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財經股市>

    快遞違規寄遞事故多發 部門監管不足企業管控乏力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4-11-22 10:16

      即將成為全球第一大規模的中國快遞業,正在因為其“野蠻生長”有淪為違禁品通道的現實可能,處于全行業“問題多發期”

      據最新統計預測,中國快遞業規模今年有望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日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京、滬、粵等多地調研發現,快遞網絡正成為管制刀具、槍支彈藥、易燃易爆品、危險化學品甚至涉恐涉暴宣傳品等違禁品的運輸流通渠道,安全事故時有發生。

      “各企業數量龐大但相對獨立的加盟商,更易成為安全隱患。”對此,業內人士向本刊記者建議“疏堵結合”,尤其要落實“寄件人”到“收件人”各個環節的安全責任,“建立危險化學品、專業物品寄遞的正規渠道。同時,支持快遞企業提升安全管控水平。”

      快遞違規寄遞安全事故多發

      快遞業是近年來國民經濟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匹“黑馬”。郵政部門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快遞行業連年保持50%以上的增幅。據預測,今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快遞大國。但另一方面,時有發生的違禁品寄遞事故,也頻頻凸顯出快遞業脆弱的安全鏈條。

      今年7月,廣東省公安部門代號為“藍箭”的涉槍專案抓捕行動收網,共繳獲各類槍支115支、仿真槍1.2萬余支。其中,多個涉案團伙都是利用物流、快遞等方式進行的槍支買賣。犯罪嫌疑人在境內獲取訂單后,聯系境外上家,通過物流快遞等渠道將槍支彈藥走私入境,流向國內十多個省市的買家。

      今年3月,吉祥航空的HO1253航班飛行途中貨艙煙霧警告裝置被觸發,飛機緊急備降濟南。經查,系因托運物品中含有易燃危險物品二乙胺基三氟化硫。該貨物是申通快遞的快件,由持有航空貨運單的上海申海杰國際物流有限公司進行托運。事后,申通等公司的貨運銷售代理資質被注銷,申通相應網點的快遞業務許可證也被依法吊銷。

      2013年11月,湖北荊門一家化工企業通過快遞公司向山東某制藥廠違規寄遞高毒化學品氟乙酸甲酯。物品在寄遞過程中發生泄漏,多名參與轉運的圓通速遞公司員工出現身體不適;2011年以來,杭州、廣州等地還發生過多起不法分子快遞爆炸物品蓄意傷人的事故。

      廣東、上海等地公安及郵政監管部門人士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介紹,快遞業安全事故呈現一些新特點:一是禁限寄物品快遞已從普通的地面件延伸至航空件,安全隱患更大;二是寄件人大多隱瞞甚至偽造禁限寄物品的信息,在面單上一般僅標注為普通貨品;三是快遞淪為一些不法分子犯罪的新渠道。

      部門監管不足企業管控乏力

      本刊記者調查發現,國內對禁限寄物品有明確規定,對快件也有“開箱驗視”等要求,對航空件更是從快遞、貨代和機場等環節設立了重重安檢關卡。但相關規定執行過程中仍存在漏洞。

      首先,危險化學品正規遞送途徑有限。本刊記者在一些網購平臺上發現,多家店鋪都銷售酒精、雙氧水等常用化學品,而關于運送,一些賣家則表示“跟普通物品一樣寄送,快遞價格也是一樣核算”。投寄過危化品的某公司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如果快遞公司知道這是危化品,對方就會拒收;但由于找不到其他能運送的公司,只好對快遞公司聲稱是“普通商品”。

      其次,快遞公司為“搶生意”,難以嚴格執行檢驗規定。上海、廣州、北京等多地快遞員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現在快遞就是搶時間,不可能對每個快件都仔細檢查;而且一旦檢查過細,客戶會不高興,生意就沒了。”據快遞物流咨詢網的抽樣調查,90%以上的客戶不愿配合快遞員驗視快件。一些快遞公司對是否嚴格執行開箱驗視,也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即使嚴格執行開箱驗視,快遞公司對違禁品的識別能力也明顯不足。圓通速遞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去年危化品快件發生泄漏事故后,公司請專業機構檢測,花了三天時間才查清涉事化學品的名稱和性質。一些快遞員也反映,即使現場查驗物品,也難以搞清究竟是什么,只能聽信寄件方的一面之詞。

