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各大高校落戶百湖 拓展大慶“第一資源”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4-11-28 11:25

      當今年的畢業生還在為找工作四處投簡歷的時候,就讀于大慶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的大二學生修玉娜卻已知道,自己畢業后的工作將從福瑞邦藥業公司開始。因為她所就讀的“福瑞邦訂單班”,是專門為福瑞邦藥業培養專業人才的。

      人才資源是現代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企業核心競爭力越來越表現為對智力資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和調控能力,表現為對知識人才的擁有、運用和支配能力。毫不夸張地說,人才是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的力量之源,對企業贏得競爭優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有了人才,企業實現跨越發展才會有保證。

      隨著一所所高校落戶大慶,隨著一茬茬畢業生走出校門,高校給我市的經濟發展注入了鮮活的“血液”,在破解地方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上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企業需要啥人才學校就定制啥人才

      跟修玉娜一樣,大慶師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大四學生薛迎秋,也不擔心自己畢業后的就業問題,因為她知道,自己畢業后應聘的企業將是喜達屋酒店及其關聯企業。

      22歲的薛迎秋,學的是旅游管理專業。她就讀的是學院的“喜達屋班”,是一個專門為“喜達屋酒店及度假酒店集團培養人才的基地”。

      萬達喜來登酒店是世界知名酒店集團喜達屋酒店及度假酒店集團(喜達屋)的關聯機構。喜達屋在全世界10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1000多家酒店及度假酒店,在中國擁有超過90多家酒店及度假酒店,酒店對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

      大慶萬達喜來登開業后,對相關人員需求量也非常大。可當酒店發出招聘廣告后發現,應聘的人很多,可專業對口的極少,即使對口也缺少工作經驗。于是,他們與大慶師范學院簽訂了合作協議。根據這個協議,定向培養的師范學院的學生可以到喜達屋所管理的酒店實習,而在實習結束后,經過酒店方的考核,合格的畢業生將被酒店直接錄用。

      按照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張平所說,這就是企業要啥人才,我們就生產啥人才。“過去高校比較注重課本學習,培養出來的學生一出校門,就要面臨與市場脫節或者需要再次學習的問題。如今,高校要發展,必須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對高校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造、改進和改革,著力構建產學研相結合的校政企人才培養模式,這也是地方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發展方向。”張平說。

      “福瑞邦訂單班”的設立,與“喜達屋班”如出一轍。“福瑞邦訂單班”是今年7月由大慶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與福瑞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設立,目前就讀的學生有35人。說到去學校定制人才,福瑞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解坤打開了話匣子。

      她告訴記者,其實,每次招聘,她們都能接到成百上千的簡歷。但她們真正需要的關鍵崗位的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卻出高薪都招不到,人才瓶頸讓企業管理者非常苦惱。在與師范學院接觸后,她們決定在學院設立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基地,通過一到兩年的定向培養,使學生一畢業就可以直接到企業關鍵崗位工作。“這對打破我們企業的人才瓶頸有非常積極的作用。”解坤說。

      高校為企業“直供”專業人才

      一說到人才瓶頸,總有人會說,現在這大學生一年畢業生就有六七百萬,不都是人才嗎?

      確實,我國每年應屆大學畢業生確實不少,可企業能直接用上的,少之又少。

      鳳博農業總經理才紅玉在龍鳳區有300棟大棚。前幾年,大棚剛建成那會兒,因為是第一次搞農業,她也不知道這大棚里該種點兒啥。小柿子、木耳、提子……沒輕折騰,可到年底一算賬才發現基本沒啥收益。后來,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她開始養殖林蛙。林蛙效益好,可也難養殖。于是,她就到幾所高校尋找人才。一圈跑下來她發現符合自己要求的,幾乎沒有。不久前她聽說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農學院有個“3+1”定向培養,為企業“直供”專業技術人才。她笑了:“這下好了,我們能快速獲得專業人才了。”

      王曉旭,畢業于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食品學院,如今在達內IT教育集團工作。他告訴記者,之所以能夠在達內站穩腳跟,并發展良好,得益于學校與企業簽訂的“3+1”定向培養,讓他“沒畢業即‘就業’,畢業就上崗”。王曉旭解釋說,“3+1”中的“1”是大四這一年直接到簽約企業,進行崗前培訓。而后,經過系統的培訓,大學畢業時,學生已基本獲得上崗需要的各種專業資格,從而實現沒畢業即“就業”、畢業就上崗。

      高新區的科瑞公司就是通過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的“3+1”培養了自己企業所需的人才。在企業管理者看來,大學生大四在企業度過,增加了企業與學生提前互選的機會,企業不僅節省了以往新人入職的培訓費用,還可以提前儲備所需人才。而經過一年的系統實習,學生可以很好地熟悉企業、了解企業、掌握企業生產流程。最終,經過雙向選擇留下來的學生,素質高可以直接上崗外,對企業的忠誠度也高。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就業管理科科長張利華告訴記者,學校通過“3+1”定向培訓模式,已經為大慶不少企業“直供”了企業急需的人才。

