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8日,北京建國門外國際大廈,胡娜的畫作展覽正在二層舉行。
一個月前,78歲的國家隊前網球教練沈建球的手機響個不停,看著手機上陌生的“四川號碼”,沈建球按下了接聽鍵,“沈教練,我是胡娜。”
對教練沈建球而言,這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電話,來電的是曾經的弟子、原中國網球名將胡娜。“她現在是畫家,告訴我她來北京開畫展,問個好。”但對“胡娜事件”的當事人沈建球而言,“這是我第一次接到她從國內給我的電話。”至于其他,沈建球還沒有等到想要的答案。他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在我記憶中,她沒有向我道過歉,但基于修養我原諒她,可并不代表她沒錯。畢竟,她造成了政治事件,應該反省。”
1982年夏天,出生于網球世家的四川隊隊員胡娜代表中國網球隊赴美參加聯合會杯,卻在第二輪比賽前,為能征戰職業網壇而消失在舊金山。8個月后,她向美國當局申請的“政治避難”獲準,導致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停止了中美當年的雙邊體育交往,此事成為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雙方第一次出現的嚴重外交沖突。
1979年,我國恢復了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中國體育的各個項目也恢復了單項職業比賽。1981年,中國第一次參加在日本東京舉行的、有32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聯合會杯,便進入16強。因此,1982年的這項重量級賽事被國內寄予很高希望。因出色的競技成績,胡娜和隊友余麗橋、王萍和李心意集體出征,外交部國際司歐美處處長金恕被臨時調派擔綱領隊,而主教練正是1974年和1978年兩屆亞運會女隊的主教練沈建球。
那一夜,她消失在舊金山
距離舊金山市僅70英里的圣塔克拉拉,一個矮式的花園酒店,胡娜和李心意的房間被安排在一樓。對陣原聯邦德國隊的那天早上七八點鐘,因隊里有“集體行動”的要求,沈建球需要等齊隊員一起去餐廳吃早餐,金恕則去組委會遞交出場名單。等了10多分鐘,就是不見胡娜,沈建球便和其他3名隊員“邊吃邊等”,一直到金恕返回住地,胡娜還沒來。
沈建球依然記得那個7月的慌亂早晨,推開房門,“床鋪沒有翻動過,皮箱什么的都在,什么都沒帶走。”但他至今都不知道的是,胡娜當晚確實沒帶任何行李,除了一個冰桶。
“半夜還在外面,如果領隊或隊友看見了好解釋。”胡娜在接受臺灣媒體采訪時透露,酒店走廊的盡頭有一臺制冰機,冰桶成了她合理的“道具”。深夜12點,趁隊友李心意睡著,胡娜提著冰桶向酒店后門徑直走去,結果“一路都很順利”。
事實上,胡娜“出走”并非一時興起,在頭一天作為一號種子對日本隊兩連勝后,她便決心比賽后要留在美國,對陣原聯邦德國隊前夕,領隊開會通知,如果輸了球,隔天就要返回中國,這讓胡娜確定了時機,“這是最后的機會。”
胡娜對于美國職業網球的向往,早在16歲便播下了種子。這在她的自傳《胡娜的靈性對畫》中被形容為“潘多拉的魔盒打開了”。從7歲被外祖父溫嶺(中國網球元老)發掘出網球天賦起,胡娜接連在國內以青少年的身份斬獲多項成人組賽事的冠軍,隨著目標的不斷實現,國際舞臺成了她最終的目標,“我的夢想是進入WTA排名前20”。1979年,胡娜隨中國網球隊訪問美國,在那里,她第一次見到洗衣機、自動發球器等先進設施,首次體驗和國內“洗一次澡用水量控制在一臉盆”截然不同的“淋浴”。但最讓她震撼的是站在中央球場看臺最高層,觀看世界第一的美國女選手艾芙特的美網比賽,盡管“球場已經變成豆腐干那么大小了”,但胡娜依然感嘆,“這是多么令我羨慕的時刻啊”。
打職業比賽,與世界最好的選手同臺較量,胡娜本以為這個夢并不遠。因為在美期間,世界知名網球教練布雷頓便看中了胡娜的網球天賦,表示愿意贊助她征戰職業賽。“我告訴他,要給中國網球協會寫信,但寫到我19歲,也沒有任何消息。”胡娜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運動員常常受傷,說不定哪天就退役了。19歲已經有很大的危機感了,再不努力,打職業賽的夢想就只能是泡影。”
于是,32年前的那個深夜,從飯店后門離開的胡娜,坐進早已在停車場等候的朋友車中,“邁出了人生最艱難的一步”。
?
相關鏈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