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網11月17日消息(海口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媛)在16日召開的2014年(第五屆)中國對外貿易500強企業論壇暨投融資項目洽談會(下稱“論壇”)上,眾多知名專家指出,海口具有獨特的區位和資源優勢,在積極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服務好“海洋強國”戰略過程中,理應有所擔當、發揮重要作用。他們建議,海口可確立“三大定位”,打好“三張牌”。
形成海陸空立體互聯互通格局
海南省商務廳副廳長姚磊在論壇上指出,從海南的條件分析,無論在毗鄰條件、地理區位、人文關系、還是在本土產業、特區政策方面都有著巨大的優勢。海南與東盟大多數國家隔海相望,“海上絲綢之路”已成為相互之間聯系的紐帶。超過200萬人的瓊籍華僑,是我們拓展東盟市場的友好使者。得益于這些天然的條件,海南在開展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過程中占得了先機。海南將緊緊圍繞服務于國家新階段對外開放的總體戰略布局,抓住“一路一帶”戰略實施、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戰略機遇,加快南海開發。
他建議,海南要加快完善海陸空立體交通樞紐建設,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形成大港口、大基地、大流通、大發展的海陸空立體互聯互通格局,到2020年,努力把海南打造成為面向東南亞、背靠華南腹地的航運樞紐、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基地。
全面建設南海服務基地,培育以南海油氣資源開發為重點,建設南海能源開發、加工、物流和交易中心。以大力發展現代海洋漁業為目標,建設海南現代海洋漁業產業中心。加快建設集產品交易、物流配送、冷庫倉儲、檢驗檢疫、信息安全監控等于一體的現代化國際漁業產業中心。充分利用好海南得天獨厚的熱帶農業優勢,推進海南熱帶農業技術、農業科研院校與東盟國家開展農業雙向培訓交流,全方位開展種質出口、南繁育種、農產品加工等合作。
海口在海上絲綢之路“三大戰略定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外經部部長趙晉平認為,海口在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有三大戰略定位:即北部灣沿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國際旅游島核心功能區、周邊跨境(海)合作示范區。
趙晉平認為,要把海口打造成為北部灣沿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要積極建立投資合作貿易的平臺等。海口可考把綜保區的功能區進一步的拓展,按照自由貿易園區和自由貿易港區的方向,具備更多的貿易投資自由化功能。其次,要將海口打造成一個高端產業聚集的基地,如今在這方面已經形成了生物制藥、汽車等,今后還要進一步發展。作為北部灣經濟區的重要經濟增長極,海口不刻意去追求速度增長的本身,而在于提質增效。
其次,作為國際旅游島發展的核心功能區,作為省會的海口集中了海南省經濟、人文、科技、交通等資源,所以在整個國際旅游島建設中,必定發揮核心功能區的作用。特別是金融服務、旅游服務、科技服務、教育醫療服務等方面都有獨特的優勢。海口作為一個核心功能區,理應發揮引領和龍頭作用。
建立周邊跨境或者跨海合作示范區方面,作為海口向西而言,圍繞著北部灣和東南亞的很多國家是隔海相望,建立跨海互通后,有助于促進和東南亞國家之間經濟和貿易的往來。
海口在海上絲綢之路中要打好“三張牌”
中改院海洋經濟研究所所長劉鋒認為,應該將海南建設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南海基地”,率先在全國建成“島嶼-海洋經濟體”,重點任務是建設“一大航運樞紐、發展戰略和綜合服務兩大基地、海洋旅游、油氣和漁業三大產業中心、海口、三沙、洋浦和博鰲四大戰略支點”。
就海口而言,作為海南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和環北部灣唯一的省會城市,海口應在參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發揮排頭兵作用,積極融入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他認為海口重點打好三張牌,即:“互聯互通牌”、“文化旅游牌”和“自由貿易牌”。一是加強與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區北部灣城市聯動以及與越南、馬來西亞等國的城際交往,推動北部灣城市群升級版合作和環南海城市圈合作,以海口港為依托,參與海上互聯互通建設,打造北部灣海陸空物流中心和區域樞紐;二是充分挖掘海口的歷史文化內涵,通過海上絲綢之路申遺、文化旅游節等活動,打響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旅游品牌;三是積極參與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建設,提高金融、投資、貿易的國際化水平,重點推進美蘭空港綜合保稅區建設,探索實施自由貿易港區先行先試政策和管理體制,推進臨空自貿區建設,在打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中增加海口的份量。
?
?
相關鏈接:
“海口文明觀察團”巡查引關注 城管將加大巡查力度?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