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臉上長出巨大肉瘤
一家人痛苦不安
今天,陜西咸陽市旬邑縣趙利鵬、鄭麗麗夫婦向記者求助,希望能找一家醫院接收患眼癌的女兒,讓她減少病痛折磨平靜離開這個世界。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小女孩父母做出如此選擇呢。法晚記者通過采訪得知,2010年9月份出生的趙子涵今年剛4歲。早在2年前患病,在西安某醫院治療時被確診為上視網膜母細胞瘤,俗稱“眼癌”。因該醫院醫療條件有限,醫生建議趙利鵬夫婦帶趙子涵轉院治療。可夫妻二人聯系數十家醫院,均被謝絕了救治請求。
無奈之下,趙利鵬夫婦只好帶孩子到北京同仁醫院求醫。經專家會診,醫生對此病也沒更好辦法。
去年,西安一家醫院接收了病情嚴重的趙子涵,并實施左眼球摘除手術。但手術后,癌細胞仍不斷擴散。今年9月份,她左臉長出一個巨大肉瘤,經檢查確診為惡性腫瘤。醫生對此也是束手無策,跟趙利鵬夫婦講,孩子病情危重身體虛弱,無法手術只能等待死亡。
面對此狀況,早已為女兒治病而家徒四壁的趙利鵬、鄭麗麗夫婦抱頭痛哭。
趙利鵬說:“醫院已判定女兒活不久,我們一家人每天聽著被病痛折磨得哭鬧的女兒,心如刀割。目前孩子病情惡化,醫院也不再收治,只能眼睜睜地在家等死。我們希望哪個好心醫院能收留孩子,讓她減少痛苦,平靜地離開這個世界。”
事實+
“眼癌”手術成功率低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嬰幼兒眼病中性質最嚴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種惡性腫瘤,多見于嬰幼兒,2/3在3歲以下,5歲以上者少于5%。易發生顱內及遠處轉移,常危及患兒生命。
據了解,眼癌病發百分之三十是遺傳,剩下為環境因素、人為因素等等,每3萬嬰兒當中就有一例。迄今為止,我國的醫療水平仍然無法成功攻克這個難題,手術只有百分之二十成功概率。摘“眼”裝上義“眼”是國內慣用的方法,手術風險也是極高的,因為癌細胞有可能擴散。
兒童安樂死在中國是“禁區”
資料顯示,目前世界上有少數國家,如荷蘭、比利時等國,已經通過立法使安樂死成為一種合法選擇。今年2月,根據新的立法,比利時允許對身患絕癥的兒童實施安樂死,并且沒有年齡下限。
但在我國,關于“安樂死”議案一再有人提出,卻一直未曾得到回應。時至今日,安樂死在我國法律上仍是個空白區。
由于兒童是否具備辨識能力難以界定,反對者擔心安樂死將來會被濫用在無辨識能力的人身上。
但有相當一部分人持不同的看法,認為在中國實際條件下,苛求一個貧困家庭用光家庭的全部費用甚至傾家蕩產來維持一個必死兒童不長的壽命,這本身就是一種掠奪。
事實上,兩種不同觀點的背后,暴露的都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醫療資源有限,一般家庭根本無力承擔昂貴的治療費用的現實。在立法尚遙遙無期的情況下,健全對絕癥兒童的社會保障體系,顯得更為迫切。
?
相關鏈接:
陜西咸陽國土局花65萬建職工餐廳 職工僅28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