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千萬處長”金樹芳面帶微笑出庭受審。 CFP 圖
【編者按】
近期,安徽爆出多家單位為貪官開證明說情事件。
10月9日上午,安徽省農委農業產業化指導處原處長金樹芳涉嫌受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一案公開審理,金樹芳被檢方指控涉案達1000多萬元。辯護律師在庭審現場出具了一份安徽省農委的情況說明,稱金樹芳在多年工作中與同事關系融洽,盡心盡力。
無獨有偶,持續了4年之久的鳳陽縣國稅局系列貪腐案日前落下帷幕。鳳陽縣國稅局大廟分局原局長喬偉因犯受賄罪獲刑10年,總鋪分局原局長巨世耀獲刑5年。在法院審理過程中,鳳陽縣國稅局也曾專門開具證明,表揚他們平時工作突出。
“出證明為貪腐官員求情”背后究竟折射出何種心態?人民網安徽頻道旗下微信公眾號聊時局發文《安徽多單位為貪官出證明說情背后折射“好人心態”》,稱貪官在位時,單位不對其實施監督,表面一團和氣,一定程度上也縱容下屬違法違規。貪官犯事后,單位不但不吸取教訓,認真反省,還一味當好人,利用公權為其開脫講情。這種所謂的好人心態要不得。以下為全文:
不出所料,安徽鳳陽縣國稅局“出證明為貪腐官員求情”事件再次激起輿論漣漪。鳳陽縣國稅局下級分局局長喬偉、巨世耀落馬后,鳳陽縣國稅局出具單位證明為落馬官員求情。
近期,安徽爆出多家單位為貪官開證明說情事件,這些單位的主政者為何出具證明,背后折射出何種心態?
一個月前,安徽省農委為“千萬處長”出具證明求情一事曾引發輿論批評如潮,前車之鑒為何沒能阻擋住其他單位“踏進同一條河流”?
不反思、反求情,怪事背后有何成因
當單位發生多名官員貪污案件后,涉案單位不去深刻反思案件根源,而是出具證明,替涉案官員求情,這等咄咄怪事就發生在鳳陽縣。
11月26日,有安徽媒體報道稱,喬偉、巨世耀落馬后,鳳陽縣國稅局出具單位證明,證明兩人平時工作表現突出,還建議法院對其中一名貪官“從輕處罰”。
鳳陽國稅局出證明求情后,當地法院判決時是否受到“干擾”?媒體報道并沒有點明。不過,據喬偉、巨世耀的律師說,因檢方曾指控兩人涉嫌瀆職,因此,請求鳳陽縣國稅局開具證明:說明兩人平常工作情況,對辯護是有幫助的。最終,法院對兩人瀆職的指控沒有認定。
為案件提供證據,以供法院裁決,是每個人的權利,可下級分局局長所作所為嚴重損害自家單位的利益與名譽時,鳳陽縣國稅局不僅不恨這樣的腐敗分子,反而以組織的名義去為犯罪者求情,甚至希望法院“從輕處罰”。
對此,鳳陽縣國稅局局長熊道君解釋稱:“家屬找到縣局,我們也理解家屬的心情,開證明主要是不想讓家屬覺得單位沒有人情味,讓他們心寒”。但這樣的說法難有說服力。
貪官在位時,單位不對其實施監督,表面一團和氣,一定程度上也縱容下屬違法違規。貪官犯事后,單位不但不吸取教訓,認真反省,還一味當好人,利用公權為其開脫講情。這種所謂的好人心態要不得。
單位為何熱衷為貪官開證明說情?
官員因貪腐案件被抓后,涉案單位出具證明向法院求情,鳳陽縣國稅局并非首個,也許不會是最后一個。最近幾個月,類似的“求情證明”不斷上演,讓公眾看得眼花繚亂。
11月4日,原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市政工程分公司總經理潘國華涉嫌貪污受賄一案在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時,媒體曝出:單位為其出具了要求從輕處罰的書面請求,認為其為單位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10月9日上午,安徽省農委農業產業化指導處原處長金樹芳涉嫌受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一案在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金樹芳被檢方指控涉案達1000多萬元。
庭審現場,辯護律師出具了一份安徽省農委的情況說明,稱金樹芳在多年工作中與同事關系融洽,盡心盡力。
近期,為何會有這么多單位熱衷為腐敗分子求情,又該如何看待單位出證明求情的行為?
“單位沒有權力,也沒有義務就定罪量刑提出意見。”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對此論述稱,在檢察機關辦案、人民法院審理期間,單位只能作為證人,根據辦案或審判機關的要求,提供嫌疑人有無犯罪、罪輕罪重的證據。
“單位如果超出了證人證言的范圍,對量刑輕重提出意見,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馬懷德稱,這反映出一些單位對司法審判制度、規律理解不深,認識不到位。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單位求情是否會對法院依法公正行使審判權造成影響?
安徽某律師事務所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師表示,從實際情況來看,不排除這些請求實際構成某種壓力,在某種意義上會影響法院的裁判。“單位出具證明為涉案官員求情,雖然大部分法院不會采納,但已經構成了對司法審判的干擾。”
利用公權開脫講情有濫用職權之嫌
當鳳陽國稅局為下級分局局長出具求情證明之時,也意味著向社會“出具”了一紙如何對待腐敗行為的鑒定書。
人民網安徽頻道輿情監測研究中心認為,在目前的社會環境和司法環境下,鳳陽縣國稅局以所謂好人心態為貪官求情的行為并不合適。人民日報曾發文論述:避免好人主義,不搞一團和氣,該提醒的提醒,該批評的批評,該制止的制止,讓干部有所敬畏、有所戒懼,這才是真正對黨的事業負責。
人民網輿情監測研究中心認為,安徽省農委為“千萬處長”求情等新聞一時招致沸沸揚揚的議論—同在一個省份,其他出具類似證明的單位對上述事件難道毫無知曉,那么,前車之鑒為何沒能阻止它踏進同一條河流?
倘若這些單位能夠想起安徽省農委為千萬處長求情的殷鑒不遠,能夠認識到所謂的“求情證明”一旦公開,招致的就會是沸反盈天的輿論壓力,那么這份證明就斷然不會如此輕易地開出。
?
相關鏈接:
海軍少將談億元貪官:我月工資1萬6 從沒見過金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