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委副書記、市長倪強在論壇上發言
海口網12月5日消息(海口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媛 實習生 任廷 胡振興攝影報道)海南省會經濟圈2014年度論壇上,海口市委副書記、市長倪強作為東道主在論壇上發表講話,他說,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當前全球經濟發展不可逆轉的潮流,瓊北“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員以包容、平等和漸進的合作意識,共謀“大蛋糕”,真誠透亮,精誠合作,結成了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倪強說,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出訪東盟首次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瓊北地區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作為我國面向東南亞的“橋頭堡”,理應有作為,可以大作為。但這需要我們9兄弟緊扣“深化合作,協同治理,進一步推動區域內部融合”的年度論壇主題,進一步搶抓機遇,提升競合,以更加開放的理念、更加務實的舉措,推動以路帶圈、路圈互動,在經濟“新常態”下謀求新發展。
就如何推進省會經濟圈的合作,倪強提出六點建議:第一,構建統籌合作機制,達成統一行動綱領。充分利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戰略機遇,提請成立由省政府牽頭,9市縣區和省直有關部門參加的省會經濟圈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從全省、瓊北兩個層面共同推進。貫徹落實國家、省級層面的規劃和政策,銜接泛珠、環北部灣等周邊區域發展戰略,結合“十三五”規劃編制,統一研究,統籌謀劃圈內重大戰略規劃、主要專項規劃和重大項目布局。
第二,堅持差異發展,打造圈內特色產業帶。立足各市縣區資源特色,發揮比較優勢,打破行政區劃,通過產業對接、合作、轉移,統一規劃各市主導產業布局,構筑跨行政區域的產業鏈,避免出現產業同質化。重點是要發揮省會輻射帶動作用,構建瓊北現代商業圈;依托省會人文積淀、文昌航空航天、瓊海博鰲論壇、定安鄉村旅游、臨高民俗文化等獨特元素,組建瓊北文化旅游圈;緊扣南渡江流域核心地帶,打造以各市縣為種植基地,以工業園區為研發加工基地,圈內農產品品牌共享、高附加值的現代高效農業圈。
第三,加快基礎設施融通,推進圈內生產生活同城化。著力推進西環高鐵、鋪前大橋、定海大橋、馬村港、博鰲機場等綜合交通大通道建設,完善區域內部路網結構,構建區域“1小時”現代立體交通體系。統籌規劃布局圈內重大能源基礎設施,推進油、氣、電輸送網絡一體化建設。加強圈內水環境協同治理和水資源綜合利用,建立統一的供水、用水、節水、排水和治污管理模式,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和跨區域水源保護力度,合理進行水資源和礦產開發。實施南渡江流域綜合開發,提升區域生態承載力和環境容量,增強區域共同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和責任。探索建設統一的電子政務、新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和人力資源信息共享平臺,促進圈內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資源共享。
第四,提升合作水平,構建瓊北特色生態旅游帶。加快推動捆綁打包、抱團營銷的旅游粗放式合作向建立服務高效、品牌高質的全方位、精細化長效合作機制轉變,繼續發揮聯席會議作用,建立旅游執法聯動監督機制,構建標準化的對外網絡銷售信息平臺、標準化的旅游咨詢服務體系和標準化的旅游標識體系。爭取國家、省支持,加快瓊北沿海旅游觀光道路新建與改擴建,開通瓊北旅游交通專線,實現區域內客源互送。依托騎樓歷史、民俗文化、特色生態、航空航天等獨特元素,不斷升級“瓊北旅游”產品,豐富品質內涵,細分旅游市場,突出差異發展,將優美自然景觀資源與地區傳統文化緊密結合,打造濱海、沿江、內陸“三線合一”的瓊北特色生態旅游帶。深入挖掘海上絲綢之路旅游資源,主動融入環北部灣、泛珠三角旅游合作之中。
第五,堅持生態文明,打造瓊北新型城鎮帶。建立中心城市引領機制,優化瓊北區域發展布局,推進中心城市新區建設,提高產業轉移、人口轉移的承載能力。發揮瓊北生態優勢,優化規劃布局,打造一批生態宜居小鎮,就地就近新型城鎮化,共同推進瓊北城鎮帶的建設與發展。
第六,強化省會責任,推進公共服務延伸共享。省會經濟圈不僅僅是產業融合發展的經濟圈,更應是瓊北人民生活的幸福圈。作為省會城市,海口將義不容辭、一如既往地體現出擔當精神,與9市縣(區)一道,共同努力,讓圈內百姓能分享到文化、醫療、教育、科技、社保等公共服務一體化的成果。如,成立城市圈演藝聯盟、廣播電視聯盟和報業聯盟,建設瓊北三甲醫院1小時服務體系,支持相鄰鄉村跨區域就讀農村學校,鼓勵優秀院校跨區域進行結對幫扶,推進職業資格互認,暢通社保關系轉移接續渠道,建立聯動的公共應急管理機制等。
?
?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