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貝爾格萊德與塞爾維亞總理武契奇舉行會談后,共同見證雙邊經濟技術、能源、金融、航空、文化等領域合作文件的簽署。新華社記者黃敬文 攝
出席第三次中國—中東歐領導人會晤的共有17國領導人,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無疑是中國總理李克強。當地時間16—17日,李克強與16國總理一一會談,并與塞爾維亞、匈牙利、馬其頓三國總理共同宣布,將打造“中歐陸海快線”。密集的行程、扎實的碩果贏得各國領導人高度贊譽,也在巴爾干半島掀起了一股“李旋風”。
感謝中國總理的尊重和“決斷魄力”,塞爾維亞很高興有李克強總理這樣的中國客人。
參會的中東歐各國媒體均用大篇幅報道李克強總理與本國領導人會談的新聞。愛沙尼亞國家公共電視臺報道說,中國總理對愛沙尼亞商品、尤其是乳制品表示肯定,這給愛沙尼亞公司和經銷商帶來了“很大希望”。捷克政府網站則引用總理索博特卡的表態說,捷克非常希望得到中國總理的支持。
“在歐盟會議上,我們總是被德國、法國和英國的光芒掩蓋,但在這里,我們得到了中國總理的平等對待。”他說,“16+1峰會的桌子比歐盟28國的要小,但是更有吸引力。”
作為會晤的東道主,塞爾維亞總理武契奇表現出的熱情更堪稱“超規格”。塞爾維亞“閃光在線”網站報道稱,武契奇在結束與李克強的會晤后表示,感謝中國總理的尊重和“決斷魄力”,塞爾維亞很高興有李克強總理這樣的中國客人。
他說,我感到我們在中國有一個強有力的可靠朋友,中國是塞爾維亞真誠的伙伴。
事實上,在李克強啟程訪問之前,塞爾維亞總理武契奇就向媒體笑言,“李克強總理不來自己沒法交代”。武契奇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的客座文章中寫道,中文里塞爾維亞的第一個字是“塞”,意思是“具有戰略重要性的地方”。這個字非常準確且有意義地描述了塞爾維亞和中國的關系。塞爾維亞和中國的關系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他還說,貝爾格萊德已經快40年沒有舉辦過這么重要的活動了。
這是一個“大而重要的時刻”,各國一定要竭力盡快完成這個項目。
17日,李克強與塞爾維亞、匈牙利、馬其頓三國總理共同簽署的“中歐海陸快線”協議,也引發各國媒體的廣泛關注。法新社在報道中稱協議為本次會晤的“一大亮點”,塞爾維亞“幸福電視臺”認為,陸海快線的建設有利于鐵路沿線的民眾,也符合四國的共同利益,“這是有利于本地區和歐洲的鐵路”。
在簽署協議后舉行的聯合發布會上,四國總理一同面對媒體展露笑容。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說,今天是個“快樂的日子”,自己對中歐的合作進展充滿信心。馬其頓總理格魯埃夫斯基表示,這一項目對本地區、對歐盟都至關重要,將改變乘客和貨物的通行方式,推動貝爾格萊德和布達佩斯的現代化建設,也將改變所有民眾的生活。
塞爾維亞總理武契奇說,這是一個對塞爾維亞“大而重要的時刻”,塞爾維亞和各國一定要竭力盡快完成這個項目。
雖然現在是冬天,但它聞起來像春天,我們應該期待(中塞合作的)一個卓有成效的春天
尋找雙方共同的契合點,推進互利共贏的合作。這是李克強總理此次出訪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各國媒體的報道中也引發了廣泛的共鳴。
法新社報道援引塞爾維亞商會成員Aleksandra Stanarevic的評論說,中國在塞建造的大橋是兩國合作成功的標志,這很重要,將鼓勵其他中國企業效仿投資。智庫歐洲之友的政策主管Shada Islam認為,歐盟成員國——無論大國還是小國,都應當尋求與中國建立更加堅固的關系。
塞爾維亞“novosti.rs”網站則用更加詩意的比喻說,李克強總理的來訪,讓中國企業推進了塞爾維亞基礎設施建設,可以說是“中國風吹動塞爾維亞帆”。
英文《旺報》援引專家評論說,李克強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在一些大的合作項目上已經取得很好進展。李總理的到訪,對于鞏固和發展雙邊關系勢必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塞爾維亞“b92”新聞網站發表評論認為,在歐洲“經濟干旱”的背景下,對于中東歐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國的表現可謂“毫不猶豫地幫助”。“雖然現在是冬天,但它聞起來像春天。”文章說,“我們應該期待(中塞合作的)一個卓有成效的春天。”
?
相關鏈接:
李克強會見塞爾維亞總統尼科利奇?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