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市紅沙社區的李先生向記者報料,2010年1月,原本作為三亞紅沙大橋安置區的4畝多安置地,莫名其妙被一家企業賣掉,之后該地建起7棟樓房。該地原本是紅沙經聯社蔬菜大隊的生產用地,作為當時紅沙經聯社職工的后代,李先生等283名居民經過多次上訪,2011年6月,時任三亞市常務副市長吳巖峻同意拆除這7棟違建的請示,但之后拆除日期一拖再拖,如今3年過去了,這7棟違建仍然“屹立不倒”。
一公司轉賣安置地給非當地人蓋樓房
李先生告訴記者,他們283位居民是原紅沙經聯社蔬菜大隊職工的后代,轉賣的4畝多土地就是當時生產種植用地,2010年1月26日晚,一輛推土機趁著夜色將原本種植蔬菜的土地鏟平一大段,他們才知道這塊地已經被賣掉了。
“之前因為要建紅沙大橋,這塊地準備作為安置區使用,但是最終計劃‘流產’,后來這塊地卻被賣給幾個福建人建起樓房。更離譜的是安置宅基地有25戶名單不相符,比如原本是拆遷安置戶的楊某,2009年去世,膝下無子女,但別人卻在他的宅基地上建起高樓,很多部門來查過,但是最后都沒有音信。”
紅沙居委會表示,2006年經三亞市規劃局同意選址,三亞市紅沙大橋拆遷領導小組委托紅沙居委會實施拆遷安置工作,因為安置時間緊張,在沒有任何資金的情況下,海南景鵬公司主動找到居委會,并與居委會簽署合同,作為條件,居委會將安置剩余的土地交由景鵬公司支配。可沒想到海南景鵬公司卻將地轉賣給外地人,這違背了當時約定必須安置當地人的條件。另外,一些安置戶搬遷過來后卻沒有錢建房,政府同意可以與外地人合資建設,但必須在3層半以下,可是后來這些樓竟蓋到了7層。
市政府2011年批示拆除至今仍不見拆
李先生向記者出示了一份在2011年6月21日由時任三亞市常務副市長吳巖峻批示同意將7棟認定為違建的樓房進行拆除的文件,還有一份同年由三亞市政府傳送給三亞市執法局的公文處理單,要求三亞市執法局盡快解決這7棟違建的問題。
另外,記者還看到在2012年7月9日,三亞市執法局提交給三亞市信訪局的一封函中表明,已經制定了依法查處這7棟違建的拆除方案,并將其納入拆遷日程表,將依法進行強制拆除。
時至今日,李先生看到7棟違建仍然“屹立不倒”,沒有拆除的跡象,感到很無奈。“明明領導已經批了,執法局也說要拆,可是從說要拆到現在已經快3年了,還是沒有看到要拆的跡象。”
近日,記者來到紅沙社區,看到七棟違建大門緊鎖,僅有一些租戶來往,并未看到房主。
李先生告訴記者,2010年4月份,三亞市國土局向海南景鵬公司下發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但對方竟然違反規定繼續蓋樓,李先生等人只好將情況反映給三亞市委市政府相關部門。
執法局回應拆除工作成歷史遺留問題
今年9月份下旬,記者希望就此事采訪三亞市執法局,在向三亞市執法局新聞辦提交采訪提綱后,對方稱已經提交給相關部門,讓記者等待回應,可等待1個星期后仍未得到任何回應。之后,記者去電詢問,對方稱因拆遷任務重,讓再等等。10月中旬,記者再次去電詢問,對方又稱因為時間過長,而且相關部門領導出差在外,待領導出差回來后再聯系采訪。10月下旬,等待許久仍未得到回應,記者前往三亞市執法局新聞辦,工作人員稱記者提交的采訪提綱相關工作人員已經做出回復,待領導簽字后便可提交。
11月初,三亞市執法局新聞辦工作人員來電,稱因為近年來人事變動,7棟違建的拆除工作已經成為歷史遺留問題,而對于記者詢問的7棟違建究竟能否拆除和何時才能拆除時,該工作人員并未給出明確答復。
截至記者發稿,這份正等待領導簽字的“回復”仍然不見蹤影。商報將持續關注。
?
?
相關鏈接:
海口一花店私搭3米多高廣告牌 城管:違建,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