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作案200多宗
迷信詐騙案件接二連三發生,遍及海口四個區。
許多老人的家屬在報案時,都稱老太太回家后表現異常神秘,不肯告訴家人發生了什么事情,即使家人知道老太太受了騙,但再三追問之下老人卻說被陌生人“拍了肩”、“被麻了”,結果“什么事情都不知道了”、“迷迷糊糊了”,“人家叫怎么做就怎么做了”。
許多老人被騙的錢財都是“壓箱底的錢”,是從退休養老金里省吃儉用留下來備急用的錢,是保命錢!
警方感到,這些案件絕不是個案,而是一個有組織有預謀的團伙作案,要破案,不能搞案件“單打獨斗”,必須統一所有已發案件來綜合偵破。
于是,龍華分局主要領導立即將情況向海口市公安局反映,市公安局黨委高度重視,指示專案組整合優勢資源,對全市近年來發生的迷信詐騙案件進行分析研判,盡快尋找案件突破口。
這一整合立即產生了效果,專案組從2011年發生的案件開始梳理,結果發現,在2011年,全市發生迷信詐騙案30多宗,2012年有60多宗,2013年有80多宗,而2014年前三個月有30多宗。
四年時間,就發生了200多宗迷信詐騙案。
大海撈針尋破案線索
作案手段高度相似,嫌疑人專門針對老年女性下手,以詢問神醫、老中醫、風水先生住址為幌子,多人聯手設局,以受害人家人要遭災為恐嚇手段,誘使受害人拿出大量現金和金銀首飾來“作法”消災,趁機調包騙走受害人的財物。
而且,在忽悠受害人前往“看神醫”的過程中,嫌疑人總要讓受害人上一輛7座的面包車,繞一個大圈,把年紀較大的受害人“轉暈”。所謂的“作法”也主要是在面包車上進行,這是調包的好地方。
那么,“神醫孫女”、“神醫兒媳”是如何知道受害人的家里情況的呢?經過分析案情,警方初步斷定,就是上場的第一個和第二個嫌疑人在跟受害人聊家常的過程中獲得了受害人的家庭情況,以手機短信或者打電話方式告知了第三個出場的嫌疑人,從而使其在跟受害人見面時,一下子就能說服受害人,解除受害人基本的戒備心理,從而受騙。
再則,警方還發現,嫌疑人用來調包的報紙和礦泉水,都是最普通的,隨時可以獲得的,根本不帶有明顯特征,這更加增加了獲取線索的不確定性。
警方基本確定為團伙作案,團伙成員當中以三名婦女為主角,另有一到兩名男子配合作案,團伙成員實行交替作案,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200多宗案卷加起來,差不多有大半個人高。專案組成員天天埋在卷宗里,尋找嫌疑人的蛛絲馬跡,簡直就跟大海撈針一般!”專案組劉警官說,“狐貍再狡猾總會有露出尾巴的時候。就是通過這種大海撈針地排查,我們最終還是找到了嫌疑人露出的尾巴。”
專案組成員不分白天黑夜地“啃著”案卷,感覺肩上的擔子越來越沉重。
專案組張警官說:“這么多案子,這么多受害人,這些犯罪嫌疑人騙了這些老人辛辛苦苦的‘養老錢’,真是缺德,不把這個案子徹底破了,讓這些犯罪嫌疑人逍遙法外,我們怎么向這些被騙的老人和家屬交代!怎么對得起頭上的警徽和身上的警服!”
嫌犯落網拒不交代
案件情況逐漸明晰,專案組民警個個摩拳擦掌,只等狐貍露出尾巴,就能一舉逮著。
雖然警方已經張網以待,但是該團伙的犯罪行為并沒有停止,迷信詐騙案件還在不斷發生,而且超出了海口范圍,大有向全省蔓延之勢。
犯罪嫌疑人在哪里呢?難道潛伏起來了?專案組民警不禁自問。
2014年2月25日,三名女子在屯昌縣大劇院門口對一名老太太實施迷信詐騙時,被老太太的家人及時發現后報警。警方在圍捕中,兩名女子當即落網,一名女子逃脫。經審訊,兩女子一個叫李某菊,一個叫鄭某花,而另一名脫逃的女子叫吳某女。三人都是儋州籍人。
屯昌警方從兩名女子的身上搜出了用來“作法”的神紙、香燭、羅盤、八卦圖、鈴鐺等法器,當場扣下了一輛作案的豐田七座商務車。
但兩女子拒絕承認詐騙事實。
龍華公安分局刑警大隊專案組隨后得到了這條消息。
2013年7月7日程老太太被騙案件發生后,嫌疑人李某菊就處在警方的監控之中。李某菊、鄭某花的落網,使案件的偵破工作峰回路轉。
然而,兩名女子落網后,仍有迷信詐騙案件發生。
“這說明,還有人在搞迷信詐騙,那個逃脫的吳某女有重大嫌疑,肯定還有漏網的詐騙團伙其他成員。”劉警官說。
2014年4月起,吳某女的行蹤被警方監控。
專案組從吳某女的戶籍資料入手,找到了吳某女家。但是民警幾次前往,都沒有找到吳某女。
吳某女家建有一棟三層樓房,獨立小院,房宇的裝修和擺設都十分豪華氣派。
警方經過調查得知,吳某女沒上過學,本身無業,家里沒有產業,三個孩子也都很普通,談不上有好的收入。
這樣豪華氣派的屋宇,錢從何而來?
