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溝油加工廠
海口網11月6日消息(海口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銀 攝影報道)“今年10月底,秀英區城管局組織人員將地處海秀鎮儒益村一帶的違建進行拆除,其中,一家占用農田辦加工廠的名為秀英周華環發油脂廠的廠房也被拆除,市民原以為廠房拆了,農田旁整天臭氣熏天的情況會有所改觀,可哪知道老板卻利用晚上在加工地溝油,致使這里的情況不盡如人意。”前幾天,市民馮先生這樣爆料說。4日晚,記者前往爆料人所反映的油脂廠進行調查采訪,發現情況屬實。
市民反映:農田旁油脂廠臭味刺鼻
爆料人馮先生告訴記者:海口市海榆中線五公里白水塘生活垃圾中轉站周邊,存在著醫療垃圾焚燒廠和地溝油加工廠兩家高污染企業,每天排放大量煙塵污水,給周圍的居民生活造成很大影響。無奈之下,去年有居民向環保部門進行舉報投訴,甚至表示愿意花錢“請海口市環保局局長小住一個月,聞一聞這里的空氣,喝一喝這里污水滲井出來的水,吃一吃這種水澆灌出來的蔬菜,品一品地溝油渣喂出來的大肥豬”。
馮先生說:醫療垃圾焚燒廠的污染大家有目共睹,可他了解,該廠很快搬遷,但秀英周華環發油脂廠的廠房和住宿區,卻被秀英城管局拆了一半就停了下來。尤其是油脂廠(俗稱“地溝油加工廠”),一直利用晚上時間加工“地溝油”,導致臭味刺鼻,污染環境。
馮先生稱:雖然該企業經過環保部門的審批,但那種作業環境和處理過程,尤其晚上作業,更應該引起環保部門的重視和監管,不能流于形式。之前沒有這些工廠,這里的空氣味道是好的,現在環境被破壞了,幾乎已經沒有人愿意在附近居住了,希望有關部門趕緊管一管,不要讓宜住的海口環境在此遭到嚴重污染。
記者接到爆料后,驅車前往,遠遠地就聞到一股刺鼻的臭味,令人窒息。
在現場,記者發現廠房后面是一片農田,臭味越來越難聞。記者注意到,隨著風向的變換,煙塵隨意揮灑,藍藍的天空上拖著一條條黑乎乎的“玩意”。
廠方回應:自己有證就掛了電話
益豐達白水塘醫療垃圾處置中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經過多部門的努力,目前他們企業已在澄邁老城重新選址并進行建設,即將進入尾聲,預計將在明年初進行搬遷。
記者從網上了解到:海口秀英周華環發油脂廠法定代表人為周愛平,他們從各餐飲單位收集廢油脂,通過加熱煮沸,并加入稀硫酸、氫氧化鈉等化學物,使油、水、渣分離,從而收集油脂,用作生產柴油的原料。由于原廠場地有限,過度深挖導致道路崩塌,因此2012年4月搬至現在的位置,占地面積約2畝,2012年8月建成投產,曾報環保主管部門同意,日最大處理地溝油能力6噸,年處理能力2190噸,日最大生產成品廢油脂4噸,年最大生產能力1460噸。
記者電話采訪周愛平時,記者還沒有說兩句話,周愛平就說自己有證,然后就掛了電話。
部門表態:國土部門有新指示會再配合執法
秀英城管局海秀中隊童中隊長說:10月底,他們局根據海口市國土局的認定,依法組織人員對工業項目占用農田的秀英周華環發油脂廠的廠房進行了拆除,但當時考慮到老板說他正補辦手續,就人性化執法,對其工人居住的房子沒有拆除。現在既然有市民投訴我們拆除違建不徹底,下一步,國土部門有新的指示,我們會再配合執法。
對于“工業項目為何建在農業用地上,廠房拆了,環保部門如何監管”等問題,記者采訪了海口市環境監察局有關負責人,他表示,今年4月份,該油脂廠在檢查后通過環評驗收,至于土地性質已由國土部門負責,環保部門僅負責環評項目審批,因此不再查看用地性質,但按規定,油脂廠不能建在農用地上。
?
?
相關鏈接:
大陸退運256噸臺灣地溝油涉事企業食品
一雙筷子驗出地溝油?專家稱不靠譜
臺羈押“地溝油”公司董事長 涉事產品流入大陸
廈門責令進口商召回 近5噸臺灣地溝油產品
多家企業聲明大陸產品未用臺灣地溝油
?
地溝油加工廠
地溝油加工廠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