然后稱重、付錢。

      尼龍袋里究竟裝的是什么?記者走到平房前,剛走近一股腥臭味迎面而來。記者湊近其中一個打開的尼龍袋看到,里面裝的都是手指粗細的蚯蚓。該收購點男子稱,這是別人剛送來的蚯蚓,他們收購同時也出售。

      知情人稱收的蚯蚓送往瓊海煙塘

      隨后,該男子詢問記者是要買還是要賣?記者稱開藥廠想找蚯蚓做藥引。該男子自稱姓龍,這些尼龍袋內所裝的都是附近村民抓來的蚯蚓,都是用“地龍機”抓的。“你知道‘地龍機’嗎?就是那種插在地里用電的機器,抓蚯蚓很快的。”該男子稱,他們賣給別人都是在4元/斤,就算一個月想要1000多斤也可幫忙收購,但若是曬干的話,價格會高一些。通常他們收這些蚯蚓都是送到廠里。

      據該鎮一知情人稱,平時只要是下過雨后,地里的蚯蚓就很好抓,有村民用“地龍機”抓蚯蚓然后送到收購點。“通常他們都是中午收購多一些,然后直接送到瓊海煙塘片區的蚯蚓加工點。”該知情人告訴記者,蚯蚓被抓之后,如果不及時送到加工廠進行加工,就很容易死亡,因此只要收購點的人收購得差不多了,就會立即用車把蚯蚓送走。

      工商部門將根據記者反映情況調查

      隨后記者將車開到了距離該平房十多米處的位置,此時突然下起了大雨,但仍有幾人騎車前來將蚯蚓供給收購點。記者估算了一下,該收購點內所收蚯蚓約有七八袋。中午13:50分,記者來到了文昌蓬萊工商所。記者與執法人員回到收購點時,原本堆放在平房前的幾個尼龍袋的蚯蚓已不見了。

      文昌蓬萊工商所所長符祥信介紹,此前從未有市民向他們舉報蓬萊有人收購蚯蚓。符祥信表示,根據記者反映的情況,針對該收購點,工商部門將對其進行調查。

      野生蚯蚓被濫殺之痛

      生態之痛

      破壞生態平衡禍及子孫后代

      說起濫捕蚯蚓,卓少明教授很生氣:“他們用電捕殺蚯蚓,大小蚯蚓都殺死了。這樣造成的生態破壞是會禍及子孫的!土壤里沒有蚯蚓,將造成土地貧瘠,肥力下降,相應的農作物也將面臨減產。更嚴重的則會波及生態平衡,后果不堪設想。一年、兩年也許看不出來,但是三年、五年就會顯現了。”

      瓊中農業局有關負責人稱,大量抓捕蚯蚓,已經導致瓊中上萬畝檳榔和橡膠減產,“影響檳榔橡膠減產的原因有很多,但蚯蚓減少引起土地硬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蚯蚓的好處,我給你說半天都說不完。”卓少明說:“現在發現的蚯蚓化石,最早是在7億年前。那時候,人類還沒出現。7億年了,蚯蚓的形態沒有太多變化。”蚯蚓作用很大,最簡單的,蚯蚓在土壤中能夠幫助植物翻動土壤,增加土壤中的空氣流動,因此叫“農業的犁手”;同時蚯蚓還能夠分解人類生產的有機垃圾,凈化土壤,而他產生的糞便還能肥沃土壤。

      尷尬的現實是,濫捕蚯蚓成災。由于本地蚯蚓繁殖慢,一般要一到兩年才能性成熟。卓少明擔心,有一天海南的蚯蚓會滅絕,“最后蚯蚓沒了,整個生態系統都會受到影響。”濫殺蚯蚓,刺痛的將是整個海南的土壤環境、生態環境。

      監管之痛

      無法律依據各部門“踢皮球”

      面對村民毫無節制的濫捕,相關部門的監管依舊不到位,理由是“找不到相關法律依據”。這導致海南濫捕蚯蚓愈演愈烈,逐漸形成了一條從捕到銷的完整產業鏈。

      卓教授記得,2006年甚至更早就有村民濫捕蚯蚓了。2007年,《南國都市報》便關注了瓊海煙塘鎮捕殺蚯蚓、晾曬蚯蚓等行為造成的環境問題。遺憾的是這沒有引起相關職能部門的警覺。如今,瓊海、定安已成為重災區。