專案組詳細調查了吳某女收入來源。結果,專案組所有民警都驚呆了,幾乎每隔幾月就有大筆收入,少則幾萬元,多則十幾萬元。比如,在2012年2月到8月,入賬31萬元。
而李某菊的賬戶,僅2011年5月一個月,就入賬31萬元,6月至9月入賬28萬元。
鄭某花的銀行賬戶也顯示,不斷有大筆錢打進賬戶。
通過調查三個嫌疑人收入來源發現,三人銀行賬戶經常有大額資金進入,有的進賬日對應有受害人報案,而絕大多數的進賬日卻沒有受害人報案。
“三個沒什么文化,又無正當職業的女子,哪來這么多錢入賬?這不得不令人生疑。”專案組劉警官說。
吳某女在哪里呢?
李某菊、鄭某花落網后,雖然一直沒有交代她們的犯罪事實,但是專案組還是獲取到了吳某女涉案的線索。
警方通過調查發現,吳某女在海口發生的至少19起迷信詐騙案件中,不但“出現”在海口的案發地點,而且充當了重要角色。
抓捕吳某女的時機終于等來了。
2014年4月29日,儋州市區的一個戲院廣場,一個四十來歲的女子騎著摩托車前來聽戲。她端坐在廣場里,入神地聽著海南戲,戲院人很多,環境復雜。
在戲院廣場的斜對面,兩名專案組民警著便裝等候著,佯裝閑聊,兩眼卻盯緊了這個看戲的女子。
兩個小時后,戲散了,女子走出戲院廣場,騎上摩托車離開。兩名便衣警察迅速跟上,將女子擒獲。
這個女子,就是吳某女。
吳某女被抓獲后,警方從她身上搜出了兩張銀行卡,但是兩張銀行卡內并沒有錢。
吳某女一直反問警察為什么抓她,并自稱是“好人”,“從沒有干過違法犯罪的事情”。
在接下來的多次審訊中,吳某女始終不承認自己參與了詐騙。
李某菊、鄭某花同樣一字不吐,除了一再申明自己是“好人,沒有干過違法犯罪的事情”外,始終不承認自己參與了詐騙。
三個嫌疑人都拒不交代,只字不提詐騙。
23名受害人一眼認出騙子
拒不交代!
專案組的民警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但這還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
專案組決定另辟蹊徑,一定要啃下這塊硬骨頭。即使嫌疑人不交代,也要按法律程序收集足夠的證據,將這個案件辦成鐵案,將犯罪嫌疑人繩之以法。
專案組民警根據前期的調查,將三名犯罪嫌疑人相應的犯罪證據再次一一核實,確保證據形成完整的證據鏈后,決定再進一步把案子做鐵。
“讓受害人來指認犯罪嫌疑人,讓證據更加固定。”
專案組將200多宗迷信詐騙案的受害人梳理出來,逐一通知前來指認犯罪嫌疑人照片。
專案組將吳某女、李某菊、鄭某花的照片加印出來,夾雜在十多張其他人員的照片中,請受害人來指認。
從2014年5月2日開始,指認開始。來自海南多市縣的受害人及其家屬到龍華區公安分局刑警大隊三中隊401辦公室來指認照片。
“指認持續了一個半月,來指認的人很多,公安分局天天都像趕集一樣,有的老太太已經八十多歲,行動不便,只能在家人的攙扶下前來指認犯罪嫌疑人。”專案組劉警官說。
如此高頻率的指認很快有了結果,有45名受害者模糊認出了吳某女、鄭某花、李某菊,有23人一眼認出了吳某女、李某菊、鄭某花詐騙了她們的錢財。
這么多受害人為什么只有少數人能辨認呢?
劉警官說:“這種情況,我們分析得出的結論是,一是有的老太太被詐騙的時間比較久遠,記不清楚了,所以想不起來。另外,我們在偵查時發現,這三個女人都擅長化妝,化妝后與本人相比變化較大,不易辨認。”
劉警官向記者出示了吳某女、李某菊、鄭某花三人得身份證照片、平常照片和化妝后的照片給記者辨認,記者真的感覺要準確認出來相當困難。
案情真相大白,2014年6月4日,吳某女涉嫌詐騙罪被依法批準逮捕。
“因為李某菊和鄭某花在屯昌犯案被抓獲,案件管轄地在屯昌縣公安局,所以,專案組目前只負責犯罪嫌疑人吳某女的案件。”專案組劉警官告訴記者,目前,劉某女一案已經偵查終結,目前已移送龍華區檢察院提起公訴。
案件主管劉警官亦坦言,目前已經掌握的劉某女等人的詐騙案涉案金額,只不過是整個犯罪案件中的冰山一角。從對三名嫌疑人的調查情況來看,還有許多受害人沒有來公安機關報案,這個利用迷信詐騙錢財的犯罪團伙,還有大量的犯罪事實警方尚未掌握。
“不過,這個迷信詐騙團伙的告破,揭開了長期傳說的‘拍肩’‘下迷藥’詐騙的真面目,破除了謠言,穩定了社會人心。所謂被‘拍肩’后失去意識,被騙子完全操縱,從而‘迷迷糊糊就把錢交出去’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這只是受害人被騙后,不知道如何交代又擔心家人埋怨而找的借口而已,這個借口恰恰是騙子的一個封口手段。”專案組劉警官說。
?
相關鏈接:
汶川抗震小英雄涉嫌詐騙或獲刑10年 曾救7名同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