      名企搭橋,高校為大慶儲備國際化人才

      就在大慶高校不斷為我市輸出一批又一批人才時,一些世界知名企業的進入,也使得我市高校開始按照名企的需求,牽手國外高校,培養企業需要的高端應用型人才。沃爾沃與東北石油大學的聯手,就是其中一例。

      采訪大慶沃爾沃總經理彬文時,他正在為11月26日到東北石油大學的演講,做著精心準備。他告訴記者,這次演講的主要內容,就是講沃爾沃的文化、理念、政策、人才計劃以及校企聯合。

      為了向記者更好地展示沃爾沃的人才戰略,彬文專門準備了一段時長23分鐘的幻燈片。通過這個人才戰略,記者了解到,在吉利收購沃爾沃資產交割一周年的時候,沃爾沃明確了整個公司的理念——“以人為尊”。“以人為尊”,不僅體現在品牌上,也體現在沃爾沃汽車在中國的人才戰略上,那就是“吸引外部人才和培養內部員工相結合,建立一支中西合璧,有向心力的團隊,建立‘全球型,本土化’的企業文化。”

      要打造這樣的員工團隊,需要強大的專業人才。而沃爾沃的供應商,也需要優質的本土人才。

      于是,經過沃爾沃“牽線塔橋”,就在近期,東北石油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與比利時魯汶大學簽訂了合作協議,兩個學校通過互派留學人員,定向為沃爾沃培養高端人才,同時為大慶吸引并儲備國際化人才。

      彬文介紹說,1425年建校的魯汶大學,是歐洲最古老的學校,在世界名校排行中為第17位。世界500強企業里,有很多都與這個學校建立了聯合研發機構。把東北石油大學的學生送到魯汶去,可以讓學生學習到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制造業技術,可以學習到沃爾沃在全球統一執行的沃爾沃質量標準、研發技術體系和管理考核標準,為實現沃爾沃本土化研發、本土化生產、本地化銷售打下堅實的基礎。

      據悉,沃爾沃學院已經在籌備中,學校的選址正與市政府協商中。學校無論建在哪里,有一點可以肯定,2015年,這所學院就會正式啟動。

      (記者 戴小民 實習生 王蘇欣 王春賀)
    ?

      

      大慶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敞開十扇門

      經濟的競爭實質就是人才的競爭,我市一向重視對人才的培養。為提高駐大慶6所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大慶市委市政府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敞開了十扇門。

      發展產業項目吸納一部分就業。通過新建、續建項目投產,提供就業崗位,成為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平臺。

      舉辦招聘會促進一部分就業。通過一個又一個現場招聘會,對接高校畢業生與用人單位。

      動員企業招工解決一部分就業。優先解決戶口遷移安置、黨組織關系轉接等問題,支持駐慶中直大企業招工安置子女就業。引導發展快、吸納能力強的實體企業、小微企業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和優厚待遇,吸引大學生就業。

      組織技能培訓強化一部分就業。通過舉辦“創業大講堂”,創辦GYB(形成你的企業)畢業生創業培訓班,開展SIYB(創業培訓)項目推介,深入各高校面對面提升畢業生創業本領。

      開發公益崗位安置一部分就業。積極推進“百千萬人才工程”、“村村大學生行動計劃”、“千人引進計劃”,設置公益性崗位、招考村官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

      扶持自主創業推動一部分就業。成立就業服務指導中心,提供市場信息、政策咨詢、跟蹤扶持等服務,扶持自主創業的大學生。

      鼓勵繼續深造轉移一部分就業。出臺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出國或升本、讀研、攻博深造,開設專升本、考研輔導班,幫助學生積極備考。

      關愛特殊群體援助一部分就業。走訪大學畢業生貧困家庭,實施動態管理和跟蹤服務;對“零就業家庭”大學生實施就業援助,落實社保補貼等相關政策。

      擴大輿論宣傳引導一部分就業。在新聞媒體開辟專版專欄,宣傳報道大學生創業典型及創業想法,引導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

      加強登記管理服務一部分就業。進一步完善高校畢業生信息登記制度,充分利用辦理畢業生報到接收、就業失業登記證、基層平臺人員電話訪問和入戶走訪等多種渠道獲取信息,有針對性地為畢業生提供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

      其實,高校對地方的貢獻,不僅僅是在人才輸送上。作為具有人才、智力、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優勢的高校,在我市很多領域都發揮著積極作用,比如對地方政府部門和企業的人員培訓,比如與地方企業的合作研發等。

      正如張平院長所說,高校是人才培養的基地,也是人才儲備的基地。一方面,高校每年會為地方經濟輸出大量的應用型人才,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利用自身的科研人員為地方經濟研究出大量的科研成果。應用型人才涌入企業,無疑給企業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他們正推動著企業在高科技、新方法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來源:大慶晚報] [作者:] [編輯:聶銳]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