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4日消息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天,2014年12月4日,我們迎來了首個國家憲法日。
32年前的今天,現行憲法通過;13年前的今天,被確定為全國法制宣傳日;12月4日,首個國家憲法日承載著一個國家和民族對于法治的執著追求,也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治建設取得的發展進步。
30多年來,我國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有效維護黨的領導,有力保障人民當家做主,不斷夯實依法治國基礎,充分發揮治國安邦總章程的重要作用,成為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穩固法治基座。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的要求,“建立憲法宣誓制度,凡經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正式就職時公開向憲法宣誓”。今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將舉行向憲法宣誓,讓法治成為信仰的活動。中央臺記者采訪了兩高新聞發言人,提前披露活動亮點。
法官向憲法宣誓,是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最高法新聞發言人孫軍工認為,這種儀式感很強的活動對于提升法官的職業尊容感,強化法官的職業使命感,有著非常直接的督促作用。
今天上午9點,最高人民檢察院將隆重舉行檢察官憲法宣誓儀式。230多名2010年7月以來新任檢察官職務和晉升檢察官等級人員,將在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的帶領下,身著統一的檢察制服,面向憲法、高舉右拳,莊嚴宣誓。最高人民檢察院新聞發言人肖瑋介紹:
肖瑋:我們檢察官的誓詞是“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我宣誓: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憲法和法律,忠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責,恪守檢察職業道德,維護公平正義,維護法制統一”。
肖瑋表示,通過憲法宣誓儀式,就是要讓全體檢察官銘記誓言,牢固樹立憲法至上觀念。
肖瑋:始終保持對憲法的信仰和敬畏,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敢于監督、善于監督、依法監督、規范監督,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行為,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和權威。”
向憲法宣誓,是為了“讓法治成為信仰”,今天,全國近3000家法院會同時開展以此為主題的開放日活動,法官向憲法宣誓是活動中最不可少的內容,最高法新聞發言人孫軍工認為,這種儀式感很強的活動對于提升法官的職業尊容感,強化法官的職業使命感,有著非常直接的督促作用。
孫軍工:對于社會公眾來講,就會從這樣一個莊重的儀式當中能夠感受到法官對憲法、法律的忠誠,感受到法院和法官對維護公平正義的信心和決心,也能夠更多地感受到尊崇法治應該有的意識、言行。
除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教師、學生、軍人,最高法院還邀請了部分案件的當事人參加開放日活動。
孫軍工:讓法制成為信仰,一定要讓社會各界人士了解法院的進展情況,了解真實的中國法治進程,只有這樣,才可能在推進依法治國這個問題上凝心聚力,在全社會營造一個尊重憲法、遵守憲法和法律的社會氛圍。
活動現場,將有包括案件當事人在內的代表講述自己的故事,這是目前懸念最大的橋段。
孫軍工:這個環節就叫法治中國,我的故事。
再透露一些與大家關系更密切的舉措,以后找法院應該不會再走冤枉路,今天下午,百度·中國法院地圖將正式上線。
孫軍工:法院的名稱、內部的設置、地理位置、聯系電話、包括法院現任的院長,這些基本信息都有所體現,方便大家隨時聯系法院。
為了滿足不同知識水平的公眾了解法律知識,最高法院將首次以漫畫的方式發布便民利民措施和征地拆遷補償以及醫患糾紛等熱點案例叢書,公眾除了可以網上查閱,還可以通過手卡、社區和公共場所的海報了解這些與自己利益相關的規定。
孫軍工:讓任何一個公眾對法院的便民舉措,看得見、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使得我們的司法便民利民舉措真正接地氣、惠民生。
說到學習憲法,教育部正在抓緊研究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一系列實施方案,比如在中小學設置法治知識課程,在高等學校加強法學基礎理論研究,將憲法及基本法律內容納入升學考試等,在我國青少年當中加強憲法教育。
學法懂法,也要從娃娃抓起。那么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到底和我們每一個人到底有什么關系呢?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這樣解釋:
馬懷德:憲法不僅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權威、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益,實際上也是保障人民合法權益的基本的規則,所以對普通老百姓而言,學習掌握憲法了解憲法知識,就是保障自己合法權益的根本要求。憲法規定公民的基本權利,人身權、財產權、政治權利、社會權利、文化權利,這些權利都由憲法規定,所以熟悉憲法、掌握憲法就能夠了解到憲法,是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最根本的法律準則。
?
相關鏈接:
海南開展國家憲法日暨全國法制宣傳日活動 持續至4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