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個國家憲法日到來之際,作為一起冤案的當事人,安徽省歙縣徽城鎮七川村村民張高平和張輝受邀來到國家最高審判機關,講述了自己經歷的法治故事。
這是在最高人民法院“讓法治成為信仰”主題宣傳暨“12·4”公眾開放活動上的一幕。最高法院舉辦的這次活動內容豐富,請張氏叔侄講故事是其中一個環節。
山東法官走進民企宣傳國家憲法日。新華社發
2004年,因涉嫌發生在杭州的一起強奸致死案,張高平、張輝叔侄分別被判死緩和有期徒刑15年。2013年3月,經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再審,宣布撤銷原審判決并無罪釋放。
第一次來到最高法院,站上講臺,面對聚光燈,張氏叔侄顯得有些緊張,但話語非常樸素。
“當我接到邀請來最高人民法院的時候,當晚激動得睡不著。我以前在監獄里做夢都想來北京申訴、喊冤。但出來以后,我就不想再來了。”侄子張輝說。
叔叔張高平接過話茬:“其實我過去怕來法院。但是我今天來了,我不怕,因為法院是一個講法律的地方。沒干壞事,就不怕來法院。”
張高平告訴聽眾,現在一家人過著普通百姓的正常生活。
與張氏叔侄一同來講故事的,還有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巖口鄉茶仁村村民馬國生。馬國生這輩子只打過一次官司。他把辛辛苦苦打工掙的錢存進銀行卻不翼而飛,于是把銀行告上了法院。法院經過審理,判決銀行敗訴,馬國生拿回了2萬多元存款。
在活動現場,馬國生帶來了一幅家鄉的門神年畫。“我覺得,法律和法院就是我們老百姓的保護神。”他說。
從安徽張氏叔侄到湖南村民馬國生,再到福建法官詹紅荔、北京律師佟麗華,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也表達了對法治的期盼。
活動中,17幅展現司法便民利民措施的漫畫在大屏幕上滾動播放。這是最高法院第一次以漫畫形式發布有關文件。《關于進一步做好司法便民利民工作的意見》全文共30條,其中17條主要內容都被制作成了漫畫:“有案必立,有訴必理”表現的是法院積極推進立案登記制度改革,保障當事人起訴權利的舉措;“巡回審判方便群眾”,展現了各級法院為減輕當事人訴累所作的努力。
在活動上同時發布的還有“百度·中國法院地圖”。最高法院與百度公司共同開發的這套電子地圖共收錄法院3496個,只要點擊地圖中的相應法院,就可閱覽該法院的地址、郵編、電話、法院簡介等司法便民信息。一個個法院信息體系化呈現出來,組成一張龐大的信息網。
最高法院院長、首席大法官周強表示,在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偉大進程中,法院的廣大法官肩負著神圣的使命,肩負著黨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廣大法官要肩負起歷史責任,進一步弘揚憲法精神,把憲法根植心中、讓法治成為信仰,忠實履行憲法賦予的職責,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普法現場】
海南:多種形式宣傳國家憲法日
光明日報海口12月4日電(記者王曉櫻、魏月蘅?通訊員胡坤坤)4日上午,2014國家憲法日暨全國法制宣傳日活動在海口明珠廣場舉行。活動內容包括設置憲法知識展板、發放法制宣傳資料、提供法律咨詢和援助等。
這天下午,海口中院迎來了20名“特殊”的客人。他們是應邀參加“國家憲法日”暨法院公眾開放日活動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代表和媒體代表。在近4個小時的時間里,他們全面了解了審判、執行等各個環節的工作及法院文化建設情況。在與海口中院的領導和有關庭室的負責人的座談會上,大家就陽光司法、破解執行難、涉法涉訴等有關熱點問題深入進行了交流互動。會后,海口中院還向參與開放日活動的代表贈送“法在身邊”系列普法漫畫書籍。
福建:開放日活動讓公眾走進法庭
光明日報福州12月4日電(記者高建進)“對法官來說,憲法就是我們心目中永恒的太陽。”全國最美基層法官黃志麗的這番話讓聽眾心潮起伏。今年12月4日是首個國家憲法日,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舉行以“尊崇憲法,信仰法治”為主題的公眾開放日活動。社會各界群眾和大學生走進神圣的法庭,與法官和法律界人士交流互動,親身感受憲法的崇高與法治的莊嚴。
