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朝鮮特派記者 程維丹 環球時報記者劉洋】處于輿論漩渦的美國索尼影視影片《采訪》(又譯做《刺殺金正恩》)25日圣誕節當天在美國300多家影院上映。在以“愛國主義”為名吸引眾多觀眾的背景下,電影本身并未得到太多好評。路透社26日稱,在中國和韓國,《采訪》引發了盜版觀看熱潮,但大多數人表示,電影并未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韓國媒體對電影中離奇的情節和“無法聽懂”的朝鮮語惡評如潮。朝鮮此前曾威脅將針對“恐怖主義根據地”美國本土展開超強硬對應戰,現在許多人在猜測朝鮮將如何反應。韓國《中央日報》26日引述不具名消息源的話稱,朝鮮正在全力嚴防《采訪》這部影片入境。
《中央日報》26日報道稱,據掌握的情報,為了阻止《采訪》流入朝鮮,朝鮮當局開始加強中朝邊境管制。朝鮮情報網絡媒體“自由朝鮮之聲電臺”當天援引新義州消息靈通人士的話稱,“國家安全保衛部與人民安保部召開緊急會議,下達了‘不管發生什么事情,都不能(讓電影)流入共和國境內’的指示文”,“從26日起,檢查團不僅會對集市,還會對國境邊界(邊境)進行大規模的檢查”,消息靈通人士表示,“部分保安員甚至叮囑那些和他們關系不錯的走私者們,稱‘其他東西可以帶進來,但美國電影堅決不行’”,“但是,也有已從上月就聽說‘電影將在美國上映’的人拜托走私者幫忙弄到電影”。索尼上周遭遇黑客襲擊、宣布放棄上映影片后,曾有韓國反朝人士揚言,要通過熱氣球讓《采訪》的影碟空降朝鮮。《中央日報》稱,有分析認為,朝鮮的上述措施是因為“通過威脅和黑客入侵索尼影視娛樂的手段”還沒能阻止電影上映,因此轉而開始加強內部管制。
自本月22日、23日出現網絡中斷情況以來,朝鮮的公共互聯網狀況一直不算十分穩定。《環球時報》駐朝鮮記者所在的外交公寓近幾日寬帶網絡掉線比較頻繁,包括朝鮮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官方網站“我們民族之間”在內的個別網站無法正常打開,下載速度從平常的幾百KB下降為幾十甚至十幾KB,而這些問題在夜間則相對更為嚴重一些。截至記者26日晚發稿,朝鮮沒有針對這次網絡異常發表言論,盡管外界對朝鮮公共互聯網中斷是否為美國所為的猜測日益高漲,但目前并沒有明確證據可以證明此次事件的真相。
不過在這次朝美爭端中,俄羅斯鮮明表明了立場。法新社25日稱,俄羅斯強調,《采訪》這部電影構思挑釁及令人反感,朝鮮的憤怒完全可以理解。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盧卡什維奇25日在新聞發布會上稱,美國指朝鮮涉及索尼被黑客入侵事件,但卻未能提供證據證明指控屬實。朝鮮已提出和美國聯合調查黑客事件,說明朝鮮真誠希望解決有關問題,而美國威脅報復將會適得其反,增加朝鮮半島緊張氣氛。報道稱,冷戰期間,蘇聯曾是朝鮮盟友,1991年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與朝鮮漸漸疏遠,不過普京上臺之后,雙方關系開始回暖。
借助索尼被黑事件,《采訪》在關注度上獲得了成功。“感恩與愛國主義主宰了美國的影劇院”,《紐約時報》25日的報道突出了《采訪》一片被賦予的愛國主義。紐約一家書店的經理帕雷德斯說,“我想圣誕前夜沒有比來到這里看《采訪》更好的事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湊在一起,為的是我們共同的信仰(言論自由)”。在曼哈頓影院,影院經理甚至在電影播放前帶領觀眾唱起愛國主義歌曲《MyCountry,TisOfThee》。文章說,好萊塢影評人對《采訪》的評價是中等偏下,有人甚至覺得它只是部鬧劇,但正義引發的好奇心驅使著許多觀眾走進影院。在亞洲,對影片本身的負面評價也紛至沓來。韓國《東亞日報》26日引述脫北者的話稱,這部電影中的描述“根本不像朝鮮”,電影制作者不僅完全不了解朝鮮,其對朝鮮的知識水平“甚至不及韓國人的平均水平”,“完全是將我們當做笨蛋”。
25日,美國社會又出現一起“網絡異常”,CNN等媒體報道稱,微軟和索尼旗下的游戲當日遭遇網絡連接困難,在數小時內無法聯網。不過CNN、《紐約時報》等媒體均認為,這同《采訪》上映似乎不存在直接聯系。
?
?
相關鏈接:
索尼網播“刺殺金正恩”:朝鮮痛批 美國點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