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婆婆拍下59張讓座人笑臉
屠婆婆對著拍下的笑臉,給記者講述自己遇到的讓座故事
這是一個69歲婆婆“拍客”的故事。
她的作品是59張照片,記錄著59張笑臉,主人公或靦腆或開朗。這些作品沒有什么拍攝技巧可言,有些甚至還比較模糊,但當它們展示在記者面前,分明給人一種真實的震撼感。
這位“拍客”,是家住武漢洪山區雄楚大道關西小區的屠婆婆,因為她每次乘坐公交車、地鐵時,總有人主動讓座。半年前,她突發奇想,每當有人讓座,她就會在征得對方同意后,用手機為對方留個影。半年來,她一共拍下了59張照片。
“59張笑臉,59次讓座經歷,59次美好的回憶。”昨日,在屠婆婆家中,記者聆聽了這個真實的故事,心中暖意洋洋。
緣起
太婆趕時髦用上智能手機
69歲的屠婆婆,和73歲的老伴譚爹爹,住在洪山區雄楚大道關西小區。
如今,兩個兒子都已成家立業,老兩口住在6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安度晚年。今年5月份,屠婆婆手中的“老人機”服役多年,正式宣布下崗。“要不咱也弄個智能手機吧!”屠婆婆跟大兒子表達了愿望。大兒子果斷從網上給她買了一款。
有了智能手機,屠婆婆的生活不再單調:跟兒子微信聊天、給孫子拍照……即便兒孫不在身邊,生活也多了許多樂趣。
老年人的生活,相對比較簡單。每日,屠婆婆都會乘坐公交車、地鐵,出門辦事、買菜、跟同學聚會。
“你看我這一頭白發,每次一上車就有人給我讓座呢!”屠婆婆笑道。可是,每當看到讓座人站在身邊,有時一站就是半個多小時,她心中不免別扭。于是,她決定用手機,將這些好心的讓座人拍下來,留作紀念。
行動
拍照前都先征得對方同意
今年5月14日上午,屠婆婆和往常一樣登上了公交,準備出門購物。剛上車幾步,坐在前排的一個大約20出頭的姑娘,主動讓出了座位。屠婆婆看她拿著不少東西,還在忙著操作手機,便提出了拍照留念的想法。對方幾次推辭,最終還是答應了。
從此,半年多來她一共拍下了59張讓座人的照片。
“和第一次拍照一樣,后面58次拍照經歷,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每當我掏出手機,提出拍照請求時,讓座的人最先都會笑著表示婉拒。”屠婆婆說。屠婆婆也理解,自己的請求可能讓人有些不理解,于是每次都會耐心地和對方解釋,拍照只是希望留個紀念,因為感謝大家的善舉,想這份感動保存下來。
最終,大多數人都欣然同意了屠婆婆的請求,配合著對著她的手機鏡頭給了一個微笑,還有開朗的小姑娘提出了和她一起自拍合影。
其實,半年來給屠婆婆讓座的遠不止59人,即便屠婆婆耐心解釋,還是有一些讓座人婉拒了拍照。“對方不愿意,說讓座只是應該做的小事,不愿留名。”屠婆婆說。
在屠婆婆家的電腦里,桌面上有一個文件夾名叫“讓座人”。記者點開一看,59張笑臉都保存于此,其中大多是年輕人的面孔。她說,自己拍照水平不好,也不會PS技術,很可惜有些照片拍模糊了,但她時不時會點開看看,回想一個個好心人的身影。
感動
記錄下太婆給殘疾人讓座
對著電腦屏幕上的張張笑臉,屠婆婆對每一個笑臉背后的故事娓娓道來,“你看看他們,大多都是20歲出頭的‘上班族’,每天上下班也很累,讓座時卻從不遲疑。”
“你看你看,他們倆是一對情侶呢!”屠婆婆用鼠標點開文件名為“IMG_20140908”照片。圖中,左邊是一位穿著紫色短袖的少女,右邊是一位穿著黑色襯衣的年輕男子。她說,照片是在今年9月8日拍攝的,當時應該是在傍晚,她和老伴上了公交車準備回家。走到車廂中部位置,這對年輕人一同起身,讓出了座位。
59張照片中,有一張十分特別,因為屠婆婆這回是見證者,而非當事人。她介紹,當時在公交車上,一名殘疾人上了車,前面一名70多歲的太婆連忙起身,給殘疾人讓了座。“老年人還能讓座,這很不容易呢!”
“你做了好事!我給你拍個照吧。”屠婆婆掏出手機,對方連連擺手。屠婆婆解釋了半天,對方才同意。記錄這一瞬間的照片,編號為“IMG_20140609”。圖中,這位穿著紅格子襯衣的太婆,抿著嘴笑得有些不好意思。
屠婆婆說,開始拍照時,她也沒有發現,其實拍照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拉近人和人的距離。每次拍完照,她和讓座的陌生人距離仿佛近了很多,總可以聊上幾句,拉拉家常。這讓她更堅定了當初的想法。
感慨
無意間見證著文明的進步
“現在報紙上總在宣傳建設文明城市,我突然想到,自己拍下的照片不就是最好的文明案例嘛!”屠婆婆這樣介紹自己聯系本報的原因。
屠婆婆說:“找記者來,就是想和更多人分享這份感動,希望年輕人做了好事可以得到鼓勵,希望助人為樂的正能量可以傳遞下去。”
屠婆婆說,10年前的公交車上,每天都在播放醫療廣告。如今,公交車上播放的都是“請給老弱病殘孕讓個座”的提示語,而讓座的善舉已經蔚然成風,這就是社會的進步。
屠婆婆的小兒子譚先生,遠在南方工作。譚先生在電話中告訴記者,他得知母親的舉動,最初是覺得驚訝,后來覺得應該支持。“這些人做好事,應被鼓勵、被表揚。”譚先生說。
聽了屠婆婆的故事后,武漢大學社會學系的羅教講教授樂呵呵地笑了。羅教講說:“可以說,這個事雖然不大,但折射了很多東西。體現著時代的進步,社會文明水平的進步。屠婆婆的這種做法,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一種表達感謝的質樸做法。現在社會上不乏善意之光,但有時候我們缺乏對善意的發現、尊重和宣傳。對好心人的銘記,就是做到這些的第一步。另一方面,這位老人也是個有心人,她的舉動拉近了人和人間的距離,讓小小的善舉變得更加溫暖人心。”
羅教講說,讓我們為這些不知名的陌生人點贊,讓正能量傳播更廣。
?
?
相關鏈接:
七齡童地鐵上勸乘客讓座“叔叔,你能給讓座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