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發布客戶端上海1月3日專電(記者朱翃)因為元旦一早有迎新年長跑登高活動,我計劃六點要出門,12月31日晚聽著窗外零點爆竹聲響起,便關燈睡覺了。
迷迷糊糊的睡夢中,枕邊的手機響起。開燈一看,單位領導發來信息“外灘出事了,速核,速去。”我知道當晚外灘是年輕人迎新年的好地方,人流高度集中,不由心中一緊。一看時間,凌晨一點二十。母親被驚醒,問怎么了?我說“外灘可能出事了,得出去,我會注意安全的。”未等母親叮囑,我已關門下樓。
一邊下樓一邊刷微博微信,知道可能是踩踏事故。單位值班老師的第一波消息已經發出。出了小區頓感冷風刺骨,趕緊把羽絨服拉鏈拉上。打上車,直奔收治傷員的醫院。
單位的微信群里已經忙開了。一條條信息,如同一道道調令,文字、攝影、音視頻記者分別趕往現場和收治傷者的醫院,后方安排人手統籌接應。團隊的力量,讓我心里暖和許多。
到了醫院,我直奔急診室。大廳里擠滿了人,黑壓壓的一片,還有不少維持秩序的民警和醫院保安,只感覺白色的燈光和墻壁好晃眼。家屬們圍在一個入口處,臉上都寫滿了憂慮和焦急。偶有一兩個醫生,步履匆匆地走過。
“趕緊采訪現場目擊者或者傷者家屬,把現場大致情況先還原出來。”我當時心里只有一個念頭。環視周圍,都是表情凝重或帶著淚水的臉,讓我不忍心去問他們當時的現場情況和親人朋友的傷勢。但我必須開口。
第一個采訪對象是吳濤,一位22歲的安徽小伙,他衣著比較整齊,神態和情緒都還較為平靜。他的描述,印證了大家對事故現場的估計:擁擠的人群,有人往上擠有人想往下,喊叫,摔倒……晚上11點40左右、外灘陳毅廣場、臺階處,這是第一波信息。萬幸,他沒有受傷,也沒有親人在醫院,他將一位素不相識的受傷女孩送到醫院。
“外灘18號三樓窗口有人撒錢,引起了人群騷動和混亂,聽到有人喊叫是美元。”這一信息,也是吳濤第一個告訴我的。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是殷女士,當時她臉色蒼白,頭發凌亂,神情悲傷而茫然,另一位中年女性陪護著她。我判斷她應該是核心區域的目擊者,所以狠了狠心開口詢問。她告訴我,當時非常擁擠,階梯附近沒有人維持秩序,有幾個年輕人在階梯上擁擠起哄,有人高聲呼救但聲音淹沒在嘈雜的人聲中,警察擠不進人群在不遠處向他們喊著什么……然后就是她摔倒、尖叫、被踩、找不到同行的親人與孩子。
她向我描述了后來找到兒子時孩子的情況,并含淚哀求“記者,能不能幫我進去(搶救區)打聽下我兒子的情況,求求你了……”我無能為力,只能好言勸慰。
20出頭的余小姐當晚是跟同事朋友一起去跨年的,她24歲的同事受傷入院了。她告訴我,受傷后不少人就地開始自救,很多傷亡者是年輕女性,她沒看到有人在對面街上“撒錢”……
凌晨4點半左右,我和攝影記者從醫院回單位。路上很難打車,我們在寒風中走了兩個路口,凍到手指發麻。一位已經準備交班的出租車司機好心送了我們一趟。到單位后,我便開始寫稿……頭一抬,天已大亮。
早晨七八點,好多原本應該休假的記者,都陸續趕到單位,原本對家人承諾的元旦出游計劃,不得不“又食言了”。來不及寒暄,一個短會后,每個人領到各自的任務,分頭忙碌起來。單位里,不時聽到一聲聲對值班領導的催促:我稿子入庫了,趕緊簽發。再一抬頭,中午12點多了。領導讓大家把手上工作放一放,先吃飯。結果大家都嚼著食品敲打鍵盤。領導欲言又止,嘆了口氣回到辦公室。
下午1點多,兩路十多名記者又分別趕赴醫院、公安局,獲取最新的消息。
在黃浦公安分局,我見到了三位昨晚在一線執勤的民警,以及很多一夜未眠的警察朋友和媒體朋友。重壓之下,氣氛很凝重,說話都有些小心翼翼,彼此不想刺激到本已敏感的神經。1日晚,民警們還要繼續頂著壓力值守外灘,不知他們的沉重心情和辛勞又有誰會掛念。臨走,不知該怎么打招呼,只是拍了拍一位警察朋友的肩膀,說了一句“辛苦!”他也拍拍我肩膀回了句“你也是。”
回到單位繼續寫稿,期間有民警來詢問情況,認真、仔細地一一回復。晚飯又是外賣,我最后一個去吃的,看到剩了不少。同事們說,“胃口不好”。
晚上九點多,大家陸續收工。我跟兩位同事在辦公室抽了兩支煙,不知道說點什么。本來說聊稿子,后來變成了聊人生。
外灘、或者說上海所聚集的人氣,正是所有人的愛所積累的。喜歡并且信任,才愿意半夜里冒著刺骨寒風,來看五彩燈光變化,來聽滔滔江水東去;才愿意在每一個有意義的時刻,都和最愛的人一起來到上海的地標,歡呼、擁抱、親吻,感受“魔都”帶給他們的高大感、時尚感、驚艷感和興奮感。沒有絲毫懷疑,會有人被瞬間奪去生命。
人們喜歡上海,愿意來到這里,愿意成為這里活躍的一分子。那么,上海,請堅強,請努力,請化悲痛為力量,用更高效的管理、更機制化的應急預案,來承載人民的托付和信任。世界一流城市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總會歷經坎坷,才會不斷改進、完善、成長。成熟源于堅強。上海,不要辜負大家的厚愛,也不要怕沒邏輯的嘲諷,守衛你的海納百川。
?
?
相關鏈接
上海外灘踩踏事件遇難臺胞家屬赴事發現場祭奠?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