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是一次對中國當前經濟局勢高屋建瓴、全面深刻的闡述,有利于人們冰釋關于中國經濟現狀與前景的憂慮,推動人們認識清楚當前中國的經濟局勢,增強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信心。
今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增速減緩,產能過剩相對凸顯,這些因素,讓人們有理由擔憂中國經濟是否會從此減緩,甚至是進入一些經濟學家所講的寒冬狀態。加之從經濟結構上講,中國經濟的高能耗、低產出,資源環境的沉重代價,以及人口紅利的衰減等等因素,更是增強了人們的憂慮。復加國際經濟總體狀態并不令人鼓舞,中國的外貿形勢嚴峻,進入初始布局的“一帶一路”倡議尚待奏效,一時人們更是不敢對中國經濟形式表示樂觀,甚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悲觀看法時有呈現。
習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清楚回答了人們對中國經濟的種種憂慮,足以增強人們對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信心。這與習總書記講話傳遞的兩個重要信息,具有密切關系。一個重要信息是對喜憂參半的中國經濟現狀進行的準確估價,另一個信息是對中國經濟發展應對策略的準確布局。
中國當下的經濟形勢究竟如何,是人們期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能夠回答的問題。而習總書記的講話,有力回答了這一問題。這一回答的力度感,首先與習總書記選擇的客觀態度緊密聯系在一起。這一客觀態度,既體現為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樂觀判斷與經濟現狀諸種挑戰的平實陳述上,也體現在國際經濟形勢如何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準確估價。
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樂觀、審慎的雙重因素都較為凸顯。樂觀的理由在于,長期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消費、投資、出口仍然可以繼續發揮基礎、關鍵和支撐作用。審慎的動力在于,消費方式正在發生模仿型排浪式向個性化、多樣化轉變,投資正從單向的基建投資轉向基礎設施的互通互聯以及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開啟,外貿已經從較為簡單的謀求引進向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同步發生的結構轉型。轉型是一種挑戰,既是機會,也是難題。這樣的經濟形勢估價,有利于人們吃下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定心丸。在“風險總體可控”,繼續“穩中求進”的相關定位中,中國經濟形勢的理性判斷就此得出。
與此同時,在國際經濟形勢方面,可以清楚看到中國的競爭優勢猶存。但需要嚴肅估價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對中國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形成的嚴峻挑戰。這也是樂觀與審慎估價中國的國際經濟處境的表現,從而避免以悲觀眼光看待中國經濟參與國際經濟競爭。這有助于提振中國工商業界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的信心。
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對中國經濟持續發展舉措的部署,體現出遠近相宜、績效可據的特點。以2015年的經濟工作任務而言,“五大任務”的確定,可保中國經濟發展的年度績效。而以“八個更加”的確立,保證了經濟發展舉措的落實。對內的改革與對外的開放,尤其是自由貿易區的優化與推廣,將對中國經濟下一步的發展發揮強有力的推進作用。這無疑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疑解惑、指明方向的重要作用最為鮮明的體現。(國平)
相關鏈接:
三亞財經國際論壇在海棠灣開幕 聚焦“新經濟新平衡”
“經濟工作會議網民看”系列之四:用發展新眼光引領經濟新常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意在適應經濟“新常態”
國平:讓中國經濟更有韌性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