黃志麗還和大家分享了她的“憲法故事”:前些年,當地的一個城中村在分配村里的土地補償款時,女性被排除在外。為了調解這件案子,黃志麗多次到村里去調查,可村干部告訴她,這是他們多年來的村規民約規定的,不能改。黃志麗耐心地解釋:我國憲法規定,婦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村規民約不能與憲法相抵觸,村里的女性也應分配到土地補償款。經過大量細致的工作,村里終于接納了黃志麗的意見,并修改了村規民約。黃志麗的話贏得了群眾的掌聲。
江蘇:多樣活動弘揚憲法精神
光明日報南京12月4日電(記者鄭晉鳴?通訊員崔興毅)發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單行本等法制宣傳資料、升旗、開展廣場法律咨詢……12月4日是我國第一個國家憲法日,江蘇法院、高校、社區紛紛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弘揚憲法精神。
為加強法院與社會公眾的互動交流,接受公眾對法院工作的監督,4日14時至17時,江蘇全省123家法院向社會開放,社會公眾可憑身份證旁聽,零距離看法官如何斷案,增加對法院工作的了解。此外,以往“神秘”的法院內部圖書館、院史館也對外開放,現場還有諸多法官為社會公眾提供法律咨詢。
江蘇各地還開展了法治文化征文、機關“萬人學法”書面競賽等活動。同時利用街道宣傳牌、電子屏幕等形式,向公眾進行普法宣傳,營造出知法、懂法、守法、護法的社會氛圍。
北京:“憲法就在我身邊”進社區
光明日報北京12月4日電(記者任生心)為推動全社會掀起學習宣傳憲法、貫徹實施憲法的熱潮,使憲法深入人心,在首個國家憲法日到來之際,北京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專門組織策劃赴北京市西城區什剎海街道開展了“憲法就在我身邊”憲法精神主題系列普法宣傳活動。該活動結合典型案例通報,通過憲法學專家解讀方式,向群眾宣傳憲法相關精神。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憲法研究所副所長姚國建結合案例,對案例中蘊含的人格尊嚴、勞動者休息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生命權及健康權等公民基本權利以及相關憲法精神進行了解讀。
“憲法是保護我們老百姓權益的重要法律武器,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特地趕來參加普法活動的李先生由衷感慨道。
憲法在校園里“活”起來
【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4日上午,北京景山學校里傳出了誦讀憲法的聲音。在我國首個國家憲法日到來之際,教育部在北京景山學校舉行國家憲法日學習宣傳教育活動。同一天,江西、四川、海南等各地學校也都舉行了形式多樣的國家憲法日教育活動。
法官為小學生們講解法徽的構成及意義。新華社發
中國憲法學研究會會長韓大元有一個習慣,不管走到哪兒都會帶上一本憲法。他對憲法中的條款熟記在心。在他看來,這本薄薄的小冊子表達了我們民族的歷史、現實和未來,承載著“共和國的價值觀”。“一切權利屬于人民,體現了我國憲法的民主精神。作為一個中國公民,心中要對憲法充滿敬畏。”
景山學校校長范祿燕表示,青少年憲法觀念和法律素質,關系建設法治國家的前途。該校會依據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律教育活動,提高學生法律素養。
在北京交通大學的校園里,同學們參與憲法日活動的熱情同樣高漲。該校巧妙運用新媒體,將活動內容發布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中。“充分考慮到年輕人的特點,在設計活動的時候盡量貼近同學們的習慣和興趣”,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學生王佳偉和施韻參與了活動的組織和策劃。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出席國家憲法日校園主題教育活動時指出,要突出憲法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積極探索符合青少年認知能力和特點的憲法教育內容和方法,讓憲法精神和法制觀念深入學生內心,體現于學生行動之中。
當天,教育部全國青少年普法網正式啟動了全國范圍的“網上學憲法”活動,專門開設了“法學大家講憲法”精品課程欄目。?
