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利息就像領工資一樣
2006年,讀完大學回到鄂爾多斯的賀婕發現,當年留在家鄉只有中專文化的朋友,已經和別人合伙融資倒騰商鋪,掙了幾百萬元,“當時我真是覺得,自己讀的書一點用都沒有”。
很難具體說清楚鄂爾多斯民間借貸的風氣形成于何時,但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房地產勃興之初,鄂爾多斯的金融業還很不發達:2008年之前,整個城市只有工、農、中、建四家國有商業銀行。
但時間不等人,煤價飆升之時,前期所需資金得不到銀行貸款的支持,于是民間資金迅速涌入,而煤礦發展又帶來了新的財富。賀婕的一個鄰居當初5萬元入股了一家煤礦,沒多久,煤礦轉手,鄰居分到了50萬元。而類似這樣的故事,在鄂爾多斯數不勝數。
住建部聯合高和投資發布的《中國民間資本投資調研報告》將鄂爾多斯的金融模式稱為“體內循環”,即“由煤礦產生財富,支撐政府改造城市。通過拆遷,分配給更多的人,再通過民間借貸聚集資金,貸給房地產和新的煤礦,令更多的人分享到高收益。而由于缺乏更多可供投資的產業,大量鄂爾多斯人選擇將閑置資金投入到房地產中。用一句話概括這一過程,即是將地下的煤轉變為財富,然后存入地上的存錢罐——那些永遠也不開燈的房子。”
一組數據或許可以提供借鑒。2010年,鄂爾多斯的煤炭產量為4.35億噸,全國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陜西榆林僅為2.35億噸。同年,鄂爾多斯商品房實際施工面積2696萬平方米,新開工面積1626萬平方米,銷售面積達到1009.4萬平方米。同樣是2011年,北京的商品房銷售面積也只有1639.5萬平方米。
“那時候最缺的是項目,”一位商人回憶起當年,話中略帶感慨,“只要你有項目,錢不是問題,到處都是錢,我們當時吃個飯,認識了以后就可以張口借四五百萬元,朋友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嘛。”
賀婕很快也加入了融資大軍,那時候她根本無心工作,遇到好的項目時,她會揣上上百萬元的現金騎著自行車去放款。很長一段時間里,她都沒有動用過自己的工資卡。只是在年底結算的時候,她發現,這張給平時只是吃飯唱歌用的信用卡,還款總額超過了20萬元。
雖然現在說起來二分、三分的利息很高,但當時沒有人覺得會有什么問題。“而且每次結息的時間一到,別人就會給你打電話,告訴你發利息了,就跟發工資似的。”賀婕回憶。為了有更多的錢放貸,鄂爾多斯人開始習慣于銀行貸款消費,而把房子抵押了換錢放貸,也成為大多數市民的選擇。
不斷上漲的房價沒有辜負人們的選擇。2005年,鄂爾多斯的居民住宅均價大約在每平方米1000元左右,2006年就漲到1800元,2007年開始出現3000元的樓盤。而2008年樓市的短暫停滯后,隨著4萬億的放開,2009年,鄂爾多斯的樓市再度興盛起來。一名2009年進入房地產行業的銷售人員還記得,2009年下半年開始,鄂爾多斯的房價開始瘋漲:“原來每平方米2000多元的,到年底就變成每平方米5000多元了。”
房地產和煤礦的火爆,也確實一度帶來了巨大就業機會和更多的外來人口。那幾年,鄂爾多斯城區里到處是“求租”的廣告。在面對記者為什么覺得房價能賣這么高的質疑時,數名商人都表示,“當時的鄂爾多斯人確實多,確實有需求”。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