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天府早報記者從四川省林業廳獲悉,省林業廳、成都理工大學的專家組,在宣漢縣進行野生植物資源調查時發現極危物種崖柏,初步統計,種群數量在1000株左右。
這是四川境內首次發現該物種的野生株體分布。
發現:深山中發現崖柏,生長狀況良好
天府早報記者了解到,近日,在四川宣漢發現千株極危物種崖柏,初步統計,種群數量在1000株左右。同時,在發現崖柏的區域,專家組還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紅豆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林麝以及小麂、斑羚等珍貴野生動物。
省林業廳野保處負責人介紹,12月18日前后,專家組在位于觀面山深處的宣漢縣三墩鄉、漆樹鄉等地林區發現3個崖柏野外種群。“初步觀測,這3個種群多數生長在海拔1500-1950米的石灰巖懸崖石縫上,生長狀況良好。”
據了解,崖柏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物種,其種群和生長范圍均處于萎縮狀態,已瀕于滅絕。此前,該物種僅在重慶開縣等地有零星分布記錄。2012年,國家林業局啟動第二次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四川省將崖柏列為重點調查物種,但只在萬源等地見到人工培植株體。
專家:四川有5000余株,具有科研價值
相關資料顯示,崖柏主要產于我國重慶、四川以及河北太行山山脈。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只有2萬余株。四川省工程咨詢研究院何飛博士介紹,在重慶有1萬余株,四川約有5000余株,屬于瀕危物種。
何飛表示,在我國最早發現的崖柏,是1982年一個法國傳教士在重慶城口縣的一個分布點上發現的。
直到2012年7月26日,重慶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野外調查工作中,在城口縣咸宜鄉明月村7組楊家巖意外發現一株崖柏。何飛說,由于地勢險峻,調查人員通過目測,測得崖柏地徑為1.2米,樹齡約500-600年,“發現這樣粗大、古老的崖柏單株尚屬首次”。
“這次在四川境內首次發現該物種的野生株體分布,在植物分類學和種類區域植物地理方面,具有科研價值。”何飛告訴天府早報記者。
極危物種崖柏
(圖片由林業廳提供)1982年
在我國最早發現的崖柏,系法國傳教士在重慶發現
在城口縣咸宜鄉明月村7組楊家巖發現一株古老崖柏,地徑為1.2米
■鏈接
崖柏:主要產于我國重慶、四川以及河北太行山山脈。目前全世界只有2萬余株。在重慶有1萬余株,四川約有5000余株,屬于瀕危物種。
極危物種:即極度瀕危的物種,一般指種群數量不過幾只或只有一小群,或至今尚未得到證實的物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