(光明日報北京12月4日電?光明日報記者?陳鵬?光明日報通訊員?袁芳)
【文化】
從歷史看法治精神的傳承
——電影《黃克功案件》于第一個國家憲法日公映
光明日報北京12月4日電(記者魯博林)時值我國第一個國家憲法日,由北京市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以77年前轟動解放區的“黃克功事件”為原型的電影《黃克功案件》在全國公映。
該電影講述了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之初,勇冠三軍的紅軍功臣黃克功因情感沖突,一怒之下槍殺陜北公學女生劉茜。案件發生后,中共中央高度重視,并慎重討論。面對憤怒的學生百姓和國內外輿論,陜甘寧邊區最高法院在殺與赦、生與死、情與法之間做出了公正的抉擇,于當年10月12日判處黃克功死刑并立即執行。
據本電影制片人王浙濱介紹,電影中呈現的是黨在77年前的庭審過程,然而從現在來看,這一事件仍有很大的借鑒和啟迪意義。通過影片對歷史的還原我們會看到,當年黨領導下的陜甘寧邊區,已經做到了獨立審判、公開庭審和當庭審判,已經做到了用“法”解決問題。
影片所反映的法治精神同樣在教育界激起波瀾,引發師生熱議。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評價說:“影片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擁有平等公正法治崇高精神的政黨,一個有能力和意志將黨的領導和依法執政實現統一的政黨。”
王浙濱表示,之所以選擇在大片如云的歲末公映,也是看中了國家憲法日所具有的特殊意義。她希望《黃克功案件》的公映,能夠凸顯出黨的依法治國方針和人民群眾需求的一致性,喚起公眾對法律的真正信仰。
【他山之石】
憲法日對俄很重要
在俄羅斯,憲法日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其慶祝活動有時會比國慶日還隆重熱鬧。
慶祝憲法日意味著它依憲治國,建設憲法至上的現代國家。慶祝憲法日也是為了讓國民的憲法意識、法律知識得到增加。這些年來,俄羅斯的憲法日堪稱普法教育日,政府和社會組織都借機宣傳憲法精神、法制觀念、政府實施的法律保障機制和公民對社會的法律義務和責任。通過形式多樣的慶祝活動,俄羅斯民眾對俄羅斯聯邦政府增加了了解和認識,對政府的相關舉措更加理解和認同。
1993年12月12日,俄羅斯以全民公投的方式通過了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的第一部國家大法。此后,每年的12月12日被確立為俄羅斯憲法日,全國放假一天,民眾自覺自愿地參加各種慶祝活動,旨在提高法制觀念,增強法律意識。
(光明日報莫斯科12月4日電?光明日報駐莫斯科記者?汪嘉波)?
挪威的憲法日
挪威的第一部憲法是挪威政治家1814年5月17日在距離首都奧斯陸75公里處的埃茲沃爾通過的,后來人們把5月17日確定為憲法日或者更直白地稱為5月17日節。
挪威是一個沒有國慶節或者獨立日的國家,所以人們也把憲法日稱之為國慶節或獨立日。此外,人們慶祝憲法日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200年前通過的第一部憲法中的部分章節至今仍然發揮著效力。
憲法日是一個盛大節日,挪威全國各地都要舉行中小學生游行。
慶祝活動規模之大首推奧斯陸,中小學生的游行堪稱一絕。參加游行的學生和老師都穿著樣式各異的民族服裝和鮮艷奪目的節日盛裝,從清晨開始奧斯陸市中心集中,上午10時,游行開始,載歌載舞的游行隊伍在樂隊的引導下,通過奧斯陸市中心的主要大街來到王宮前面的廣場。游行隊伍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行人與觀眾,他們也自動跟著游行隊伍來到王宮廣場,向國王和王室成員祝賀節日。國王及王室成員也會穿著禮服站在王宮前向國民們招手致意,共同慶祝節日。如果遇上好天氣,奧斯陸的民眾將傾城出動共慶節日。
(光明日報赫爾辛基12月4日電?光明日報駐赫爾辛基記者?趙廣俊)?
“憲法紀念日”吸引日本民眾參與
5月3日是日本的“憲法紀念日”。1948年5月3日,為紀念現行《日本國憲法》正式頒行一周年,這一天被正式確定為日本的國家法定節日。進入20世紀50年代,日本司法機構、律師協會等相關機構又將5月3日前后一周設為“憲法周”。
60余年來,每逢“憲法紀念日”和“憲法周”,全國都要舉行隆重的紀念憲法生效的活動,吸引著很多人參加。司法機構和眾多民間團體會舉辦各種形式的普法教育主題活動,提供免費的法律咨詢服務,以期加深民眾對憲法精神和司法職能的認識。
(光明日報東京12月4日電?光明日報駐東京記者?謝宗睿)?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