      再次,加盟點往往成為快遞安全隱患的源頭,多起寄遞違禁品事故中,“出事”的都是加盟網點。目前“三通一達”等民營快遞以加盟制為主,末端進行收派件的是成千上萬家加盟網點。表面上他們都打著圓通、申通、韻達等的招牌,實際上都是相對獨立的公司,成為民營快遞總部提升管控能力的薄弱環節。

      此外,一些地方存在“以罰代管”的現象。本刊記者了解到,對于違禁品寄遞的查處往往“從重從嚴”;但對于快遞安全的監管,快遞公司已習慣于“罰錢保平安”。貨代資質的取締并不妨礙快遞企業通過其他代理公司延續業務。這些因素也致使快遞安全事故屢禁不止。


      快遞業處于“問題多發期”

      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采訪中,中國快遞協會常務副會長李惠德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中國快遞業還處在“野蠻生長”狀態,在快速做大的同時面臨經營管理等多方面難題,轉型升級任務繁重。但越是如此,越需緊繃公共安全的弦,疏堵結合,強監管、強企業,強化對行業的安全管控。

      首先,加強對員工的培訓和引導規范,嚴格落實收寄驗視制度。應落實政府責任,將快遞員工的培訓納入政府補貼培訓范圍,提高其安全意識和驗視能力。目前,可對快件實行分類驗視。比如,對占快遞業務量近一半的B2C網購快件,實行“合同+抽檢”制度,網店和快遞企業以合同的方式約定物品的合法性,一旦網店違約,按合同約定進行懲罰;對個人快件則需嚴格執行驗視制度。

      其次,完善快遞安全的法律法規,落實寄件人、收件人、快遞公司、貨代公司、機場安全等所有快遞參與者在每個環節上的安全責任,尤其要把發件人確定為首要責任人。據了解,UPS、聯邦快遞等國外快遞企業在“前端把關”非常嚴格,包括發貨人自報貨品、快遞員驗貨、快遞公司自檢等,對違反規定的客戶記入“黑名單”,未經申報、隱瞞信息寄遞違禁品的個人或單位,要依法承擔法律責任。這類做法值得借鑒。

      一些業內人士還提出,應梳理我國舉辦奧運會、世博會、亞信峰會、青奧會等重大活動中確保快遞安全的做法,對一些可持續的有效措施應予以固定化、常態化。

      其三,加大對快遞企業的扶持,規范經營管理,實現“由大轉強”。當下,快遞企業處于從“勞動密集型產業”轉變為“勞動、技術密集型產業”的關鍵時期,在“無形之手”促進市場優勝劣汰的同時,應對企業的技術投入、融資、網點布局、經營優化等工作予以政策支持。

      其四,培育并規范包括危化品在內的專業類、細分類的快遞市場。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等向本刊記者建議,鑒于危險品的危害性和企業運輸成本過高的實際情況,有關部門應當對危險品生產企業和零售企業進行運輸渠道的整頓和治理,確保危險品不通過快遞渠道運輸。同時,為危險品生產企業提供樣品和小批量運輸提供正規的運輸渠道。

    ?

    相關鏈接:

    海口快遞員自編短信“套近乎” 內容另類博客戶開心
    快遞貨車司機太累追尾翻溝 鋼筋頂住后腦勺(圖)
    快遞“最后一公里”問題凸現:快遞員校門口擺攤

      

    相關鏈接:
    快遞“最后一公里”問題凸現:快遞員校門口擺攤
    快遞貨車司機太累追尾翻溝 鋼筋頂住后腦勺(圖)
    海口快遞員自編短信“套近乎” 內容另類博客戶開心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 [作者:] [編輯:覃業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