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信陽日報報道,7月市民劉先生在市中心城區饗堂居委會附近某網吧中,把自己年僅14歲的兒子從座位上“揪”了起來。讓劉先生十分氣憤的是,網吧經營者看到未成年人上網竟然不予阻止(見8月21日民生新聞)。對此,筆者不禁要問:未成年人上網吧為何如此容易,網吧亂象何時休?這似乎成了一道解決不了的難題,但又是一道必解的事關文明創建和社會和諧的命題。
這并非危言聳聽。無論是現實生活里,還是在媒體上,我們經常看到未成年人迷上上網之后出現的后果:逃學、偷盜、被騙以及制造和遭遇暴力等等。未成年人上網聊天、玩游戲不僅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還給社會、學校和家庭埋下不可估量的安全隱患。而這些壞的東西一旦在我們的社會中泛濫,不但會毒害青少年,更會增加社會的不和諧因素,甚至會出現文明的倒退。
既然危害如此之大,為何又屢禁不止?究其原因,除了家長、學校的教育不到位之外,諸如上網人員身份把關不嚴;為了一己私利,部分網吧經營者甚至收集提供他人身份證件供未成年人上網使用;更有甚者,網吧營業者把青少年學生鎖定為消費主體,置有關法律法規于不顧。當然,也有執法部門監管不力、存在執法漏洞的問題等等。
但常言說得好,掏錢難買不賣的貨。倘若網吧經營者嚴格自律,嚴格把關;執法部門加強監管和處罰,徹底堵住未成年人進網吧的“門”,網吧亂象何以滋生?而未成年人又怎能上的了網吧?道理非常明了,辦法也非常簡單,關鍵看的是行動。經營者請不再利欲熏心,執法者請不要再監管不力,讓我們站在道德與法律、國家與未來的角度思考一下,合力讓網吧亂象消失吧!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