      10月22日,記者致電瓊海、定安兩地農業、環境部門,他們均表示:“缺乏法律依據,不好干預”,“最多是勸導村民不要這么做”。

      省野生動物保護局表示,“捕殺蚯蚓出售近兩年才開始,國家沒有規定由哪個部門管理,建議咨詢農業或環保部門。”

      省農業廳執法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捕殺蚯蚓、電魚等對生態環境有負面影響,這都是不允許的,但具體的法律條文現在還沒有。農業廳將了解具體情況,引導農民不要這么做。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文昌、瓊中則對濫捕蚯蚓采取了監管措施。2013年4月,文昌蓬萊鎮有村民抓捕蚯蚓,隨后蓬萊派出所民警趕到現場,將4名正在使用電擊、噴藥水等方式捕捉蚯蚓的男子帶回派出所調查。

      瓊中則采取了更嚴厲的措施。早在2011年,瓊中國土資源局便聯合工商、農業、林業等部門,兩次搗毀野生蚯蚓非法收購點12個。

      無知之痛

      不知蚯蚓益處只圖眼前利益

      海南蚯蚓普遍個頭較大,其中產于保亭的“保亭環毛蚓”是中國個頭最大的蚯蚓。這些大個頭蚯蚓是上好的中藥材,吸引著安徽、廣西、廣東等地的藥材商前來購買。

      這些優質的本地蚯蚓經過簡單的解剖清理內臟后曬干,即可成為中藥材。海南醫學院附屬醫學院教授辜孔進說:“蚯蚓有祛風通絡的作用,臨床上可用于面癱、中風等疾病。由于多屬于長期用藥,因此需要量很大。”

      同時,蚯蚓的價格也一路上漲。據了解,2006年加工好的蚯蚓價格約20元/公斤,2009年漲到約70元/公斤,到2012、2013年最高漲到150元/公斤。卓少明說:“在利益的驅使下,很多村民肆意捕殺蚯蚓,根本沒有環保意識。”

      曾經從事蚯蚓養殖的吳淑玉說,不少村民用藥水用電抓蚯蚓,一般抓到的有大有小,藥材商只用大蚯蚓,一些小的被丟棄,“很殘忍”。

      網友們對此也憤怒了,在新聞跟帖、微博、貼吧中,許多網民留言,嚴厲批評大規模捕殺蚯蚓的行為。其中還不乏冷嘲熱諷,“短視,農民竟然殺害益蟲”;“見錢眼開,子孫遭殃”;“自絕后路,愚昧無知”。

      對于樸實的農戶來說,他們只知道捕殺蚯蚓有著唾手可得的經濟效益;他們缺乏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他們不知道蚯蚓的用處。

      海南大學教授史學群說:“這需要我們做好引導,做好科普宣傳;要讓老百姓明白蚯蚓的作用,明白保護野外蚯蚓的價值。”

      產業之痛

      濫捕蚯蚓鑄就病態產業鏈

      既然海南蚯蚓有著如此高的利潤和巨大的市場需求,政府何不引導農戶進行產業化養殖?由此將一條“病入膏肓”的產業鏈引向一條科學、正規的產業化道路。

      2010年,吳淑玉放棄了在內地的工作,回到龍塘創業,他選擇了蚯蚓養殖。吳淑玉說:“濫捕野生蚯蚓必然不長久,而且破壞環境。現在形成的這條產業鏈是病態的,將來必定崩潰。我覺得,這就是商機。”

      他投資一萬多元,利用自己家空閑的一畝地,辦起了“海南蚯蚓養殖園”。他從安徽、湖南進口蚯蚓品種“大平2號”。好不容易飼養出一批卻發現,“海南本地對大平2號這個品種不認可。藥材商嫌棄它太小,漁具店嫌它沒有韌,不適合釣魚。”吳淑玉又從山上挖回一些蚯蚓作為“苗”飼養。可養了一段時間他發現:本地蚯蚓繁殖很慢,飼養效益低;其次野性較強,馴化存在難度。2012年,吳淑玉放棄了他的蚯蚓養殖園。

      總結失敗的原因,吳淑玉說主要是“缺乏資金、技術”。

      但卓少明教授說:“根據現在的技術條件,海南蚯蚓完全可以馴化養殖。但是,目前堅持下來從事養殖的人幾乎沒有,大部分都放棄了。”

      如果海南的蚯蚓養殖真的能走上一條產業化道路,那么現在濫捕蚯蚓的情況或許能夠得到根治。

    [來源:南國都市報] [作者:敖坤] [編輯:周才能]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