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潭柘寺一大殿內,并排擺放著兩個不同的功德箱。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報道當你在一些寺廟場所向功德箱內投錢的時候,你知道這些錢最后都去哪兒了嗎?你是否能接受,很多“功德箱”,其實是旅游景區甚至上市公司攫取利潤的工具?
潭柘寺超七成“功德箱”和僧眾無關?
位于北京市門頭溝區的千年古剎潭柘寺,如今是國家4A級景區。進入寺內數十個殿,“功德箱”隨處可見。這些刷著紅漆的功德箱分兩種,一種正面寫著“功德箱”,一種正面寫著“廣種福田”,后者較舊。
按照潭柘寺常規游覽線路一路數下來,當天開放的景區內各殿竟一共有70個功德箱,其中寫著“功德箱”的箱子53個。各殿放置功德箱的數量也頗為懸殊:大雄寶殿、圓通寶殿等殿內,只有一兩個“廣種福田”功德箱,而景區側方的小殿反而功德箱甚多,如東觀音洞有“功德箱”7個、小小的財神殿甚至有“功德箱”12個。
大雄寶殿內的一名僧人透露出了秘密:寫著“廣種福田”的功德箱屬于住寺僧團所有,而寫著“功德箱”的全都屬景區所有。
也就是說,53個“功德箱”都屬于景區,超過總數的七成,信眾和游客若投錢到這些“功德箱”,最后都成了景區的收入!
離潭柘寺不遠的另一座千年古剎戒臺寺內,同樣有兩種類型的功德箱,記者在當天開放的各殿粗略數了一遍,正面寫著“廣種福田”的功德箱有3個,寫著“功德箱”的則有10個。
一名住寺僧人告訴記者,類似于大雄寶殿內寫著“廣種福田”的功德箱屬于僧團所有,其余是景區設的。
在北京其他一些寺院景區,同樣存在不同外形的功德箱,一些居士和工作人員介紹,有的功德箱歸寺院(即僧團)所有,有的功德箱(比如放置在一些售賣旅游紀念品的案臺或燃香點燭的案爐邊的),均是景區開發部門自己設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